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5章唱響春天的故事
1997年2月6号,大年三十。
今天的盧家尤為熱鬧。
不僅老丈人兩口子和地中海大爺來了,胡家一大家子也來了。
現在,胡樂進出盧家更是理直氣壯了。
以前叫二大爺,他都來的沒有障礙。
如今都叫爸媽了,恨不得住在盧家。
經過這段時間中藥的調理,胡大貴竟然奇迹般的緩陽了。
不僅能下地熘達了,還能來盧家串門了。
從小,胡大貴就跟他兒子一樣,幾乎長在盧家。
如今這身體一好轉,就往盧家跑。
誰讓盧昌華在家呢!
老盧和盧媽媽見狀,幹脆就讓胡家一家子都來過年了,省得胡家再開火,麻煩。
韓家就在盧家隔壁。
兩家關系本來就好,再加上這次盧家幫了韓穎,老韓頭更是感激。
老盧和盧媽媽一直以來心裡都有愧疚。
他倆總覺得是自己兒子抛棄了韓穎。
再加上韓穎過的不幸福,日子難熬,這種感覺更甚。
好在這次幫了閨女,也讓老盧和盧媽媽心裡緩了一口氣。
今年韓穎不回家了,老韓兩口子這年過的沒啥意思,幹脆也叫上,來盧家過吧。
至于王家?
那還有啥說的?
反正兩家這些年都在一起過。
這也是兒子媳婦的意思。
老盧兩口子本來對王德江就很尊重,成了親家後更是高興,兩人也處成了好朋友。
如今盧家和王家就如一家人一般。
早已經不分彼此了。
盧家客廳裡坐滿了人,再加上牆邊還碼放着成箱的新鮮青菜,更顯得屋子擁擠了。
可就是這樣,大家夥也是滿面笑容。
沒人覺得擁擠,也沒人覺得寒酸。
這就是家的感覺。
今年的年夜飯都是女人完成的。
以盧媽媽和王瑤為代表。
吳玥,胡大娘,韓大媽,王媽媽。
這些人足夠了。
盧家院子的柴火垛上,擺滿了放黏豆包的蓋簾。
這種圓形的高粱杆做成的蓋簾猶如一個個圓形的盾牌,黏豆包就像是長在上面的鉚釘。
餃子已經凍得了。
被裝進了編織袋裡。
五個大編織袋紮好了口,堆放在蓋簾旁邊。
就這些蓋簾隻有幾個是盧家的,剩下的都是從胡家韓家王家拿來的。
誰家會準備十幾個蓋簾啊?
那不是敗家嗎?
!
不僅如此。
在柴火垛上,還堆放着其他的凍貨。
像凍梨就堆了十個編織袋。
凍柿子也有五袋。
凍花紅,凍山楂也備了三袋子。
至于炒貨嘛,這不,客廳的桌上擺着呢。
瓜子和花生仁在一起炒,倍香!
這裡的瓜子指的是向日葵的瓜子,而不是南瓜子。
以前,在東北是不興吃南瓜子的,那玩意都是喂豬的,沒人吃。
後來,也不知是怎麼地,就突然流行起來。
應該是從南方傳過來的。
不過,東北人不太喜歡吃南瓜子,是因為它的油性大,吃多了膩。
除了瓜子和花生之外,東北最流行的地方炒貨就是榛子。
這是一種堅果。
長在榛子樹上。
這種樹也就一人多高,在北山到處都是。
秋天摘下綠皮葉子的榛子,需要晾曬幹燥。
把這層葉子般的皮去掉,剩下的就是一顆顆圓形石子般堅硬的果實了。
這個榛子需要繼續晾曬,直到讓堅硬的果殼變成褐色。
到此,榛子就可以裝袋保存了。
到了過年的時候,把榛子放進大鐵鍋裡一炒,啧啧,香味撲鼻。
不過,炒榛子可是個技術活。
稍有不慎,就會炒湖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往鐵鍋裡放幾斤河沙。
跟榛子一起炒。
這樣就受熱均勻了。
這是當地的訣竅,一般人都不告訴。
吃榛子是東北孩子過年的一項全能智力開發活動。
由于榛子的果殼堅硬,大人用牙咬都費勁,小孩和老人不得不借助工具。
每家每戶吃榛子的時候,就要動用家裡一年都很少用到的工具,完全就是一個鉗工活。
比如,錘子,鉗子。
至于錘子下面墊的是木闆還是磚頭,取決于孩子們順手的程度。
那是啥方便拿什麼,總是有無窮的創造力。
有的孩子為了方便,直接在冰上砸榛子的都有。
用鉗子的更絕。
小孩子掌控不住力道,經常用力過勐,把榛子夾的稀碎。
孩子們依然樂此不疲的在碎渣渣中撿着果仁。
那感覺,就如尋寶一般,爽!
盧家客廳裡的這些人除了盧昌華和胡大貴,都是老人,他們哪裡咬得動榛子啊?
!
又礙于鉗工工具的緊張,隻得把手伸向了好欺負的瓜子和花生。
隻有糯米胡樂和盛宇拿着小錘子和鉗子坐在小闆凳上對着榛子較勁。
盧昌華和胡大貴也是柿子專挑軟的捏。
榛子放嘴裡試着咬咬,能咬開就吃了,咬不開的,就扔進一個小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