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後,李世民在甘露殿召見了侯君集,他對侯君集心生不滿,不意味着要放棄侯君集,相反,他非常看重侯君集。
侯君集是一個天才,一個奇才,但是他因為出身之故,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加上性格的緣故,最早的他是一個矯揉造作,驕傲自負并喜好自我誇耀,玩弄弓箭卻不能精通其技法,卻以武勇自稱的平常人物。
但是李世民卻發現了他内在的潛力,看中了他那驚人的軍事天賦。帶在身旁培養。讓房玄齡、杜如晦傳授他兵法韬略、策略算計,更是讓李靖收他為徒,傳授他更高層次的兵法戰術。
侯君集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信任,在房玄齡、杜如晦的培養下,侯君集各項數值大幅度上升,已經成為文武雙全的了得人物。文可成為他的謀士團一員,武能領兵打仗統帥千軍還能沖鋒陷陣。但是李世民對他還是有些不滿意,侯君集的真正天賦在軍事上。他需要侯君集成為超越李世績接近李靖那樣的軍事統帥,能夠為他為将來的大唐開疆擴土。
經過李靖的指點,與自我的學習。侯君集的成長讓人側目,他的軍事水準,直追李靖、李世民;謀略水準,直追房玄齡;戰略遠見與剛果決斷,也可比杜如晦。雖然在這些所長方面,都要遜色他們一二,可卻集合了這些人的長處。可近來,侯君集在軍事上的進步卻不盡如人意,與以前相比,甚至不進反退。
以往是沒有參照對象,現在有了一個秦風,李世民發現侯君集立刻給比下去了。
在秦風的進步面前,侯君集就像是烏龜爬一樣。
今日趁着這個機會便想激勵激勵侯君集,讓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更讓李世民警惕的是,侯君集之心已不在軍事方面,眼前的他更喜歡鑽營,更喜歡與文臣接觸,這本是好事,可他沒有學到迂腐之士的節操,卻利用這些人的耿直實現自己的目的。前不久,與他交好的魏征多次舉薦侯君集,讓李世民将侯君集提拔起來,說其之才足為相。
可李世民又豈是好忽悠的人?
他知道如果不是侯君集刻意在魏征面前表現,魏征是絕對不會這般隆重的舉薦的,侯君集越如此功利,李世民越不敢大用;李世民越是不能用、不敢用。現在侯君集,讓李世民的痛心,實在無法以言語形容……
大唐現在之所以蒸蒸日上,隻在于為開明的政治風氣。李世民豁達大度,寬以待人,而且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治理天下繁多的事務,一切都由他獨斷,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錯誤。因此,他虛心納谏。凡天下大政方針,必須經過百官商量,宰相籌畫,方可奏行。他怕人不敢說真話,常常鼓勵他們說,并且重賞那些敢于說真話的人。故在他登基以來,統治集團内出現了一種濃厚的“民主”氣氛和許多敢于直言極谏,專折廷争之臣。
也因此朝中無黨無派,所有的大臣隻有政見相不相同而沒有黨派一不一樣。
侯君集的性格自傲,以他自己為中心,正是那種容易集結黨派的首領。若他為相,不論有意無意,勢必會威脅到大唐如今清明的朝綱。
侯君集擁有宰相的才華,但不擁有宰相的氣度,所以絕對不可以為相!
這也是房玄齡、杜如晦兩人不惜開罪侯君集,而千方百計阻撓的真正意思。
房謀杜斷是李世民最倚重的人才,兩人一個心思缜密。一步三計,一個剛果決絕,目光長遠。相互配合無間。天下之事,少有難的到這對組合的。房玄齡經常能留意到他人看不見的東西細節,有事問他,總能得到想要的答案。這二相先後強烈的否定侯君集,也讓李世民對侯君集多加留心,這一留心便發現侯君集有着太多的缺點,甚至比起他的優點來說要多上數倍。
“見過陛下!”甘露殿内,李世民等了一會兒,一個姜黃膚色。身形高瘦,手足颀長,有着四方臉的年輕漢子走了進來。
他正是侯君集。
“君集,你覺得秦風如何?”李世民故意以秦風打開了話題。
果然,侯君集眼中閃過強烈的妒恨,半晌才違心道:“人中龍鳳。”
“自從介紹他與藥師結識之後,他的軍事水準,越來越紮實了!”李世民感慨長歎。瞧了侯君集一眼,仿佛不經意道:“君集,你之強項在于軍事,這也是你立足朝堂的根本,與那些迂腐之士接觸隻會限制了你的優點。在如此下去,你可真要讓秦風給超越了啊。”
李世民是一番好意,侯君集聽在耳中卻是一陣刺耳,臉上笑着回應,背地裡拳頭卻是緊握,眼中帶着強烈的嫉恨,還有對李靖的不滿。
李靖的軍事才華在大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沒人懷疑他的軍事能力,即便是戰無不勝的李世民在軍事上也服氣李靖。
能得李靖指點,侯君集自是滿心歡喜,但是與李靖接觸下來,他總覺得李靖既不收他為徒,又不傳授他深奧有用的東西,覺得李靖私藏,怕他學會真本事從而超越他,對李靖抱有極大的成見。後來得知李靖對秦風傾囊相授,心中更是充滿了對兩人的敵視。
侯君集在唐朝諸将中可算異類,他性子暴烈,武藝高強,可偏偏足智多謀,領兵打仗相當厲害,出謀劃策也很是了得。在兩方面都有建樹,所以這戰功謀功加起來,大唐是朝中是無人可比的,唯一的缺點就是性子太傲,心兇太小,嫉妒心太強,太無容人之量。
他的眼睛充了皿,這恨由心生,那種殺意殺心,油然而生。
李世民雄才大略,又是一個百戰之将,那裡看不出侯君集的心思,哪裡體會不到侯君集心中的殺意。
李世民見其如此,勃然大怒。李世民那雙眼睛充滿了熊熊怒焰,臉甚至于有些扭曲了。他強忍着罵人的沖動,深吸一口氣,閉上雙眼慢慢平息心中的怒火,而此刻,腦海裡響起了杜如晦曾經說過的話。
“陛下,對于魏征魏大人極力舉薦侯君集為相,長孫國舅表态應和,臣不敢苟同,臣并非不知侯君集的才華。可是為相者,百官之首,統禦百官,才能可以不出衆。但絕對要有兇襟氣度,能夠容納的下自己的政敵。就像臣與你魏大人一樣,魏大人頑固,我倆常常意見不一,也經常與他吵的面紅耳赤。可私下裡,我們私交卻是極其深厚。但侯君集就做不到這一點,他有着武将的脾氣,敵人就是敵人,對于敵人就要無情的打壓。他一旦為相,對于那些意見與他不一的人,必然會展開強而有力的打擊。如此會造成可怕的黨争,這些年來,在陛下的帶領下政治清明,無黨無派。若侯君集為相,恐怕會照成難以預計的後果。所以臣與玄齡認定侯君集不可為相……”
當時,李世民不以為然、半信半疑,可現在見到侯君集這模樣,他已然信了杜如晦當初之言。
一國之君、一國之相、百官之首,若無容人之量!這天下将是何等模樣?
李世民無法想象!
可秦風要是聽到杜如晦這席話,定當大聲應和。
因為他明白房玄齡、杜如晦的顧忌。了解大唐由盛而衰的秦風甚至比房杜更加能夠體會這種心情。
因為他知道大唐是怎麼讓人玩完的。
作為一個後世人,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大臣結黨專權帶來的危害。
唐朝的落敗在于唐玄宗時期,而最大的緣由莫過于李林甫、楊國忠這兩人結黨營私,不斷的排除異己,使得朝中無可用能人,政治昏暗,以至于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拉開了盛唐落敗的序章。
後唐時期,因為唐武宗的出現,他大興改革,有了會昌中興,讓唐朝有了轉機,但因為牛李黨争的爆發,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讓唐朝再難有複興的可能。
可見在朝堂上拉幫結派,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朝廷來說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君集,朕有個任務,也是命令,希望你全心全意去執行,不負朕之所望。”閉目思索了良久,李世民有了決定。
侯君集一跳而起,欣喜道:“陛下請下旨,臣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一定是陛下念我之能耐,給我鎮守邊疆的命令了。哈哈,這征讨吐谷渾之功勞是我侯君集的了。”
一想到這裡,他心頭就是一陣的火熱,隻要到了邊境,還怕沒有功勞,還怕吐谷渾不主動挑動戰争麼?吐谷渾好歹也是西域上地強國,雖不如殲滅東突厥巨大,但比起李績在東突厥的表現,卻是綽綽有餘了,到時,兵部尚書之位是李姓還是侯姓還是兩說呢!況且,我侯君集還是陛下的“老臣”,陛下多少都會偏向自己人吧?
“但願你心口如一,君集,不管朕讓你坐什麼。你都要相信,朕這是為你好,也是為了大唐好。”李世民見狀,有些不忍,可為了侯君集,也為了大唐的千秋大業,他不得不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