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毫無回應的系統
蓬瀛峰,青琅山山脈第二高峰,也是青琅宗講經堂坐落的位置,一般用于各堂弟子修煉吐納和交流感悟的地方。
講經堂依山而建,複廟重檐,刮楹達鄉,足可容納上百人同時參悟修煉,平時是很難坐滿的。
但是如同少女親戚的作息,每個月總會有那麼連着的幾天,講經堂殿内會擠滿了人,隻為了聽一聽宗内達者高人的思辨感悟或者修煉的心路曆程。
今天授課之人,人氣頗高,是已經很久沒有來蓬瀛峰上公開課的宗主親傳大弟子:司徒往。
剛下過雨的大殿外,清澈空明,時而會有幾滴水珠順着廊檐落入地面,泛起絲絲輕微的波瀾。
“一襲微雨,清人間濁事,一往清風,直绮陌萬裡。
獨登高台上蓬瀛,卻道,不如青琅在凡間。
”
司徒往做完開場白後,緩緩掃視了一番前來聽課的弟子們,欣慰地點了點頭,作為青琅宗頭牌講師,他對自己的号召力還是很滿意的。
尤其是今天,台下坐的全都是很難上到峰頂的内門弟子和一部分優秀有前途的外門弟子。
給這些沒怎麼見到過自己的師弟們上上修煉課,順便露露臉,抓抓群衆基礎,還是很有必要的。
“想必大家來青琅宗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修煉飛升,上蓬瀛,做人仙。
隻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何能修煉?
道祖當年為什麼會給人間留下了修煉的種子?
而我們與其他諸如佛家,儒家,或者青冥大陸上的道家,甚至是妖修,鬼修,魔修又有什麼區别嗎?
”
抛出有誘惑的結果,然後再提出問題,引人深思,司徒往的教授經驗果然很豐富。
場下寂寂無聲,這些年輕的弟子或是修為尚淺,或是資質有限,對于這些修煉上層次的概念知之甚少,自然沒有人能回答出這些問題來。
“道祖将‘道’奉為圭臬,是為了讓我們這些普通也可以看見通天之路。
這等福祉不亞于佛家所說的功德福報,我們一定要對道祖心懷感恩!
平常修煉者,就比如我們,都是以‘氣’入道,從一位煉氣士築基開始,從而找尋自己‘道’的過程。
但是,每個人福緣深淺不同,‘道’的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這樣,才會鑄就我們如今修真界百花齊放,各種修煉體系并存的盛世局面。
比如佛家,求佛果功德,唯心是法,其實也是一種通天之道。
隻是,與我們‘道’,不相同而已。
而青冥大陸的道家,相比起我們,更講究超然獨往,遊于太清,同時更加依托其五術,山,醫,命,相,蔔,然亦皆能入道。
而一直被诟病手無縛雞的儒家讀書人,一旦以自己的‘道’入境,同樣也能達到溝通天庭,飛升上界的效果。
我就認識一位以“棋”入道的大儒,如今也已經達到了堪比我們六境分神的境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可小觑。
所以我宗修煉者,切不能妄自尊大,以為如今其他修煉派系都不如我們。
殊途同歸,所有修真者,或許境界的名稱上有所不同,但最終若是飛升,其結果也都是一樣的。
”
司徒往盡量将其他的修行體系講得深入淺出,讓所有人都能聽得懂。
畢竟,青琅宗一直作為隐世宗門,很少入世與外界接觸,而樊光大陸的修煉體系,又以“煉氣”為主,所以很少能接觸到其他派系的修煉者。
司徒往這一番提醒也算是給這些小師弟們敲響了一個警鐘。
“那麼,到底誰最強呢?
”
此時,一個愣頭青此時忽然提問道,打了司徒往一個措手不及。
“要論戰力,當然……額哼……不好說,不好說啊!
”
司徒往咳嗽了幾聲後慢慢回道。
想到今天的發言是要被記錄在冊的,司徒往還是摟住了想放飛的自我,不能随便給自己的修煉生涯裡留下黑點。
…
……
………
就在講經堂氣氛如火如荼的時候,一位年輕弟子忽然發現坐在自己身旁的一位少年,竟然不斷地點着頭,打着哈欠,快要睡着了的樣子。
“喂,喂,師弟,不要睡了,大師兄看見了要責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