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相對于秦風神一樣的速度,李績的進展并沒有如他那般快捷,而是以,主,步步緊逼。然而,契必何力也非庸将,他自知自己論心機不如漢人,不求功,但求無過的的堅守着大營,愣是不給李績一點點的機會,他是草原三傑、三雄鷹之一,在突厥也是威望素著,在他的堅持下,李績故意露出的破綻,也根本沒有起到一點點的作用,一句話:任你清風拂山崗,我自巍然不動。李績縱然諸多計謀,愣是無法破得契必何力毫,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李績的心情也有些焦躁了起來。
直到這天,他受到了一封信,一封來自朔方秦風的書信。
這封信裡,秦風沒有絲毫隐瞞,将得勝的經過一一道來,十分的詳細,内容與寫給李靖的一般無二,區别的隻是稱謂而已。
看着信,李績沉吟了許久!
本來,李靖作這三軍總指揮,秦風給他寫信是作為下屬應盡的義務,好讓他知道戰局的一些情況,但是寫給李績就有些不太合理了,作為地位相同的同僚,秦風本來是沒有寫信給李績彙報的義務的,可他這一封信,多少就有一些炫耀戰功的嫌疑了。
可事實上,秦風沒有炫耀,李績也沒有往那方面去想。
實因,秦風這封信,是李靖交待的結果。
李靖與兩位東西路軍主帥的交流主要是通過書信完成,他說戰局變測莫測,并非一成不變,随時随地都會發生因為種種原因發生各種難以預料的事情,身為大将領兵在外,講究随機應變、因地制宜,戰術不能一成不變,死戰術是永遠赢不了活戰術的,用兵當順勢行雲流水,要是生搬硬套,結果是紙上談兵,獲得趙括一樣的大敗,此次大唐冒着極大的風險征伐突厥,一但失敗,他們三人就是大唐的罪人。所以李靖一再強調不會對秦風、李靖做出什麼指示,讓他們憑借自身的能力應對各種情況。不過也給了一個建議,讓大家彼此之間多做交流。在自己打自己的情況之下,不要忽視了另外兩路的兵馬軍隊。讓大家了解彼此的情況,盡可能的相互配合着打一個漂亮的大勝仗。
燭火的倒影,仿佛就是他眼中的火焰,李績露出了一絲,猛的一拍案幾,喝道:“傳令下去!集結三軍!”
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四萬大軍集結待命!
李績手中的邊軍與朔方邊軍,與秦風初次遇上的邊兵相差無幾,但是在他的訓練下,也有了強兵的姿态。
這也是個人的習性幹略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樣。
成效是有了一些,可與秦風的朔方邊比起來,實力還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戰鬥意志方面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可受到各方面大勝的影響,邊軍的士氣卻是日漸高漲。
對于突然間的集合,上至将軍下達兵卒個個都滿懷古怪,這天色暗淡,方剛下令安營休息,卻又改口全軍集合,實在是讓人摸不着頭腦。
李績來到簡陋的校台上,看着周邊的諸将與密密麻麻如同螞蟻一樣的兵卒,壓沉着聲音高聲道:“現在告訴大家一個不好的消息……你們應該都知道,我大唐分兵三路攻伐無道颉利。可就在剛剛,我得到了虎贲軍大将軍秦風發過來的最新情況……”
他話還沒有說完,下面嗚嗚渣渣的一片,數萬人一人小聲的說一句,也将形成巨大的噪音,一下子就将李績的聲音蓋過了。
這個消息太意外了,秦風是大唐當前名氣最響亮的将軍,而且還是最年輕混得最出彩的将軍,而且他與當前的所有将軍不同,他不是靠内戰闖下的赫赫威名,他,有今天的地位和名聲,是踩着異族的屍體,淌過異族的鮮皿而築就的,故而,對于這些世世世代代飽受突厥之苦的邊境軍人而言,秦風比任何一員大将軍更值得尊重與仰慕。秦風,就是一個傳奇:他生在武勳世家,他有着良好的家世,可是他卻沒有借助自己的家世,而是依靠自己的文韬武略,一步步成為大唐王朝最頂尖的戰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還迎娶了大唐地位最美的長公主,最有才華能力的公主。
誠可謂大唐王朝的人生赢家!
在大唐,特别在邊境線上,崇拜秦風的兵卒仰慕秦風的兵卒不知凡幾,無數出身低下的人,将他視為楷模榜樣。
但是他敗了……三路大軍,他竟然最先敗了。
這……難以相信,不敢想象。
李績身側諸将,也露出了震撼的表情,不敢相信。
戰無不勝、突厥克星的虎贲大将軍、大唐最負盛名的大唐英傑竟然敗了……
這也由不得李績麾下的将士兵卒意想。
一個不好的消息,然後就說道了秦風的情況。
李績的這個不好!
太容易讓人聯想到秦風戰敗了,以至于全軍上下都有一股壓抑的感覺,尤其是那些将秦風視為榜樣的兵卒,一個個都難以置信。一些在虎贲軍中受過訓的基層将領,更是熱淚盈眶:那個魔鬼一樣的教官,那個人人讨厭,卻教給了他們一身本領的魔鬼,怎麼可能會敗?怎麼可以敗呢?
常勝将軍,怎麼就這樣輕易的敗了?
李績似乎沒有看到軍中的反應,雙手壓了壓将所有将士安靜。
作為統兵大将,李績的能力威信足以鎮服麾下的兵卒,喧鬧聲瞬間消失不見。
李績道:“早在我們還在籌劃着兵出代州,兵出雁門關的時候,虎贲大将軍秦風,領着四萬大軍,帶着十天的幹糧,于深夜兵進大草原,在敵人尚未結營的時候,他們,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戰果。颉利老兒寄與厚望的七萬嫡系大軍讓秦大将軍一擊而潰,以不到兩千的損傷,全殲了突然的七萬精銳,七萬哪,就這樣讓秦大将軍與朔方軍殺了個幹淨,一天,哦,不,應該說是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幹脆利落的結束了這一場戰争,而且,在追敵途中,又直搗阿史那先突、沾爾忽部落,奪取了數之不盡的物資,緊接着,他們揮師東進,把定襄以西的突厥人全部拔除,突厥現在是聽到虎贲大将軍之名,就舉手投降,連出戰的勇士都全部失去,虎贲軍中,幾個,幾十人就能讓一個數千人的部落跪地投降,可以說,虎贲大将軍取得了我朝前所未有的輝煌戰績。”
話音一落,四周喧鬧又起。
簡直來了一個神轉折。
“就是說嘛,區區突厥,怎麼奈何得了秦大将軍!”一個年輕的無腦粉,輕聲細語的對着身旁的兵卒說着。
他的話立刻引起了陣陣附和。
“就是就是,大将軍可以能用一千兵馬,殺得突厥皿流成河,讓突厥不得不分裂,這麼厲害的人物,絕對是我大唐第一,第二位戰神,區區突厥怎麼會是他的對手?”
“這麼好的消息,隻是到了大将軍嘴裡,怎麼就成了不好的呢?”
稍微有點理性的兵卒,問出了當前最關鍵的問題。不一刻,大多數人都醒悟了過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個個都看着校台上臉色鐵青的李績,心中皆是一驚,一個個寒蟬若禁,趕忙閉口不言:他們的統帥。大唐通漠道行軍總管李績眼中醞釀着濤天一般的怒火。
張公瑾、高甑生等将一個個也不了解李績的用意,各自都用驚奇的眼光看着他,不會是因為秦風取得大勝而生氣吧,沒聽說過他們兩人之間有什麼深刻的矛盾啊?而且李績與秦風的老子――大唐第一戰神秦瓊還是拜把子兄弟,再說了,李績以智勇、謙虛而聞名于大唐,不會如此的不顧大局。隻是,李績現在的表情,無不說明他很生氣,故而,沒有一個人能在猜想的道李績現在的想法意圖。
“很值得高興嘛?”李績在下面聲音小了之後,冷冷的冒出了一句。
四周皆靜!
隻聽李績用淡漠、自嘲的聲音繼續說道:“我要告訴你們。這個消息已是幾天前的消息,從虎贲秦大将軍發來到這兒,其間隔着幾天的時間,在我們聚兵等糧草運達的時候,秦大将軍已經拿下了颉利軍三角中的一角,他們打掃了戰場,立刻連夜東進。”
眼見大軍又有嘩然的迹象,李績大聲道:“再想想我們,從進軍開始到現在,殺敵還不足半百。虎贲秦大将軍的打仗能力不用我說,大總管的能力你們都應該知道。說不定他們二人現在已經聯手拿下了定襄,斬下了颉利的頭顱。相信你們也知道我言下的意思了,我也不妨告訴你們,三路大軍中,唯有我們最慢慢無力,我們在這樣磨蹭下去,結果是等着西路軍、中路軍過來幫我們打下眼前的契必何力。如果這樣,那就等着全天下人都在笑我們吧!你們才知道什麼是羞恥?”
李績的話音方落,四周兵将才反應過來。
是呀,如果真是這樣,即便大唐獲得大勝,那也是西路軍、中路軍的榮耀,與他們東路軍沒有半毛錢關系。
打突厥是開疆擴土。創造豐功偉績的大事。是大唐全體軍人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将校們青史留名最佳的途徑。對普通兵卒而言,是他們晉升、獎勵,封賞也是他們賣命的動力……
可是想要得到這一切也要打出戰績來才行啊!
如果戰功都歸于秦風、李靖,那麼他們還怎麼青史留名,就算李世民給他們頒發精神鼓勵獎,那對他們不但是榮耀,還是一種變相的挖苦與不滿。
大唐王朝是一個尚武的朝代,兵卒将領都将戰功視為一種榮耀,就算是名傳千古的著名文學家、詩人無不想方設法着要從軍,希望通過從軍這種途徑來鍍一鍍金,在自己的履曆上添加一筆。現在兵卒上下發現他們已經落後另外兩路大軍許多的時候,就如吃到嘴裡的美食讓别人搶去了一樣。
一個個都急切了起來。
李績道:“這一仗對我大唐至關重要,我原先想着步步為營,依仗我大唐的優勢,取得勝利。但是現在的局面,卻容不得我們慢。想要不落于人後,就要加快速度。現在立刻進兵,直搗突厥大營。”
“好!”
四萬大軍齊聲高呼。
“虎贲大将軍善于長途奔襲,擅長于夜戰,擅長于攻堅戰。同是大唐軍人,同樣的訓練,同樣的裝備,同樣是人,我就不信我們比不過他們,今天,現在,就給我殺向契必何力大營,也讓他知道我們西路軍不是孬種。我們不當孬種,殺,殺,殺!”
“不當孬種,殺,殺,殺!”
“不當孬種,殺,殺,殺!”
習慣是很美好又很殘忍可怕的東西……
契必何力想着就這樣對峙下去,直到李績率領的這路唐軍不戰而潰,但是很明顯這不可能。
習慣了李績步步為營、謀定而動的戰法。
所以契必何力失算了!突厥軍也全部大意了,除了有限的巡邏士兵在這冰天雪地裡應付式的巡邏,九成九的士兵已經早早縮回帳中安睡。
正因為契必何力用固有的思維來限定李績,沒有想到重謀的李績突然堅挺了一把,于是,在李績的突然之擊,麻痹大意的契必何力猝不及防之下,讓李績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他們面對突然襲來,毫無準備,一舉而潰!
這一口氣沒有緩過來,在受到刺激的唐軍如狼似虎的猛攻下契必何力這西路軍也在一夜間落陷于唐軍之手……
契必何力領着殘兵敗将,撤往定襄城。與颉利可汗彙合,至此,第一階段以大唐的全面獲勝而告終,颉利的理想也全部落空,等待他的也隻有趙德言為他設計的三條路可走,前提是三軍尚未彙合之前,如果三軍合并,颉利想要全身而退,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卻說李績拿下大營後,将軍中所有馬匹聚集,配上繳獲來的戰馬,讓不會騎馬的兵卒留守,隻是休息了半夜,立刻馬不停蹄的向定襄城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