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李世民的想法
高句麗的貴族們可不知道大唐準備将他們貶成奴隸的幹活幹到死的,在他們想來既然大唐俘虜了他們,在獻俘太廟之後,肯定會非常優待他們的,畢竟他們在高句麗的确的影響力還是很龐大的,大唐想維持高句麗地區的穩定,少不了他們的支持。
何況,這件事情在之前可是有先例的,無論是突厥還是高昌,又或者是吐谷渾和吐蕃等等等等,但凡是被大唐擊敗的國家,他們的貴族們都得到了大唐的優待,除了那些自己作死的,老老實實當順民的人都有一個很好的下場,雖然沒有了自由,但是生命安全至少得到了保障,而且還會被大唐冊封爵位,依舊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然而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早在李世民俘虜了他們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他們的去處――那就是和南洋的國王一樣,全部投入隸圉司中,讓他們勞作到死。
在得知李世民的想法之後,李貞其實也是勸過他的,因為高句麗不同于南洋諸國,南洋諸國因為環境的特殊性,實在是已經爛到了骨子裡,上到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基本上都已經成為了懶蛋。這樣的人如果并入大唐,不但不能促進大唐的發展,反而還會成為大唐的累贅。
何況叢林法則注定了他們根本就是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你越是對他們好,未來他們就會咬你越狠,為了未來着想,幹脆就直接從根子上将這個毒瘤切除算了。
而高句麗不同,這個國家其實還有的救,高句麗立國于公元前三十七年,扶餘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餘國建立卒本扶餘(也就是高句麗)。
足本扶餘在什麼地方?
這個地方的主體其實就是漢朝的樂浪四郡,隻是後來漢朝衰弱,對這裡失去了控制,朱蒙這才抓住機會占據了這裡,建立了國家。
所以說,高句麗其實就是一個一直遊離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割據政權,其主體百姓依舊是漢人,就好像唐朝時期的高昌一樣,不同的是高昌是由漢人建立的國家,而高句麗卻是以漢人為主體民族建立的國家,隻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高句麗族,其實就是漢族)――所以說後世某棒子國認為高句麗是高麗的前身,其實是非常扯淡的,高句麗的确占據了半個朝鮮半島,但那是人家自己打下來的,後來覺得這地方不錯,才遷移過去的,而高麗是高句麗被滅之後,高句麗的死敵百濟人建立的,和高句麗有什麼關系?
也就是說,高句麗百姓對于大唐還是非常認同的(要不然李世民征高句麗,臨走之前擄掠了高句麗那麼多人口,卻沒有聽說一個人跑回去的),對于這地方的治理,隻能搬照高昌等國的經驗,是不能按南洋的處理方法處理高句麗貴族的――因為說實話,高句麗王族對于高句麗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盡管如今已經被滅國,但是這畢竟是一個建立了幾百年的過度,王族的威望還是很強的。想要安穩治理高句麗,優待高句麗王族是必不可免的。
隻是李貞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李世民明顯沒有聽進去,他認為高句麗之人實在是太可惡,雖然因為他們的勤勞,可以饒恕他們百姓們的冒犯罪行,但是作為王族,該有的懲戒卻是不能少的,而他口中的懲戒,自然就是将這些貴族給扔到隸圉司去,隻要幹過五年還活着,自然可以還他們一個自由身。
但是這可能嗎?
就這些平日裡養尊處優的貴族老爺們,想要在不啻于人間地獄的隸圉司奴隸營中活五年,想想都不可能嘛。
不過既然是李世民堅持,李貞也沒有意見,再說高句麗人的确非常的可惡。他可是知道的,隋炀帝三征高句麗不但将自己的國家打沒了,而且還在高句麗留下了幾十萬的将士屍體,隋炀帝撤退的時候太急,自然顧不上這些屍體,于是這些屍體就成了高句麗的戰利品,在高句麗國王的命令下,高句麗用這些屍體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京觀,用以宣示自己的功績。
然而天道有輪回,這一次李世民征伐高句麗,一戰而下,這些京觀自然也落入了他的眼中,李世民暴怒,不但下令拆毀京觀,收殓了這些将士的屍骨,而且還将之前斬殺的高句麗軍民給收集起來,以同樣的方式修建了一座京觀,以牙還牙,用以宣洩自己的憤怒。
但是現在看來,這座京觀并沒有徹底李世民消氣,隻怕在看到京觀的時候,他就已經決定了這些高句麗貴族們的下場――就讓他們在隸圉司中,為他們先祖做過的事情,忏悔去吧。
李貞自以為自己猜對了李世民的心思,其實事情并不是這樣的。
雖然的确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說到底,李世民還是被李貞的行為給刺激到了。
要知道當初李貞将自己的決定傳回長安的時候,所有知道事情内情的人,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給出了李貞一個評價――好大的魄力啊。
自古以來,唯有大魄力大遠見者方能成大事,遠見李貞本身就不缺,而魄力如今更是被他表現的淋漓盡緻。
而且經過他們的深入研究,發現将南洋百姓列為奴隸,的确是目前最好的處理方法,因此李貞的行為自然是得到了所有人的稱贊,認為李貞将來定然可以成大事。
但是這樣的評語落到李世民耳中,就有些讓他吃味了――朕才是大唐天子,朕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現在這些人竟然當着朕的面去稱贊另一個人,你們就不覺得有點過分嗎,難道朕的魄力就不足嗎?
既然你們這樣認為,那朕就魄力給你們一個看看,讓你們也知道,朕的魄力是不下于朕的兒子的。
于是被刺激到了的李世民,決定要做出和李貞一樣的事情來――他也準備讓高句麗一國人變成奴隸,成為大唐掠取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