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北雄

第1722章考房

北雄 潇騰 2677 2023-04-12 00:55

  考房就是一個單間,這和江陵文院中差不多。

  到了這裡許圉師就安定了下來,四處打量了一下,看見塌上有新的衣物。

  許圉師拿起來瞅了瞅,摸了摸手感,自然和他身上的衣服沒法相比,質量也就那樣吧,卻不得不先換上新衣,把自己的衣物疊好,出門交給外面巡場的禮部官吏。

  那人當着他的面,抖開衣服仔細翻了翻,主要是看看他有沒有在自己的衣服上寫些什麼。

  都是防止作弊的手段,許圉師暗自翻了個白眼,心中頗為氣惱,禮部的人太沒禮貌了,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實際上,今次科考之嚴格是許圉師無法想象的到的。

  考場之中,督查寺的官員昨日便已入駐,由侍禦史高士廉掌總,京試期間,巡場的官員不光有禮部的人,督查寺的官吏同樣在其中擔任職責。

  一旦察知有何舞弊的行為,立即便會上報朝中進行嚴厲的追責和處罰,大理寺和刑部也都在等待通報,準備參與協查。

  元貞三年的科場洩題桉在這個時候就不是什麼秘密了,這也是李破不認為能夠在此次科考當中發現蛛絲馬迹的原因之一。

  一旦擺在明處追查,那些使了手段的人必然也就不敢輕舉妄動,想要破了三年前的桉子,還是得另辟蹊徑。

  …………

  許圉師今年考的是明政科,這是今年新開的一科,靠的是處理政務的才能,政務上細分下來又有六個科目,對照的正是朝中的六部。

  所以今年大科為九,小科數十,這是禮部事先就交給士子們,讓他們做出了選擇的。

  元貞四年第一次京試的時候,參考明經科的人數最多,那會人們沿襲的還是前隋時舉辦科舉的思維,覺得明經科的進士出來之後最受人尊重,也會得到朝廷的重用。

  可惜事與願違,杏林宴上,明法科的頭榜進士坐了上位,明經科的進士差點淪為末座。

  朝廷的态度一下就表明了出來,皓首窮經之人,不會得到朝廷的看重。

  後來的士子們踏着前人的肩膀,一下便認清了現實,讨論之餘,盡都認為大唐立國不久,需要的是治世之才,通讀經史的人也許在文壇上會得到相應的地位,可在朝廷眼中,卻并不能有利于國事。

  如此一來,今年準備考明經科的人立馬人數銳減,明經科的題目本來就難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今年明經科一下就變得冷清的不行。

  反而是許圉師報考的明政科,人數多到許圉師都感覺到有些後悔的地步。

  大家都知道朝廷務實,那麼想要入仕的話,明政科這個新的科目自然是廣受歡迎,競争比之前的明經科還要激烈幾分。

  今年考算科的人也不少,那些大多都是準備以後跟算盤子打交道的人。

  明法科的盛況是大家都能猜到的,上次明法科進士被許為狀元就是明證,明法科考出來的人不管怎麼說都會大有前途。

  其他新增的科目也一如大家所料,都是和實務相關,顯然朝廷考校的絕對不是你在文章和詩詞上的造詣,而是你在實務上的才能。

  以後明經,明史,明書這樣的大科,可能會越來越受冷落。

  許圉師覺得這樣的趨勢對于讀書人來說并不太好,讀書人先要開蒙,開蒙階段過去之後就要進學,這個階段大家接觸到的肯定是四書五經之類的學問。

  之後到了深入的階段,人們從少年也就過渡到了成年,可以從經義,史冊中體會到一些深奧的哲理了。

  按照以前文人的習慣,此時大多數人都會就此深入下去,從前人的智慧中汲取營養,隻有少數人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是受家學影響,旁骛于其他。

  正經的讀書人就會覺得這些人不成體統,少了毅力,不能在正道之上走下去,入仕之後肯定走不了太遠。

  隋唐之際這種思想還不算深入,畢竟貴族子弟天生高貴,他們能走多遠可不是讀了多少書本能夠決定的了的。

  比如許圉師,讀書不成的話就從軍,就算自己沒什麼本事,也有他的幾位兄長照拂,等他能自立門戶了,你再瞧一瞧,你讀的書是多,可你就是升官沒人家快。

  唐初就是這個樣子,許圉師覺得朝廷過于偏重于實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通讀經史的那些人就是比旁人懂的多,卻被朝廷如此輕視,入仕都比旁人難的話,那大家進學的時候該讀什麼書呢?

  抛卻經史的那些人當了官,又是一副什麼樣子?知禮否?知世情否?知古今否?知忠義否?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