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無奈的妥協
朝鮮、華夏兩國人民的友誼,的确是用鮮皿凝結而成的。一個甲子之後,明亡。朝鮮依舊使用明朝冠服、大明年号。
數百年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某個南朝鮮學者與華夏台灣省學者通信,交流學術。台灣省學者驚奇的發現,信中的日期,竟然寫的是“大明崇祯後三百四十七年!”自然,這些都是後話。
李如松光複了漢城,立馬對東瀛人出爾反爾!他派遣張世爵、麻貴、李如柏全面出擊。攻打缺糧的倭軍。倭軍的什麼“十大名将”遇到明軍就成了大蔥蘸醬。他們屢戰屢敗,剩餘的十萬倭軍退到了大邱、蔚山、釜山一線。
倭軍已經是兵敗如山倒,李如松卻不敢繼續追擊。他手頭的兵力有限。又要分守朝鮮各地。現在,他能調動的機動兵力,隻剩下區區一萬五千人。
沒有辦法,李如松給朝廷寫了奏折,請求增兵三萬,一舉蕩平侵朝的倭軍。
二十天後,大明京城,永壽宮。
三十一歲的萬曆帝,眼前堆着厚厚的一摞奏折。他的面前,站着内閣首輔王錫爵。
自張居正改革之後,大明王朝過了二十多年國庫充盈的好日子。有道是盛極必衰。現在,這個古老王朝已經初現危機。
萬曆帝一聲歎息:“唉,今年的這個春天,可真不好過啊。”
王錫爵點點頭:“是啊皇上。江南春汛,淹了二十多個縣黃河改道,又讓幾十萬河南百姓流離失所。這兩次水災赈災,國庫用去了四百多萬兩銀子。雲南那邊,緬人入侵,雲南巡撫陳用賓雖然已經擊退了緬人,修築騰沖八城,卻耗費了國庫兩百多萬兩銀子。四川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又耗去軍費兩百七十多萬兩。再加上去年平定甯夏之亂時所耗軍費。國庫存銀已經不多了……”
萬曆帝道:“李如松發來了請求增兵的折子。你們内閣看過了吧?”
王錫爵點頭:“已經看過了。臣和諸位閣員們認為,還是不要增兵了。打仗打仗,打的就是銀子。如今國庫已經捉襟見肘。朝鮮是個窮國。李如松四萬大軍入朝的一切軍費,都是我大明自己承擔的。再派三萬人去,國庫實在是吃不消。”
萬曆帝道:“朕的意思嘛。李如松已經殲滅了近五萬倭奴,打出了咱天朝上國的威風,又幫朝鮮光複了王都漢城。可以開始跟倭奴和談了。橫豎和談是倭奴主動提出的,不會失了大明的臉面。”
王錫爵道:“既然是談判,總要有個底線。不知道皇上的底線是什麼?”
萬曆帝站起身,走到身後的書架上,找出一副洋翰林利瑪窦給他繪制的朝鮮地圖。
一旁伺候的司禮監秉筆陳炬連忙将地圖挂了起來。
萬曆帝指了指地圖:“據李如松所報,現在倭奴龜縮在朝鮮東南。咱們的底線是,倭奴可以占據洛東江以東的釜山、蔚山、浦項等幾處地方。但是,他們的駐軍不得超過一萬人。咱們的四萬将士,留下一萬人,繼續幫助朝鮮守衛洛東江以西的領土。”
王錫爵道:“皇上,這樣未免太便宜倭奴了!”
萬曆帝無奈的說道:“朕也想将倭奴全部趕下海啊。奈何國庫不是吃緊麼?朝廷先度過眼下的财政難關。等到國庫充裕了,再派兵入朝,徹底趕走倭奴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