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香火砸塌竈王廟
這醒目的頭版頭條可不是今天才有,這番造勢,已經持續一個月了。
基本上,京城裡每個老百姓都看到過這篇文章,上面把拜竈神之陋習羅列,批的一無是處,鼓勵大家擁抱九記物流。
一幫文采斐然的太學生著筆,一份在京城暢銷半年已具備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刊物,加在一起就是“輿論之口舌”。
當初和殷德被抄家,出來自立門戶,林壽其實不是沒有更賺錢的生意。
但為什麼最後鼓勵和殷德辦報紙?
各方各面的考量都有,比如林壽不想看到一個有潛力有思想在這個年代彌足珍貴的學生,成為一個純粹的油膩商人,大景的商人多了去了,但心裡有火眼裡有光的學生少一個都是損失。
當然,刨除這些理想主義不談,實用主義上,輿論的力量遠比金錢大,林壽最近的一個目的,就是今年這樁“破除封建迷信,批鬥竈王爺”的大事。
當你全權掌控了輿論權限,口誅筆伐造謠抹黑,對方連還嘴辯駁的渠道都沒有時,那黑的也能說成白的,何況林壽主張的理論還不是無根浮萍。
這一年來,九記外賣的實用有目共睹,貢獻有口皆碑,高效率,實惠價格,優秀的服務态度,深受京城老百姓們的喜愛,相比之下,竈王爺是什麼?
這就是下基層實幹深入百姓民生和昂首天外脫離群衆的區别,高大上的項目被土到掉渣的下沉市場幹翻的經典商業案例,林壽可太懂了。
真正的力量,永遠在基層。
縫屍鋪門口,吏目張貼了一張告示。
告示大概内容:近日臨近年關,京城有白蓮教餘孽作祟,常以拜竈神為掩護進行非法集會,遂今年各家各戶禁拜竈神,避免擾亂三法司查案緝人。
一篇邏輯不通,漏洞百出的告示,但官府就這麼說了,你有辦法麼?
再說本來拜竈神這事就不是什麼非有不可的,犯不着給自己惹禍,不拜也就不拜了,還省錢了。
黃老五看完告示目瞪口呆的道:
“九爺,您居然連官府都能說服,您這是怎麼做到的……”
林壽躺在搖椅裡喝口茶道:
“這有何難,和皇帝聊聊天互相幫個忙,他就答應了,咱出馬仙不就是做這生意的。
”
黃老五無言以對,林九爺說的輕松,實際上哪能啊,那一般的出馬仙,誰能做着萬歲爺的生意,他悄咪咪打聽道:
“九爺,我能不能打聽打聽,您讓我開開眼,萬歲爺那找您幫什麼忙麼?
”
“龍虎之争,說出來就不靈了。
”
林壽笑着搖搖頭,抿了口茶道:
“不過明年開春,我這差得去趟江南,下揚州去,順便,這也一年了,九記物流也不能隻在京城發展不是?
”
黃老五眼睛一亮,九爺的意思,這是終于要拓展業務範圍了,搓着手道:
“九爺,咱們細說。
”
林壽卻是笑着一擺手道:
“等等再說,先看看老朋友的表情。
”
林壽說完閉上眼睛,黃老五一愣,随即明白過來,閉上眼在陰間遠遠遙望京城的竈王廟,一個龐然大物正在轟隆起身。
龐大恐怖的身軀給人莫名的壓迫感,渾身燃燒着永不熄滅的竈火。
京城的竈王爺,醒了。
年關将近,按民間說法,竈王爺該上天彙報去了,要一番吃拿卡要封嘴,如今是每年一度,竈神收割香火的時候。
然而,今年,竈王爺顆粒無收。
皇權和筆杆子都在林壽手裡,一個浪費香火的家宅神,又能掀起什麼風浪呢?
今年京城沒有一個老百姓拜竈神。
竈神震怒!
京城中,嘴歪眼斜的老道愕然擡頭看向竈王廟方向,同時的還有一個撂地算命的啞相,一個笑口常開的大和尚,皇宮宗人府的宗令,分布京城各處的出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