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上去的這顆衛星,隻有百丈方圓,光禿禿的,連顆散碎的石頭都沒有,因為所有不牢固的東西都在長達數萬年中被甩的幹幹淨淨。
其他八人中,有兩個小團體;一個是兩名真君帶著兩名元嬰,另一夥則是師徒兩人,剩下的三人都是單身客,包括婁小乙在內。
百丈方圓,對修士來說很小,小到都很難有各自的隱私,大家各居一處,開始享受摩天輪的上上下下。
……懷瑾眼觀鼻,鼻觀心,努力的擯除雜念,以保持最佳的修行狀態。
在她身旁,師兄言立和她一樣,也在盡力的收束自己,對周圍的人和事不敢有太多的好奇。
沒辦法,他們兩個都是元嬰修為,在這顆衛星上是唯一的兩個弱者,對真君來說不太算回事的特殊環境對他們兩個就很算回事。
行星自轉時快時慢,看起來毫無規律,快時就像個瘋狂轉動的陀螺,慢時又仿佛靜止一般,其中規律就算是本方宇宙的土著,樂穀修士也無從把握,數萬年來也沒研究透徹它的規律。
這樣的變速自轉,造成的最大結果就是,在行星吸引力拉拽下的十九顆衛星也同樣的時快時慢,如果再加上相隔數千裡的彼此間距,沒有固定的擺臂連接,隻靠物體之間的相互吸引排斥達成的紐帶,衛星之間彼此的影響,等等原因加起來,結果就隻有一個:
驟快驟慢比行星自轉速度還要劇烈十倍!
速度次元空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偶然産生,但如果作為摩天輪的乘客來說,真的很難說這是一次多麼舒適的體驗!
這樣的變速在衛星上就很尋常,時刻都在發生著,但卻隻有在變加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符合某種奇妙的規律時,才能産生速度次元空間,這裡麵有巧合,也有必然;對無法在數學方麵做到極緻的修行人來說,這就隻能是偶然,但如果對某個把人類腦力開發到很高程度的凡人世界來說,解決這樣的方程式好像也不是個太困難的問題,這是世界本質的問題。
道家,其實也包括這個修真世界,習慣於用少許,些微,適量,幾成來做度量單位的世界,你讓他們去解決這樣的難題就有點強人所難,大家都更喜歡實而化虛,虛而化無,無中生有,拿神秘來說事,也就逐漸失去了嚴謹的科學精神。
懷瑾當然不知道任何變化其實都是有規律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建立這樣一個全麵而複雜的數學模型,既然數萬年下來無數前輩們做不到,那就一定是沒規律的,他們能做的,就隻有被動的承受,適應,習慣……
對修士來說,在這樣的變加速度運動中,是真的有可能瞬間被甩出去,或者被緊緊壓在衛星上,就仿佛身體扛著一座山!
也就是修行人的身體變態強悍,換普通凡人經曆這樣的速度變化,一個來回身體五髒六腑就會被撕的稀爛,用婁小乙前世的概念來說,就是能承受的過載有限,超過七,八個G就要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