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我在大明當暴君

第852章 超市大城市的糧食隐患

我在大明當暴君 潇騰 1817 2023-04-12 00:52

  無論是古代,還是在21世紀,糧食都是國家戰略儲備。

  普通人可能沒啥感覺,普通人面對的是一日三餐。

  而國家上層,則必須要保證總儲備糧食有多少,若是發生極端情況,可以在多長時間内,調度多少糧食到各個地方,平穩糧價。

  民以食為天,這是馬虎不得的。

  崇祯很犀利地指出來:“目前新一批的大城,之所以能快速擴建,人口快速增長,就是因為它們都有充足的糧食供應。”

  例如武昌,不用說,富饒的江漢平原供應着,又有湖泊縱橫。

  而北京是依靠大運河、天津港做供給。

  正在快速崛起的登萊商業區,海州、上海、泉州,都得到了來自安南的糧食集中供給。

  這種集中供給模式,大大增加了糧食供給效率,減少了不必要的損耗,最重要的是節約了時間。

  至于北方的太原、長安等地,就是因為糧食太過貧瘠,即便是當地的官員想要仿造武昌那樣大搞建設,也沒有那個底氣。

  而中原一帶,發展最好的開封,也是因為黃河、汴河之便利,河南自古又是農業大省。

  可以進一步證明這一糧食規律的還有四川的成都,坐卧天府之國,雖然遠離朝廷,但它的基礎比一般地方都好,所以現在的發展基本上将太原、長安這些地方遠遠摔在後面了。

  對于皇帝的說法,衆人也不反駁,算是默認了。

  崇祯繼續說道:“但是,前些日,朕走了一趟大興,發現有些田是荒着的,看到那樣的場景,朕很痛心。”

  “供給北京城的300萬人吃飯,一天就需要至少1500萬斤糧食,加上損耗、浪費,一天至少準備2000萬斤糧食,一年73億斤糧食。”

  “但有田居然荒着沒有種糧食。”

  “去年一年,從海外流入北京的糧食有20億斤,如果突然斷掉了這20億斤糧食的供給,北京城會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局面。”

  并不是崇祯危言聳聽,這不是數學問題,這是社會學問題。

  崇祯繼續說道:“當一個人長期出于饑餓狀态,有一天,他可以每天吃兩碗飯了,他會感覺非常幸福。”

  “但是當一個人平時大魚大肉習慣了,突然有一天告訴他,以後隻能一天吃兩碗白米飯,他會無法接受的。”

  大殿内回響着皇帝平靜而清晰的聲音,語速略微有些快,但每一個内閣大臣都在仔細聆聽,仔細跟上皇帝的思維。

  “當一個人無法接受的時候,是小問題。”

  “當十個人無法接受的時候,還是小問題。”

  “無法接受的人漲到100人,這個問題依然可控。”

  “但是,當無法接受的人漲到1萬人,從宏觀層面來看,這1萬将會産生極大的怨言,并且快速向周圍傳播,從而造成更大規模的怨氣。”

  “并且,從社會學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減少20億糧食,相當于總量減少近三分之一。”

  “但最後的局面,絕不是每一個人減少三分之一的食量。”

  皇帝說的是正确的,社會的結構構造裡,自有它的邏輯所在,社會的構造裡包含了複雜的階層關系,以及對物品的支配權分層現象。

  “當總量供給減少,那些有錢有權的人,絕不會因此節約糧食,或者把自家的糧食拿出來主動平攤。”

  “更有可能因為糧荒,而大肆采購糧食囤積在家裡。”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