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還不甘心
p
“請殿下吩咐,但有任何條件,我等一定照做。”
“呵呵,庾參軍先别忙着表态,等認真聽完孤條件再說。”
“河西可以出兵助爾等擊退荊州軍,但你們得按河西規矩辦事。”
“各家各戶必須交出部曲、土地,并支持河西在漢沔地區推行均田制。”
“這條件你們能接受嗎?”
庾彬忙不疊地點點頭道:“我們能接受。”
“空口無憑!”
衛朔目光灼灼盯着庾彬,一字一句道:“孤要你們即刻寫下保證書,所有家主都必須簽名畫押。”
庾彬低頭想了片刻道:“這……在下恐做不了主,得回去商量一下。”
“沒關系!你大可回去找人商量。“
”但孤必須得提醒庾參軍一句:機會稍縱即逝,别錯過了最後的活命機會。”
“卑職明白,我這就趕回襄陽去。”說着庾彬匆匆離開了偏殿。
庾彬離開後,衛朔又陷入了沉思,右手中指輕輕敲着案幾。
默然良久,他才凝眉看向劉穆之問:“道和覺得桓玄知道後,他會作何反應?會一怒之下跟河西開戰嗎?”
“這個……回殿下,臣以為桓玄知道後,其心裡肯定不痛快!”
“但要據此與河西爆發沖突,應該也不至于。”
“大不了給他一些好處,安撫一下,他還真能跟您絕交?”
“不好說!”
衛朔語氣憂慮道:“桓玄這個人比較情緒化,孤怕他感情用事啊。”
“殿下,臣說句大話,即便與桓玄鬧翻了又如何?”
“目前天下形勢早已今非昔比,南朝也早不是那個執天下牛耳的第一強國。”
“相反,當河西盡取關中、蜀地後,已取代江東成為當今天下第一大勢力。”
“江東與河西實力對比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河西根本無需再像從前那樣小心維護雙方關系。”
“殿下完全可對一些事情說不,更不用理會桓玄臉色。”
“此乃實力使然也!”
“事情不能這樣簡單處理,要考慮其他影響。”
“莫非殿下擔心有人渾水摸魚、從中漁利?”
“嗯,知我者,道和也!”
衛朔點點頭,正當劉穆之想要進一步深談時,其又轉了話題。
“以道和之見,你認為漢沔豪強會向河西臣服嗎?”
“這要看漢沔豪強當前處境怎樣,若其走投無路,自然會滿口應承。”
“否則,隻要還有一絲希望,以世家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尿性,絕不會輕易死心。”
衛朔微微颔首,非常贊同劉穆之判斷,同時對其頭腦清晰,沒有盲目樂觀感到欣慰。
他心中十分清楚,此次庾彬回去十有八九不會得到漢沔豪強支持。
而能不能逼漢沔豪強低頭,最終還得看襄陽之戰結果如何。
……
自西晉末年起,北方的戰亂與饑荒,特别是永嘉以來的胡漢之争,形成大規模移民遷徙。
曆史上,以襄陽為中心的沔漢地區(通常被南朝僑立雍州),是關中、河東二地流民集結地。
特别是“胡亡氐亂”之後,南遷的京兆韋杜、河東柳裴薛等世家紛紛在漢沔一帶落地生根,成為當地實際統治者。
而衛朔意外崛起,雖然減少了部分世家南遷(比如河東柳氏、薛氏),但依然有大量關隴、河東世家南遷,比如京兆韋氏、河東裴氏、弘農楊氏。
由于該地區處于南北相争之地,故其民風尚武彪悍。
當地豪強大多不修文事,不尚清談,比如楊佺期兄弟等。
也正因此,漢沔豪族始終被南朝視為異己,其作用多被建康朝廷用以牽制荊州勢力。
但卻一直被排斥在政治核心以外,比如楊佺期兄弟、庾仄叔侄、韋華、裴珪裴松之父子。
隻有少數幸運者,如郗鑒郗家因過江較早,得以融入南朝高層。
而這也使得在近百十年風雲變幻中,漢沔豪族對南朝離心離德,常懷北投之心。
但近來,因江東陷入内亂、北方胡虜勢衰,漢沔豪族竟漸漸趨于獨立成藩。
……
辭别雍王後,庾彬中途不敢耽擱,連夜返回了襄陽。
當他匆匆趕到襄陽城内雍州刺史府時,裡面已聚集了數十位漢沔豪族代表。
面對荊州軍步步緊逼,衆豪族惶恐萬分。
此時大家正在争論是否應該放棄襄陽而撤回宛城。
隻見一名中年男子站起來大聲道:“各位請安靜,請聽在下一言!”
此人名叫韋華,乃京兆韋氏東眷家主,淝水大戰後,關中大亂,其南奔襄陽。
十年來,韋華立足漢沔地區,使家族勢力發展極為迅速。
漢沔豪強内有兩股勢力,其一便是以韋華為代表的南渡世家;另一股則是以新野人庾仄為代表的本地豪強,雙方成鼎力之勢。
等大廳内衆人安靜下來,順陽太守韋華才朗聲道:“眼下形勢雖很不樂觀,但還沒到不可挽回。”
“如果大家把家中部曲、青壯全集中起來,大概還能湊出一萬多人。”
“而正北上的荊州軍也不過兩萬人,隻要大家團結一心,這仗還有得打。”
“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形勢。”
說到這兒,韋華看了一眼庾仄,得其允許,又道:“另外,庾太守已派侄兒庾彬向雍王求援。”
原本韋華透露此消息,隻為鼓舞衆人士氣。
殊料,此言一出,大廳内頓時炸開了鍋,各種議論聲響成一片。
甚至有人激動地大喊道:“難不成我們要前門拒狼後門迎虎麼?”
“就是,就是,河西人心懷叵測,怎能引狼入室?!”
“統統閉嘴!”
眼看現場亂糟糟,庾仄再也忍不住,一聲厲喝,大廳内頓時安靜下來。
庾仄怒道:“桓玄都把刀架脖子上了,你們竟還在這兒扯這些沒用的?!”
“如果誰有本事擊敗荊州軍,那老夫立即把侄兒叫回來。”
“說吧,你們當中誰有信心擊退荊州軍?”
衆人面面相觑,猶如戳破了氣囊一樣,全都萎靡下來。
正當大廳裡一片沉寂時,一人匆匆闖入,來到庾仄身邊,低語了幾句。
庾仄向韋華使了個眼色,韋華心領神會,忙起身道:“大家先回去召集部曲吧。”
衆人也知道形勢危急,都紛紛回去了。
唯有庾仄、韋華快步向内院走去,而原本沉默不語的裴氏代表裴松之也跟了上來。
裴松之乃庾楷外甥,曾擔任新野太守,但庾楷死後,其擔心桓玄報複,遂跑到了南陽躲了起來。
原本他不想牽扯到叛亂當中,隻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今既已無法脫身,裴松之希望能有個光明前途。
三人快步回到内院,剛一見面,庾仄便迫不及待地問:“見到雍王了嗎?談得怎樣?”
庾彬點點頭道:“見到雍王本人了,也談了我們的境況,也向河西求援了。”
“那……那具體情況如何?雍王答應了嗎?”韋華也忙問道。
“怎麼說呢!~雍王倒是願意出兵,但條件比較苛刻,我沒敢冒然答應。”
韋華與庾仄對視一眼,默默點了點頭,對此他倆早有預料。
當下幾人圍坐在一起,裴松之也坐到了一旁。
接下來庾彬便将與衛朔見面情況詳細給衆人講述了一遍。
“具體情況便是如此,大家覺得怎麼樣?”
衆人沉默不語,半晌,韋華才低沉着聲音道:“解散部曲、交出土地……這,這樣一來我們今後怎麼過活?”
“庾參軍,你覺得這條件還有商榷餘地麼?”
“沒有!”
“雍王自河西崛起後,就一直堅持均田政策,豈會因你我而放棄原則?”
“以在下來看,要麼我們等着被桓玄剿滅,死路一條;要麼接受河西條件,以保留性命。”
“舍此之外,再無其他任何出路。”
庾仄眉頭一皺道:“倒也未必,眼下形勢還沒到這地步。”
“難得叔父覺得我們能守住襄陽?”
“這并非不可能,如今我們坐擁堅城,若再将各家部曲組織起來,未必不能一戰。”
韋華也點頭附和道:“嗯,庾太守所言不無道理。”
“至于向雍王臣服……代價太大,不妨先與荊州軍打一仗看看再說。”
其實說白了,這些世家豪強壓根兒不甘心這麼退出曆史舞台,還想折騰一下。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裴松之忽然開口道:“若是這次拒絕了雍王,等将來萬一戰敗了怎麼辦?”
庾仄沉思良久道:“我覺得,雍王既然答應肯出兵救援,定是他看上了南陽之地。”
“隻要南陽這塊要地在手,未來我們便有底牌跟雍王談條件。”
“嗯,言之有理!”
最終衆人算是達成了共識,決定再掙紮一下,實在不行再西投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