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德奧還沒有宣布戰敗,也沒有坐上談判做,可博弈已經展開。繼允許東歐六國組建之後,華夏和德國開始密切的商談一個事情。
華夏如此熱心的幫助德奧說話,固然擔心戰後被英法組織的返華技術封鎖組織加大封鎖甚至組建包圍網,但也不會放棄德國在海外的利益。
非洲的殖民地那肯定是英法的盤中餐,太平洋的德屬殖民地已經全部落入華夏手中,委瑞内拉自然成為了極為重要的籌碼。
德國現在可是欠着華夏四十億華元的戰争借款,以現在華元穩定提升的币值和逐漸貶值的金馬克和英磅法郎,四十億華元能比肩戰前的四億八千萬英鎊。
如何償還華夏的債務其實沒有太多的辦法,工業設備華夏九成九已經能自産,想要像曾經一樣獲得高附加值的工業設備銷售,這顯然不可能。
在确定放棄東歐的戰略之後,華夏不僅從國内運輸了大量的物資前往德奧,更是從德國運來了大批的工業設備。
這些設備都是德奧兩國在知曉未來的時局對己不利,同時為了最後再賺些錢财避免戰後因為時局動蕩無力還款而生産的。
在從沙俄獲得烏拉爾到葉尼塞河的領土的法理主權之後,華夏就開始籌備西亞戰略。
所謂的西亞戰略,即以徙民實邊為人力資源保障,在葉尼塞河以西到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以東的廣大地域設置十個省份。
雖然省份的名字沒有确定(作者常用的地圖因俄烏沖突不能用,所以之後再叙),但其他的戰略已經展開。
首先是國防戰略,即将原本的北方戰區更名為烏拉爾戰區,原本的西北戰區更名為中亞戰區。其中烏拉爾戰區常備陸軍五十餘萬人,轄裝甲第一集團軍、第二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
第一集團軍為裝甲集團軍,擁有五個裝甲師和一個裝甲戰車師,裝甲戰車師即不配屬步兵的坦克師,編制為四百二十輛坦克和一個後勤團、兩個維修營、一個工兵團。
第二集團軍為全員機械化集團軍,共有三個軍共計九個機械化步兵師。
第三集團軍為步兵,轄四個華夏常規的步兵軍,駐防在和沙俄、工黨俄羅斯的邊境。
中亞戰區則因為特殊的地形和複雜的邊境問題,這次戰區移防之後将要面對的是和英國的明争暗鬥,所以國防部加強了西亞戰區的兵力。
中亞戰區共有兩個集團軍,第一集團軍由三個裝甲師和三個機械化步兵師組成,第二集團軍由九個步兵師組成。
這還隻是基礎的常備部隊,在邊境後方華夏國防部準備仿照之前的北方戰區組建軍屯制度,以服役的士兵作為人力。
現在華夏的軍屯不同于古代的軍屯制度隻是生産糧食,種植農作物、養殖、工人都是士兵們需要做的。
這是因為華夏在烏拉爾以東的廣大領土沒有人力資源,隻能讓士兵充任的無奈之舉。為此華夏國防部不得不提高烏拉爾戰區和中亞戰區的官兵津貼。
值得慶幸的是華夏隻是區域性的人力短缺,可以通過政策調整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