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源是哪來的
各大教派的教主和他們的教衆回到了自己原本的駐地之後或多或少都有種不真實感,之前經曆的一切都太過魔幻,以至于讓許多人認為那隻是一場夢境。
但身邊的某一些人确确實實沒有再回來,也在時時刻刻的提醒他們,天空中的确有人在盯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而很快,星球上也開始出現了變化,在原本的無人區中,一個個全新的礦區被建立了起來。
雖說藍諾可以肯定在星球的建設中能創造更多的價值,用這些價值來支付雇傭修行者,但這個過程中顯然是需要啟動資金的,而且需要的量還很多。
至少不是紫薇星上任何一個教派能支付得起的,不過這個問題并非無法解決,藍諾們如今對于源術的理解已經相當程度的超越了曆代的源天師,想要在一顆星球上找出礦脈,并且進行開發和挖掘,簡直是最簡單的事情了。
有許多富礦都是沒有被發現的,他們或許是在地下深處上百公裡,以至于并沒有被地表的人類發現,誘惑者是整條礦脈都被一層擁有屏蔽效果的物質包裹,以至于修士的神識無法踏入其中。
這顆星球極為廣袤,像這樣的礦區數不勝數,甚至開發上百年都不會枯竭,正好可以作為藍諾們的啟動資金,一共一千五百三十二條全新的礦脈,每天共計能出産接近三千萬斤源,比起這顆星球上其他的礦區的産量加起來還要更多。
而這些礦脈的開發也基本不需要用到超凡者的插手,藍諾們在這個世界設計制造的工程機械已經非常成熟,簡單易懂的操作,就算是普通人也能熟練掌握,唯一需要雇傭超凡者的地方,也就是保護工程人員們的安全。
畢竟這些礦脈中,是有可能挖出一些活物的,并不是像太初古礦裡那樣,那裡的活物是被故意放進去的,在自然的礦脈中,活物的數量會少很多,但就像是人們總是能在琥珀中發現古代的蟲子一樣,或多或少還是會有一些古代生物巧合之下被封在其中,倘若恰好是一個強大的古生物,對于大多數都身為普通人的工程人員來說還是比較危險的。
除此之外,藍諾們也開始了着手建造地心飛船,這甚至是最迫在眉睫的工程之一,足足有一百零七個藍諾負責,也能看出他們對這個項目的重視了。
“你們造這麼個鑽地機器究竟想幹什麼?
”燕一夕因為變得過于喜愛學習,甚至于就連解除了狀态之後,還是對未知事物充滿了興趣?
所以死皮賴臉的留在了藍諾們身邊,甚至還加入到了地心探索小組之中。
藍諾也沒嫌他煩,耐心的給他解釋道:“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片宇宙中很早就已經有生物誕生了,就算不算太古時期?
荒古時期到現在也足足有百萬年,前面還有太古時期,太古時期之前,還有元古時期,智慧生物在這片宇宙中的生存已經足足有數百萬年的時間。
我們對于源礦的開發,也可以說是自古以來,之前已經和你提到過了,在太古時期,太古萬族就有将自己的傑出子弟封印在神源之中的習俗。
那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
星球上的源還沒有被開采枯竭呢?
按道理說,就算每隔一萬年就有一次黑暗動亂,人類都要迎來一次大滅絕,也早就該将地下的源給開采幹淨了。
根據我們目前的計算,紫薇星上的源石儲量,總量上大緻也隻有五百萬億噸,聽起來很多。
但以我們現在的開采速度,隻要三百多年,就可以将這顆星球上的所有源礦全部挖空,就算曆代的智慧生物沒有我們開采速度這麼快,星球的源礦也早就應該被開采一空了。
”
燕一夕愕然,他從小開始就認為礦脈之中有源石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現在仔細去推敲一下。
發現這裡面的問題很大。
就如同藍諾所說的那樣,如果人類和太古萬族都是這樣的,對源礦進行開采,那麼數以百萬年來,各大星球上的礦石早就應該開采完了才對。
“所以,伱們是怎麼認為的?
你們認為在地下更深處,有更多的礦物?
”燕一夕有點理解地心探索的意義了。
“我們的确有這方面的推測,根據星球的地質活動判斷,星球内部是有可能會将地下更深處的源石送上地表的,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星球内部的源礦儲量将會遠超我們的計算,那樣的話,理論上的确有可能足以供給智慧生物們開采上百萬年。
但這隻是推測之一,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這些源石其實是可再生的,是在地下的某種特殊環境之中生成的。
我們之前對地下進了各種波動的測試,根據回波,來測算我們腳下這顆星球内部的材質,你猜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腳下這顆巨大的星球,岩石層的範圍大概隻有一百萬公裡左右,至于更向下的八千萬公裡,是如同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一樣的結構,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腳下的,可能是一個包了一層岩石外殼的太陽。
而内部灼熱的核心釋放出來的光和熱,在經過了地層中某一層特殊的結構之後,就被吸收了,并沒有釋放到地表上來,如果沒有那一處特殊的地層,我們腳下的大地早就已經化為岩漿,甚至是氣體。
而就算這個宇宙的規則是不均勻的,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能量都是守恒的,因此我們一直很好奇,岩石外殼内部包裹的恒星釋放出的龐大能量,究竟到哪裡去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
正是那特殊的地質結構,吸收了恒星釋放出的龐大能量,才生成出了源礦?
”
燕一夕張大了嘴但一時間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他發現有太多東西是他們這些修行者以為理所當然的,然而這些東西卻遠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理所當然,而這背後的原因他們卻幾乎從未考慮過。
“地心探索計劃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我們腳下的這顆星球内部包裹着的,很可能是一顆和我們頭頂太陽幾乎一樣的藍巨星,想要探索地心,需要打造的是一艘可以飛進恒星裡面的飛船,這即便是對我們如今的技術能力,也是極大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