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敗了,大明走向河中,超越盛唐,問鼎天下的最關鍵一步,就這麼成了。
對于大明朝的君臣百姓來說,都有點意料之外。
冠軍侯确實厲害,但能如此不動聲色,就除掉這個最大敵人,冠軍侯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難不成咱們冠軍侯用兵如神,神勇無敵,像是關老爺一樣,策馬奔騰,直入萬馬軍中,砍下了帖木兒的腦袋,然後得勝而歸?
幾乎一刹那,就有人按照斬顔良誅文醜的模式,來吹捧冠軍侯了。
隻不過随着更多的消息傳來,這一戰的詳情越來越多,朝堂之上,終于明白了冠軍侯的布局。
大家夥也不得不承認,此時的冠軍侯用兵,和一個人真有些相似,這人就是太師張希孟!
誰都知道,張希孟不擅長軍事,但是哪怕徐達常遇春都承認,他們鬥不過張希孟。
将中無人比得上常遇春,帥中無人趕得上徐達,但是将帥之上,還有一重境界,那就是真正的軍事家,總體戰的大師。
毫無疑問,張希孟就是這個級别的人物,布局謀篇,天下第一。
冠軍侯追随張希孟多年,又多次領兵,他一直追逐的就是張希孟的境界。
而這一次,冠軍侯确實做到了。
誰能想到,冠軍侯在河中和帖木兒對峙,另外一方面,卻派遣人員,去聯絡金帳汗國。
沒錯,就是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
此時的金帳汗國已經不複當初的盛況,剛剛被羅斯擊敗,迅速崛起的帖木兒帝國也威脅着金帳汗國的安全。
曾經誰都打不過的蒙古鐵騎,如今誰都打不過。
冠軍侯摸準了蒙古人的脈,不斷派遣使者前往,甚至在連續兩次失敗之後,冠軍侯還是不改主意。
他派遣馮國勝,繞道直插高加索地區,通過展示武力,終于和金帳汗國取得了聯系。
但是接下來雙方的溝通并不順暢。
主要的問題在于金帳汗國,他們認為大明推翻了元朝,又滅了北元,和他們是仇敵。金帳汗國無論如何,也不能幫助大明。
不過馮國勝很快判斷出了金帳汗國真正的擔憂。
他們害怕大明滅了帖木兒之後,會繼續攻伐他們。
所以金帳汗國同時也在溝通帖木兒,希望雙方講和,能夠共同對付明軍。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很危險了,包括朱樉、朱阃,還有幾位将領在内,一起建議冠軍侯,果斷出擊,不能寄希望金帳汗國,萬一他們都聯合起來,大明的處境就不妙了,甚至會重蹈大唐覆轍。
面對着内外質疑,冠軍侯表現出了一個傑出将領的戰略定力。
讓當下的蒙古人同心協力,那是做夢!
大明急攻,彼等或許還會合兵,但若是按兵不動,這幫人勢必相互攻伐,陷入内亂。
事實證明,冠軍侯的判斷非常精準。
帖木兒垂涎金帳汗國的地盤,不願意割讓土地講和。
幾乎與此同時,金帳汗國還面臨着羅斯的反攻,西線不斷丢失土地。
而就在這時候,又一個關鍵的變量被冠軍侯拉了過來,那就是奧斯曼帝國!
鬼知道冠軍侯用了什麼手段,居然能把奧斯曼變成大明的盟友。
甚至在這段時間裡,朱棣在天竺高歌猛進,收攏了許多土邦,從南線包圍了帖木兒帝國。
這事情就很有趣了。
天竺作為一個地名,在孔雀王朝之後,長期陷入四分五裂之中,邦國林立。
朱棣在進軍天竺之後,快速獲得了一大批天竺人的支持。
一向名聲很臭的朱棣,這一次竟然備受尊重,哪怕他四處搶掠,搜刮了那麼多民脂民膏,依舊被一些天竺人死命支持。
這事情怎麼都透着詭異。
但是仔細了解之後,又會覺得順理成章,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朱棣的手段也很簡單,因為要經營海外,光靠着大明這點人,那是不行的。倒不是說大明人少,而是向海外移民,成本太高,而且還要熟悉當地文化,了解風土人情,沒有十年之功,根本做不到。
所以朱棣大膽啟用了一批天竺人。
而且朱棣挑選的還是刹帝利和吠舍種姓……天竺種姓,把人分成了四個大的種姓,在四大種姓之下,還有多達千餘個亞種姓。
甚至在某地買菜的是一個種姓,賣茶水的又是另一個種姓……極緻的細分,讓天竺—地雞毛的同時,又格外穩定,任何外來力量,都難以撼動。
朱棣就利用這個特點,收編了一批刹帝利和吠舍。
想提升待遇不?想跻身上層不?
隻要跟着大明幹,聽我的安排,保證你們身份越來越高,權勢越來越大……雖說天竺人沒有沖破種姓制度的勇氣,但是向上爬,成為人上人的沖動,還是有的,而且很強烈。
就這樣,朱棣獲得了一批天竺人的堅定支持。
怎麼形容呢,朱棣就是一個空降的大少爺,而這幫人都是朱棣的管家,替朱棣管理地方,統領兵馬,治理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