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紫金山巅。
紅日東升,霞光萬道。
轉眼十年過去,華夏帝國已經立國十年,十年間華夏帝國在公孫翊的帶領下,工業迅速崛起,蒸汽輪船也在長江中開始試航。
身穿儒衫的公孫翊,束發背手而立,眼前的蒼茫大地,充滿勃勃生機,就像眼前的帝國,正在東方冉冉升起。
“父皇,什麼是共和?”已經十二歲的公孫啟,完美的繼承了公孫翊與長平公主的容顔,雖然正值少年,卻擁有一張精緻的臉龐,劍眉星目,唇紅齒白,端的是俊朗非凡。
“共和是君主立憲制更進一步的治國理念,如今咱們華夏帝國經過父皇十年的推動,君主立憲制總算順利推行,但任何一個制度,都不可能完美無缺。”
“這就是父皇會提出共和論的原因,父皇希望你們這一代人,能夠與時俱進,不要拘泥舊制度,隻有勇于創新接受新的事務,才有可能更好的完善國家的制度。”
公孫翊聽到公孫啟的詢問,遂回頭微笑解釋道。
華夏帝國立國第三個年頭,公孫翊就主動卸去了内閣總理大臣的職務,主動放權,通過朝中各部尚書、以及十二位國公通過推舉投票,選任曹玑擔任内閣總理大臣。
方光琛當選内閣左相,趙廷臣當選内閣右相。
曹玑出任一屆内閣總理大臣之後,因為年齡身體原因,退休榮養。
第二屆的内閣班子,趙廷臣當選内閣總理大臣,方光琛當選内閣左相,張煌言當選内閣右相。
内閣總理班子正式成為朝廷的中樞機構,海軍部、陸軍部、戶部、工部、吏部、禮部、刑部、外務部、都察部九部尚書,共十四人組成内閣班子成員。
十四人的班子成員,則是通過朝中十二位國公、二十四位侯爺、三十六位伯爵共同選舉産生。
現如今海軍部尚書則有陳近南當選,陸軍部尚書則由陳德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