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6章邢總進軍哈市
就在盧昌華在二龍山跟偷魚賊鬥智鬥勇的時候,邢文斌拿着跟昌和集團簽訂的建設合同,喜滋滋的往哈市趕。
這麼多年,說邢文斌是靠着給盧昌華搞工程發家的也不為過。
從當初的魚莊改建裝修,到後來幫着盧昌華建廠。
盧昌華的昌和集團逐年的發展壯大,邢文斌的建築公司也越搞越大了。
當初他隻是承包了單位的一個施工隊,後來變成了項目經理,最後變成了邢總。
如今,邢總也跟着盧昌華的腳步,向着哈市殺去。
昌和錦鯉市場被規劃在江北,市政府的後身。
之所以規劃到這兒,也是有原因的。
一個是哈市的錦鯉養殖戶大多分部在江北片區。
江北以前是工業區,這邊的工廠很多。
這幾年下崗失業的人也比較集中。
錦鯉的養殖戶下崗職工的比例較高。
再一個,江北是從北甯到哈市的必經之路,交通方便。
這些原因還在其次,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的土地便宜。
建設市場更劃算而已。
林家屯,原江北機械廠所在地。
如今一片蕭條。
機械廠瀕臨破産,職工都回家待崗了。
這裡被劃進了拆遷範圍。
現在昌和集團面臨一個矛盾。
如果建設錦鯉市場,隻拆遷機械廠的部分廠區,拆遷補償也沒多少?
機械廠的幹部職工都不願意。
他們的想法是,要拆遷就整個機械廠全部拆遷,否則你拆遷了車間廠區,留下職工家屬區沒人管了,算是怎麼回事?
!
可要是全部拆遷,昌和還不知道拿來幹什麼用?
蓋房子賣?
九四年房子還真不值錢。
市府多次跟昌和集團協商。
盧昌華和沉洋之間溝通沒問題,可下面具體經辦人都是各為其主。
在具體的規劃上一直沒有達成一緻。
鑒于沉洋的面子,盧昌華全盤接收了江北機械廠。
把這裡規劃成一處大型的商業批發城。
錦鯉市場隻是其中的一個市場之一。
這裡配套的酒店,物流,餐飲,娛樂的規模就太大了。
再加上銀行,保險,醫院等等配套。
就從一個單一市場開發,變成了一個大型綜合商業體。
有點像未來的萬達。
當盧昌華提出這個概念時,很多人都覺得太超前了。
九十年代搞開發,都是相對獨立的。
比如,建設小區,隻是建設住宅樓,相關的商業配套很少考慮。
商業開發更是這樣。
搞個服裝批發城,裡面全是批發服裝的。
連零售的都沒有。
搞個水産市場,裡面全是賣魚的。
盧昌華提出的商業綜合體,就是把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往一起集中,有了一站式購物的意思。
大型批發城,不僅有各種市場,還有大型的零售商場。
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這個項目昌和商業綜合體項目,一經提出,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先期征地也就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江北機械廠首當其沖。
邢文斌興緻勃勃的趕到哈市,在他想來,隻要自己好好幹,在哈市一定能闖出一片天來。
到時候,自己就算是站穩腳跟了。
誰知道,他遇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拆遷問題。
按照這會兒的拆遷标準,結合江北現在的實際情況,每平米補償500塊,這已經不低了。
要知道,市區裡的房子,一平米也就在八九百塊。
要不說釘子戶哪個年代都有呢。
機械廠也不缺又臭又硬的釘子戶。
按說這個價已經不低了。
機械廠一般職工的面積在三四十個平方。
補償款在一萬五到兩萬塊。
有了這筆錢,換個地方也能買房子。
可老翟家死活不同意。
一個院子的同事都搬家了,他家沒動靜。
他家要求原地回遷。
為了保證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昌和集團答應了。
可以考慮原地回遷,但是翟家的面積是四十平方,隻能給二十平方的回遷面積,超出面積需要出錢購買。
按說這很合理了。
不行。
他們不但要求回遷,還要求至少給八十平方的回遷房。
這把吳霞和吳玥肺都氣炸了。
這不是明顯的敲詐嗎?
!
就在建設指揮部一籌莫展的時候,邢文斌到了。
“兩位吳總,咋回事啊?
愁眉苦臉的?
”
“唉,真愁人啊!
”
吳霞往沙發上一靠,歎了口氣。
“咋的啦?
”
“拆遷的事,吳總鬧心呢。
”
邢文斌這幾年在北甯一帶可以說有了很大的名聲,也跟社會上的一些人有牽扯。
自以為也算是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