宰相情緒激動,看着帝王動容的道,
“帝王,16年前,赢無殇被賜死,赢家軍舊部被朝廷遣散,西境諸族興兵作亂,攻克虎牢城,東都危在旦夕,百姓生靈塗炭,這些皿淋淋的教訓難道您都忘了嗎”,
帝王聞言一征,臉上略微的流漏出猶豫神情,宰相說的是事實,當年鎮西大将赢無殇被賜死,為了以絕後患,他頒布诏令,遣散了赢家軍舊部,
可誰成想虎牢關東窗事發短短的三天後,西戎軍便大舉犯境,朝廷先後兩次派出的守城大将死的死,逃的逃,
西戎軍見朝廷勢弱,便一舉攻占了虎牢關,東都城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帝王隻好頒令诏書
,請赢家軍舊部複出,這才阻止了敵軍攻勢的蔓延,
帝王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但太子态度決然,對宰相楊館的說辭表現的毫不在意,
“這有什麼好擔心的,本太子率30萬大軍征讨叛逆,待剿滅赢家軍之後,留下10萬王朝軍隊鎮守西境邊關就是了,将王朝西境和東都洛陽的安穩交給一夥叛賊之手,那才是會留下天大的禍患”,
太子言辭鑿鑿的道,他沒有經曆過西戎犯境的那段曆史,因此忽略了西戎軍的殘暴,在他看來,赢家軍也并不像傳言中的那般骁勇無敵,
至于天下無雙的傳言也不過是朝臣和世人神話了他們的功勞罷了,再加上他現在一門心思的想要出兵西境,對宰相的一番說辭壓根就聽不進去,
楊館喟然長歎,沉默良久才看向太子怔怔的道
“你以為憑借30萬軍隊就能剿滅赢家軍嗎,要真是這樣的話,西境諸族又怎麼可能會被打的10多年都擡不起頭來”,
“你”,
太子臉色難看,手指向楊館,卻是沒有說出什麼話來,後者的話一語中的,而且說的卻是實情,這讓一直以來大權在握,心高氣傲的太子一時間竟無從辯駁,
正待他思索說辭怎麼反駁楊館時,帝王臉色一沉,率先對着楊館發話道,
“朕心意已決,10日之後,發兵西境,征讨赢家軍,此事不必在議,宰相也莫要再多說什麼”,
帝王語氣決然,讓人不可質疑,剿滅赢家軍,王朝很難抵擋西戎犯境,他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帝王執意發兵西境,圍剿赢家軍隻因為一個不可抗拒的理由,
那便是纏繞紫薇王朝千百年的詛咒,帝王多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魇,……青龍煞星轉世,若沒有煞星轉世的存在,
帝王不會一意孤行,非要置赢家軍于絕地,但隻因淩倉的出現,讓皇室與赢家軍之間保持了16年的微妙平衡遭到了破壞,
剿滅赢家軍,王朝要承受西戎犯境的風險,但這一世的煞星轉世之人一旦成為氣候,王朝将注定在煞星轉世掀起的浩劫中走向滅亡,
這也是為何帝王對赢家軍舊部容忍了16年,可如今卻不惜承受西戎犯境的風險也要徹底鏟除赢家軍,
因為在帝王心裡,有一個宰相楊館與太子在内所有朝臣都不得而知的度量,對王朝而言,煞星降世的威脅遠遠超過了西戎犯境以及那些擁兵自重的節度使,
宰相楊館不知道煞星降世的玄機,也不明白帝王此番一意孤行,執意發兵西境的真正原因,
楊館陳詞激烈,縱然帝王态度決絕,可他還是看着後者據理力争道,
“帝王,赢家軍是我王朝西境真正意義上的門戶,一旦沒有了赢家軍的存在,西戎犯境,東都受攻,這直接影響的是王朝當下的戰略時局,隻有他們才能鎮得住西戎啊,老臣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楊館表情動容,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在大殿之上久跪不起,即使無法改變帝王與朝廷的抉擇,他也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心中的正義,
在楊館看來,無論是赢無殇還是赢家軍舊部,都是真正的忠義之士,紫薇王朝的有功之臣,16年前的那次秘密議會,
朝廷為了從叛軍手中收回東都,答應了西乞的借兵條件,把鎮西大将赢無殇送上了斷頭台,将赢府上下屠了個幹幹靜靜,為了朝廷的名聲,不惜給鎮西大将安上了通敵叛國的罪名,
這些年來朝堂之上每每議起赢家之事,宰相楊館無不是沉默不語,一言不發,朝廷當年的做法本就已經足夠荒唐了,
現在為了朝廷所謂的聲譽,帝王和太子要又發兵西境,剿滅這支戰功顯赫的功勳部隊,若果真如此的話,天理何在,道義何存,
隻是,當年的真相隻有少數楊館等少數人知道,可就算知道,朝堂之上除了楊館還有誰記得那段淹沒在曆史當中那段不為人知的真相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