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3章曹縣
在京城耽擱幾日,盧昌華給家裡打了電話。
就急匆匆的往山東去了。
在京城的時候,盧昌華已經打聽了,山東曹縣是柳編的集散地。
而且他們種植的也是杞柳。
盧昌華琢磨着,自己還是信息閉塞啊。
要早知道曹縣這麼專業,自己直接來就是了。
幹嘛還在北甯苦尋呢。
坐在火車上,一路從天津過滄州,直奔濟南。
又轉車到濟甯、河澤。
曹縣就是河澤地區的下屬縣。
曹縣不大,總共也就一千多平方公裡。
縣政府在曹城鎮。
下車之後,盧昌華就找人打聽哪裡有買柳筐的。
“你是外地人吧?
”
“是,從外地來。
”
“柳筐現在不值錢了,以前多,現在誰還有功夫編那玩意兒?
”
“我就是聽說咱們曹縣柳編很出名,特意來看看的。
”
“這個,你得等趕集。
在集上可能有人賣,平時也看不見了。
”
“那咱們曹縣不編柳筐了,現在都幹啥呢?
”
“我跟你說吧,曹縣現在出名的可不是什麼柳編,那玩意值幾個錢?
”
“我們現在都種蘆筍了。
還有木材加工。
”
那人指着路邊的店鋪說道:“你看看,我們的蘆筍罐頭出口到國外,闆材廠就有一兩千家。
”
“哦,謝謝啊。
趕集還來得及嗎?
”
“今天是二九,明天初一,你去青堌集看看,他們初一,初三,初六,初八趕集。
”
“明天正好有集?
那太好了。
這個青堌集在哪兒啊?
”
那人極為熱心的告訴了他怎麼去。
曹縣話,盧昌華誰能聽懂,可是這咬字發音不準,他聽成了“青古集”。
到了車站,買車票才發現,自己搞錯了。
原來是“青堌集”。
青堌集在曹城鎮的東南方向,相距近三十公裡。
很早就是一個鎮的規模了。
現在屬于中心鎮,經濟發展在曹縣屬于位列前茅的。
當他坐着客車晃晃悠悠的來到青堌集,發現這裡果如人家所說。
人流密集,工廠很多。
還有大片的蘆筍種植區。
他在街上轉了幾圈,這才去一家跟人打聽,明天趕集的市場在哪兒?
有熱心人往前面路邊的一大排鐵皮棚子一指,“就是那邊。
”
盧昌華道謝之後,去了市場裡看了看。
雖然趕集要明天開始,可不代表市場就不開門。
市場裡面還是有很多商戶的。
這裡銷售的很多都是日用品和蔬菜肉食。
他轉了一圈也沒發現有賣柳筐的。
“老闆,跟你打聽一下,市場裡有賣柳筐的嗎?
”
“啥?
賣筐的?
沒有!
”
盧昌華這叫一個失望啊。
難道自己這個想法不對?
怎麼堂堂傳說中的柳編之鄉,竟然沒有人賣筐了。
見盧昌華面露失望之色,那位店家好心的補充道:“看看明天吧,好像有幾家賣那玩意。
”
見老闆這麼說,盧昌華又升起希望了。
“老闆,為啥現在賣筐的那麼少啊?
”
“你是外地人,不了解情況啊。
”
那位本地老闆說道:“柳筐這玩意以前家家戶戶都要用。
”
“可也不是家家都會編這玩意的。
”
見老闆願意多說,盧昌華趕緊遞上香煙,聽着人家講。
“我們曹縣,以前種的杞柳多,家家戶戶多少都種點。
”
“自家人編的,就自己編;不會編的就請人到家裡來編。
”
“很少到集市上買這東西。
”
“買賣柳筐也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十年前更多。
”
“可現在,鎮上發展蘆筍種植,誰還有功夫編那玩意賣啊。
”
“就是有也是少數。
”
“因為那玩意在我們這不值錢。
”
“在當地銷量很少。
”
“趕集的時候,能有幾家來賣的,數量也不多。
都是家裡老人閑着沒事,編着玩的。
”
“哦!
原來是這樣啊。
”
看樣子,自己是被誤導了。
柳編以前是農村地區生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用品。
因此,以前是非常常見也很紅火的産業。
可是現在?
沒有筐,可以有其他的替代品。
這玩意也就逐漸的落寞了。
看樣子,柳編既然能上升到工藝品的高度,現在隻能在大城市銷售,或者出口到國外。
讓那些看着新鮮的有錢人,把這玩意當成工藝品、藝術品來購買,還得賣高價才行。
把它當成普通的生活實用器,就沒有什麼太高的價值了。
柳編最低級的産品就是土筐,也叫“土籃子”。
這是用來勞動的工具。
也實用的東西越不值錢。
高級點的柳編産品就是食藍,果籃,花籃,雜物籃。
雖然這些也是實用器,可價值要高些。
更高級的柳編産品就是裝飾品。
比如柳編的各種動物,人物,書架,書桌,椅子,台燈罩,床頭櫃等等。
這些大都以裝飾為主,實用價值不高。
可偏偏越是這樣的東西,它的價格越高,越有人為它買單。
盧昌華躺在旅社的床上沉思。
把這些想透之後,逐漸有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