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看來,幻彩的行為他們是肯定接受不了的,因為太不符合商業邏輯了。
在曼德他們眼中自然也是如此。
當然了,他們重點關注的是趙建川。
這麼多體系當中。
中浩投資當年是最小的一個部分。
可以說,他們就是一個小弟弟一樣的存在,在整個體系當中,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這主要是有幾個原因。
第一,當時他們弄這個中浩投資,主要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中浩體系越來越大了。
因為體系越來越大,涉及了很多産業布局的問題。
主要是産業布局的問題,那肯定就要涉及很多的戰略投資。
因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可是這些投資當中,又根本不是什麼直接投資,因為直接投資,一般都納入到了他們總不管的範疇。
這些投資都是戰略性的,說得直白點,都是為了未來鋪墊的。
也有一些是一種意思一下的投資,就是兩個公司合作得很好,然後你我之間說好了。
說我們還是好好的交談下,加深一下投資等等。
這種是友情投資。
還有一些,就是那種,我認為你這個東西,是很有未來的,于是我就想着,我給你們一個财務投資,看看未來的回報等等。
畢竟這階段的華夏内部,剛剛改革開放才一二十年的時間。
這個過程當中,國營體系開始退出了市場,然後市場上,馬上就有很多機會開始崛起。
就開始有很多的人物開始出現。
中浩控股已經做了很多很多生意了,可是他們始終都是在圍繞着他們的主要産業體系開始做布局。
但是,當很多的财富機會擺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換做是任何一個人,肯定都是不想要放棄的。
因為很明顯的就擺在那裡了,隻要是你做了,那麼肯定就會賺到很多的錢。
這種情況之下,我幹嘛不去賺錢,我幹嘛會輕易地放過這種機會等等。
于是,他們肯定就會下來很多的投資,也想要在其中賺到很多的錢。
可是,這種投資越來越多了,那肯定就需要有一個人出來好好地管理。
不然的話,投資出去的錢,肯定得不到追蹤,肯定就容易被人給直接下套等等。
這種情況下,他們肯定是沒法兒去管理的。
就在這麼一個背景之下,中浩投資馬上開始成立了。
因為他們掌控的都是一些中央控股邊緣性的投資,自然算不上他們的主産業。
和主要産業之間的地位相比,還是有一定很大差距的。
當時柴進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需要有一個管家,然後去管理好這些邊緣性的投資就行了。
也從未想過,他們中浩投資,能夠走到一個什麼樣子的地步和地位。
不但是他,整個中浩控股的想法都是這樣的,認為隻要趙建川能夠管理好就行了。
類似于一個管理員的角色。
就算是趙建川做不出任何的成績,肯定也不會有人去說他們什麼的。
隻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管理員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