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世第九百一十三章:禁城春色曉蒼蒼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轉流莺繞建章。
春風和煦,暖陽沁心。
夏日炎熱暫時消散了些許,天氣正開始轉陰。
許安仍舊穿着儀仗甲沒有除下,這作為儀仗專用的甲胃,這身甲胃極為輕便,實際上并不影響行動,隻是穿戴和脫下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所以許安索性也就穿着甲胃進入了應天府中。
行走在應天府去往太液池的長廊之上,許安不由的生出了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三年以來輾轉多地,他幾乎沒有在一個地方停留很久,一直都是馬不停蹄的奔波,來往于各地的城池之中,不是巡視的途中就是領兵前進的道路之上。
如今的長安城日新月異,間隔了三年回歸,猶如是來到了一座新城一般。
若非是長安大道和長安廣場,還有巍峨的應天府城始終如一,許安都以為自己所處的地方并非是長安。
如今的長安城,外城的城牆并沒有完全修完,竣工的城牆暫時隻有二分之一。
西城和南城的城牆都是已經竣工的段落,而北城和東城兩段城牆還在修建之中,隻是打好了基礎。
華陰之戰,關中納入太平道的版圖是在初平三年(192年),到如今已經是過了整整六年的時間。
長安城的營造也進行了整整六年,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時候,隻是在改建長安城的宮殿将其變為府衙等辦公場所。
徹底改建長安城的計劃是在初平五年(194)開始,那個時候許安帶領軍隊收複了益州,回師長安,開始籌備建國事宜。
舊的長安城便開始有些不合時宜,畢竟舊長安城隻是王公貴族的居所,平民百姓根本沒有資格進入城内。
如今的長安城便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修建,距離今日也是有了四年的時間。
四年的時間,原本隻生活着數萬人的長安城,如今總在冊人口共計有四十一萬人。
原定的一百零八座民坊有八十餘座已經營造完畢,東西兩市呈長方形分布,鑲嵌于東西兩城。
除去這兩座大市之外,在一些的地方還劃歸了商業店鋪,售賣生活日用品,方便民生。
若隻是購買生活必需用品,最遠也隻需要走過兩座裡坊便可以買到,不必要專程前往東西兩處市集。
東西兩市主要承擔的責任,是大宗的商品交易,北地的裘皮、蜀地的絲綢、南疆的香料、西域的海珠、珍寶。
除去市集和民坊之外,長安城有别于其他城邑的便是在城中擁有工坊與商坊。
長安城共有四座商坊,分别位于東西兩市,裡面有客棧、酒樓經營、還有馬廄、倉庫等等,這些倉庫和馬廄是專門供給商人所使用的。
當然這一切并非是無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交錢,租借倉庫囤積貨物、囤積馬匹等等,同時還提供着配套的服務。
除去四座商坊之外,在長安城内還有八座工坊。
這十座工坊為長安城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也是為什麼在短短的數年時間,長安城内的居民可以擴充到四十餘萬人的主要原因了。
當時太平道所有生産武備的工坊基本都是在并州的山區,為了防治間諜的侵入,保證技術不被洩露。
不過在擊敗了董卓之後,太平道的中心也從并州的太原轉移到了關中的長安。
并州的工坊開始變得有些不合時宜,從那個時候開始,并州的工坊便慢慢的開始了轉移。
直到益州收複,長安建國,三足鼎立之勢定下之後,長安城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建,這些工坊也被逐漸轉移到了長安城中。
在長安城之中直接生産,可以節省不少的人力,關中地區也有鐵礦的來源,原材料并非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十座工坊之中,如今有六座是軍工坊,專門生産武備軍械。
另外三座都是紡織工坊,鷹狼衛奉許安的命令花費了不菲的代價,從南疆帶來了棉花,并推廣種植,如今在長安地區已經種植許多的棉花。
而在西域地區,棉花養殖也開始進行了推廣,在西域行省的省會,紡織工坊也建立了不少。
西域地區的氣候頗為适應棉花的生長,那裡也并不太過于缺乏人力,畢竟之前輸送了大量的鮮卑戰俘過去。
現在明國的對外貿易,棉花制物也逐漸成為了重要的貿易商品。
而棉花的推廣和普及,也使得明國國内的普通民衆在過冬的時候能夠擁有更為保暖的棉衣和棉被,原本寒冬冷酷,平常人家很難擁有過冬的裘衣和皮毛,隻能是靠着身體,還有柳絮等物取暖,強撐過去。
但是如今有了棉花,寒冬比起以往要好過的很多。
大明建國如今已經有五年的時間,之前每到寒冬,各地總有被凍死的人出現。
但是自從棉花得到推廣,開始大規模的種植,并且生産出棉衣和棉被之後,這樣的情況便少了很多。
棉衣和棉被還有各類的棉紡織品價格有兩種價格,一種是售賣給國内民衆的價格,采用一定的限制制度,作為明國的公民每一個人的身份憑證,可以以低價購買兩件棉衣,每戶可以購買棉被兩床。
另一種是外貿,而外貿輸出,許安自然是不會降低價格,反而還提高了不少。
xiaoshuting.cc
這部分的産品主要是走中高端路線,那些棉衣和棉被等制品不僅制作的相對精細一些,有一部分甚至被繡上了特殊的标簽。
如今明國所有的對外貿易商品、奢侈品上面都帶有一個标志,那個标志是許安特意名人設計的,以日月作為标志,代表着大明。
品牌效應的力量,這個時代的人對其知之甚少,但是許安卻是深知品牌效應能夠造成的影響。
日月标志,隻有奢侈品,高端的貿易物才會擁有,與平價物品區分開來。
這樣做的目的,正是利用那些封建貴族、商賈的虛榮之心。
既然西方諸國現在以用瓷器、喝茶水為尊貴之象征,那麼便在這樣的風氣之上火上澆油一把,把所謂真正奢侈品的含義教給他們。
到時候,就算是出現了彷制品,出現了替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