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彊於世者,謂之遊俠。
”史記集解
鮑出一時沒反應過來,他起初入城服役,曾經身上最為看重的劍交給了好友李義代管。
當時李義隻跟他說要取劍時便來宣平裡找他,沒想到會遇到這種結果。
在裡正愈發懷疑的目光中,裡內小跑著過來一人,適時地給鮑出解了圍:“裡君!
”
來人身上穿著青色的麻衣,腰間係著根粗繩,腳穿草繩編就的履鞋,這身簡單的打扮叫做緦麻。
古代對喪禮極其講究,規定了五種不同的喪服,按照皿緣的親疏遠近穿不同的喪服守孝,這也是後世五服之內親的濫觴。
緦麻在五服中列位末等,一般都是疏遠的親屬服喪的規製。
李義微喘著氣,對裡正客氣的說道:“裡君,這是我的好友鮑出,家就住在新豐。
他早先在我這寄放了一樣東西,特來找我取來著。
”
裡正看了一眼李義的打扮,恍然道:“原來你是鄭家的遠親,也難怪我不曾記得裡內還住著叫李義的人物。
既然這樣,那就進去吧,不過我得報備,這是規矩。
”
“都說宣平裡數年無盜,全是裡君之功,如今一見,果然如此!
”
裡正心中喜不自勝,麵上卻故作謙虛的擺擺手,極為沉著的沖李義說道:“快進去吧!
”
李義應了一聲,這才帶著鮑出走入宣平裡,一邊走一邊說道:“自從兩個月前北煥裡發生了刺駕的事情,整個長安城各個閭裡無不是關防嚴禁,隻要有陌生人的麵孔,亭長和裡正就得上前盤問,及時報備。
你也別放在心上,裡正也不過是按規矩辦事。
”
“我知道,這是幾百年前就傳下的規矩,隻是近年來禁製鬆弛,導緻閭裡滋生匪患,讓市民不安。
”鮑出說道:“直到現在的長安令蒞任以來,收殺盜賊,匪類絕跡,長安百姓無不悅之。
我在新豐都聽說過他的名聲,都叫他小王公。
”
“這話可別亂講。
”李義立即提醒道:“聽說朝廷有人很忌憚這個稱謂,而且就連長安令自己也曾屢次提起,不許旁人這麼叫他。
”
鮑出看著李義,大大方方的說道:“這犯何等忌諱了?
當初王公謀誅董賊之後,上到公卿將相、下到市民百姓,無不歡慶。
如今王公不在了,稱贊一下他那賢能的侄子都不行了?
”
“誒!
”李義無奈說道:“有些事情心裡清楚就好,何必放到嘴上去說,徒然給自己惹來禍端?
”
鮑出知道他是為自己著想,也不願繼續拂了對方的好意,隻是心裡仍然為王允感到不平。
像他這種底層的小民,並不清楚朝廷高層之間的權力鬥爭,隻知道王允殺了暴虐成性的董卓,那就是值得稱道的好官。
至於他在後來處政失措,引起董卓餘部反叛一事,在百姓看來,那完全是呂布不會打仗的責任,以及胡軫臨陣倒戈所緻,跟王允的決策無半點幹係。
民意如此,饒是皇帝當初準備了許久,在罷黜王允的當天,依然沒能妥善處理好百姓的反應,在李儒等人推動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