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收起了呂蒙寫的那封信。
信中,呂蒙盡訴自己這些年的‘罪過’。
表示當初北走是自己一人之念,不是下面的人所能影響的。
現在他自知有罪,願以身伏法,懇請能寬恕其他人。
呂蒙做了什麼?
這要從最開始孫策歸屬周野說起。
從那時起,所有江東将領,既是孫氏的私臣,又是周野的臣子。
而後,孫權叛變,孫權的追随者都等于是降而複叛之人。
但又因他們多是身不由己,無從選擇,所以周野還給了他們一次機會。
彼時,吳國雖遭殺戮,但及時更旗改幟得以活命的人并不少。
那時的呂蒙選擇了北走,也就是依附曹操。
并在當時的背景推動下,也曾數次出面作為東吳殘餘勢力中的反周旗幟。
當中最跳的是潘璋,也死的最快。
呂蒙等人雖活到至今,但依照周野的規矩,隻要落到周軍手裡,他是斷然沒有活路的。
至于鄧當這批人,在呂蒙的描述中,他們便像當年的呂蒙等人跟随孫權那般,有被迫因素。
不過,到底能否全得性命,還是要靠周野如何發落。
“解甲吧。”諸葛亮道。
鄧當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失神解甲。
在他身後,那些軍士也跟着動作。
至于兵器,自是早在投降時便交了。
諸葛亮對着身邊人吩咐了一句。
很快,便有一排排民夫走來,挑來木箱,推着木車。
箱子打開,是疊好的銅錢。
木車之上,自是一袋袋的糧食。
諸葛亮将手一揮,立即有人将這些東西發了下去。
每個降軍面前,一袋糧,一疊銅錢。
“回去吧。”諸葛亮直接道。
神傷的鄧當擡起了頭,目光呆滞。
其餘軍士,更是如此。
他們不敢相信!
放下兵器,就能回家去?!
“我已經拿到了你們的軍籍,各自做過登記後返鄉,會有人找到你們,再做安排。”
“切記,不要淪為流賊。”
“天下馬上要大定,再做賊寇斷無生路,需配合鄉裡,才能分到山田,日後好生為人。”
諸葛亮又讓人給鄧當找了一輛車,助他将呂蒙屍體送回鄉裡。
撲通——
鄧當跪了下去,一言難出,隻是磕頭不止。
許久後,他才擡起猩紅的額頭,顫聲道:“謝……謝大人施恩!謝周王厚德!”
“去吧。”
諸葛亮不願多說,直接轉身。
他似忽然想到什麼,又道:“若是在郯城中有熟人,你們可以去告别,也能寫下信來,我替你們送去。”
諸軍知道,這是他們僅有能報答對方的。
哭泣聲、感激聲、壓抑之後的歡呼、對新生的慶祝,遍布此處。
孫輔快步追上諸葛亮:“大王素是講規矩的,這樣将人放了,到時候會不會追責?”
“亂世無情,世人多不由己。”
“亂世将定,殺伐能減則減吧。”
諸葛亮歎了一口氣:“十三州殘破,處處皆缺人力,留着這些心懷感激之人,于将來沒有壞處。”
“至于追究一事……”
他搖了搖頭,不多做解釋,而是一笑。
有些事,看似忤逆上面的意思,其實何嘗不是替上面做了不好做的事呢?
這些,就沒必要跟孫輔多做解釋了。
呂蒙家在汝南,鄧當拉着他的屍體,一路西行歸去。
這批降軍中,也有家在北面的,最多的是東海、琅琊、泰山這三地。
畢竟,呂蒙後期就是在這活躍,部衆多是就地發展的。
他們明晃晃的從郯城之下路過,背着周軍發的糧食。
于禁放開了包圍,讓他們對着城樓上呼朋喚友。
他們勸說昔日同袍放下武器,解甲歸田。
敗局已定,亂世之中取不得功名,如今有機會去做新朝普通百姓,還猶豫什麼呢?
這樣的‘攻擊’,比呂公車、砲車、雲梯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