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市林業局局長董一鳴要來白沙鎮視察,何許表現得很緊張。
倒是陳太平,無所謂地說道:“他愛來來,我們不要管他。
”
何許想法與他完全不一樣,董一鳴局長下來白沙鎮,在何許看來,透着一股濃濃的新老帳一起算的味道。
通常情況下,市一級的局長是很少會下基層視察調研的。
他們需要了解基層動态,往往是要求下面業務局去彙報就行。
最多的活動,就是本系統内往來交流,很難得與地方政府打交道。
陳太平心裡一道坎沒過去。
而且自從有驚無險過後,膽子大了許多。
他在心裡已經感覺到,不管遇到多難的事,有許一山出馬,基本都能搞掂。
何許一方面将董一鳴局長要來白沙鎮的消息彙報給縣委,請求縣委指示。
另一方面,他催着陳太平給許一山打電話,不管怎麼樣,許一山必須要配合他們鎮政府一起接待領導。
茅山縣派了一名管農業的副縣長去白沙鎮,代表茅山縣歡迎市林業局領導下來白沙鎮指導工作。
誰心裡都沒個底,不知道市局局長親自下來意欲何為。
白沙鎮改造林業資源是事實,這是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
市林業局為此大動幹戈來白沙鎮抓人,要求一個人站出來承擔損毀林業資源的責任也是事實。
如何把壞事變成好事,這就成了難題。
總之,所有人心裡都一個感覺,大事不妙,兇多吉少。
茅山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姓林,全縣的農、林、牧、副、漁都歸他管。
林副縣長是個老牌幹部,幹滿這一屆就該退休了。
他這一輩子都在與農業打交道,深知農村、農業和農民的苦處。
過去,茅山縣定位為農業縣的時候,他的工作還能得到重視。
在段焱華進入常委後,力主打破茅山農業縣的格局。
要将茅山縣帶進一個新經濟社會形态當中去。
段焱華的理念始終如一,就是堅持将茅山縣變為衡嶽市的宜居後花園。
為此,他主張将全縣所有有價值的土地全部出讓。
段焱華的想法很現實,出讓土地,縣裡可以獲取巨額土地出讓金。
财政有錢,縣裡就能改善其他方面的條件,補足工業短闆。
總而言之,段焱華的發展理念就是全面發展第三産業。
段焱華的執政理念在一定時期内果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比如洪山鎮的發展,就因此而遙遙領先其他鄉鎮。
但段焱華忽視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茅山縣不隻是一個洪山鎮。
除了洪山鎮擁有一些造城的條件外,諸如古山鎮、白沙鎮,甚至陽泉鎮和三塘鎮等,都沒有可能成為宜居後花園。
更何況,茅山縣下轄24個鄉鎮,每個鄉鎮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基礎,決定段焱華的第三産業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真想實現,根本不可能。
但是,段焱華的強勢,讓其他人都不願與他發生正面沖突。
比如副縣長林全勝,他連常委都不是,即便有想法,也無法與段焱華主導的政策抗衡。
林副縣長對白沙鎮改造油茶林的事早就知道了。
他對白沙鎮改造油茶林的工作非常贊同。
隻是苦于手頭沒錢,要不,他會撥付資金以資鼓勵。
林副縣長在縣委擴大會議上說過,白沙鎮改造經濟林的做法,應該在全縣得到推廣。
但是,他的意見被段焱華否決。
段焱華堅持認為,茅山縣不走出老舊的農業縣思想套子,永遠都不會得到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