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士燮之所以慌,是他發現突然事情跟自己有關了。
交州這片地本來就亂,士家在士燮的父親士賜手上,成為交州的大世家大豪族。
兩重背景下,士家影響力巨大。
自黃巾起義後,交州換了不少刺史,但都不管用。
在董卓亂起來的時候,士燮心一橫,幹脆盤下了交州,一屁股坐了下來。
因為自身的階級特性,他派人聯絡上袁紹,從袁紹那得到合法的交州牧身份。
雖然站在了袁紹旗下,但因交州偏僻,和北面又隔着大山,所以士燮基本上就是看戲中立的姿态。
此刻,揚州的會稽告急,基本被孫策拿下;豫章早在周野手中,荊州和交州交界的地方也全部收入周野麾下。
在士燮北面,全是周野的勢力。
那他就面臨着一個選擇:要麼舍棄袁紹,投靠周野大旗;要麼跟周野對着幹。
跟周野對着幹,這件事風險性極高,袁術等人試過,死了;劉表試過,快死了。
自己有多大的腦袋,士燮很清楚,真要把頭從交州探出去,絕對會被周野錘爆。
可問題是周野不是袁紹,袁紹是和世家豪族聯手割老百姓的肉分了吃;周野不一樣,他是割世家豪族的肉,吃的自己滿嘴油。
所以士燮不甘:他在交州現在就是土皇帝,幾個郡太守都是自己兄弟,投靠了周野,自己搞不好也就能保住個虛名頭銜。
他的兄弟和其他人也不甘:我在交州吃的滿嘴油,憑什麼送過去讓冠軍侯宰?
老子是世家豪族,又不是冠軍侯你養的年豬,沒有肥了就被你殺的道理。
不同意!
利益驅使之下,士燮和交州集團決定不投降。
他們的底氣來自于交州北面的連綿大山,非常不便的交通;以及大漢北方還在打,周野現在不會來捶這不毛之地。
既然不投降,那就要做出動作,所以士燮打算動兵,打算中原大舞台上露個臉,告訴冠軍侯:南方還有我,我雖然沒你拳頭大,但也能小拳拳捶捶你兇口,有種先别打我。
出兵荊州和揚州,士燮有三條進軍路線:
第一條在郁林郡北面的融安道,從這裡一路北上,就進入了五溪蠻所在之地,直取武陵。
士燮聽說五溪蠻已徹底投降,冠軍侯還在武陵,立馬把兵撤了回來。
他就想把水弄渾,讓自己過得安穩一點,可不想真的激怒周野。
第二條路在南海郡中宿道,這裡可以直接進入桂陽地界。
可桂陽是冠軍侯新占領的地方,北面又是長沙,糧草所在,打這裡容易仇恨爆表。
士燮沒興趣做坦克,這裡打不得。
第三條路在南海郡北邊,從這裡可以進入會稽。
王朗還在挨揍,問題是他還沒倒下,打這裡可以讓孫策分心,搞不好還能解救王朗,替自己分擔壓力。
而且冒犯的是孫策,不是周野本人,風險小了不少。
士燮試探之後,也拍闆了:兵入會稽,打孫策,支援王朗孤城!
士燮也在驚慌之下出手,剩下的就剩呂布了。
呂布慌是因為他一直知道周野的厲害,上次周野來挖走一個中山國馬上走了,就是因為後方荊州未定。
現在荊州眼看着就沒了,周野是不是又要回來了?
所以他很慌,特别慌。
女兒沒了事小,他怕的是女兒沒了搞不好腦袋也保不住!
他敢跟周野翻臉的底氣在于吞了劉備,可現在劉備也沒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