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腦子裡已經開始推算了。
8個月完成50艘戰艦的制造,每一艘船至少配置50門紅夷大炮,也就是說需要2500門紅夷大炮!
每一門紅夷大炮的制造費用是1500兩白銀,2500門的總費用是375萬兩白銀(約24億元)
這還隻是紅夷大炮的花費。
每一艘這種海洋戰艦的制造費用高達20萬兩白銀,50艘就是1000萬兩(約65億元)。
還不算每一艘配置的1000海軍。
50艘,海軍總兵力5萬人。
每一個海軍每個月的俸祿3兩,一年的總俸祿開支180萬兩,還不算糧食、衣物等等。
每人配置一把燧發槍,每一把燧發槍目前的制造成本30兩,也就是說僅僅燧發槍就要150萬兩白銀。
總的加起來,要組建一支這樣的海軍,費用至少要2000萬白銀(約130億元)。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治國,國家每投入下去的一分錢,都必須是要産生收益的,無論是近期收益或者長遠收益,都必須有收益。
一般國家投下去的錢,考慮的是長期收益。
例如21世紀的中國國家層面,在2008年左右的經濟規模時代,每投4萬億下去,可以拉動27萬億的生産總值。
怎麼來的?
例如投資道路建設,需要水泥,于是就招人建造水泥廠,水泥廠建造中需要鋼鐵,于是又拉動了鋼鐵制造的需求。
鋼鐵制造需要鐵礦,于是又拉動了礦産開采的需求。
礦産開采需要機器,于是拉動了民間制造機器的需求。
而這一系列中,都需要勞動力,于是增加了就業。
而大家在勞動中都需要吃飯,于是各個廠子裡有食堂,外面有餐廳,又增加了一批人的就業收入。
大家有了收入,就可以去買買買,給小孩子買新衣服,給妹子買個包。
于是拉動了服裝行業,服裝行業的量增加,就需要原材料,服裝業的原材料是絲綢、苎麻一類的。
于是拉動了種植業等等。
這些都是國家層面主導的經濟投入,帶來的産業增長。
如果這個投資收入是正向的,說明是有價值的。
如果投資和收入不能正向,說明是沒有價值的。
當然,國家投資,需要看長期回報,所以在這個投資模型中,還需要加入時間維度來去衡量。
例如21世紀的中國,花巨資打造全國高速路體系,最開始肯定是虧錢的,但是它提升了整個國家物流的效率,拉動了整個經濟的效率,大大降低了社會各項成本。
十年之後的收入,可能就超過投入了,以後都是賺錢的。
那麼,國家層面有投入大于産出,最後崩潰的嗎?
比比皆是。
例如大秦帝國。
秦國還隻是戰國中的一個國家的時候,朝廷将資源投入到軍隊中,軍隊通過擴張,滅國,吞并他國帶來收入。
但是,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大秦依然将巨額的資金投入到軍費中,包括基建中。
軍隊已經沒有其他國家可滅了,于是軍隊投入的錢,無法收回來,而投入到基建裡的錢,短時間内又無法産生大規模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