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麼當千古一帝

第一百四十七章 王莽:陛下真乃明君!西施出浴

  李乾從溫柔鄉裡暫時出來,坐上肩輿就往前朝走。

  他躺靠在肩輿上,琢磨着王莽的事。

  秦桧是真的說服不了王莽呢,還是說他故意要把這個難題抛給自己呢?

  李乾思索了一會,想不出答案。

  或許是兩者都有。

  不過按理說,上層的文臣都不喜歡看見皇帝過多接觸中下層的文臣。

  若皇帝直接和下面的官員有了非同尋常的關系,可以直接發号施令,那他們的權力就會變相被淡化。

  當然,王莽也不算是中下層文官,所以秦桧具體打的什麼主意,李乾還真是有些不清楚。

  不過無論如何,對王莽這個人,李乾還是有幾分好奇的。

  畢竟此人實在是有些……特殊,不僅在前世就是個極富争議的人物,在大乾也是如此。

  李乾之前同秦桧說話時,秦桧就曾提到,禮部的王宗伯是個想法很奇怪的人。

  “陛下,到了。”老太監提醒道。

  “好。”

  李乾下了肩輿,緩步來到政事堂。

  這陣子他已經開始初步嘗試那所謂的“票拟”制度了,讓武媚娘與呂雉在奏章上票拟,而李乾則負責最後的部分。

  如此一來,不僅減輕了他的工作量,還讓李乾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

  之前他是遇到有疑問的奏章,才問兩名小秘書的意見。

  可現在無論奏章上事情的大小,武媚娘和呂雉都能寫出她們的意見。

  這樣一來,李乾在看奏章的時候就有了更多的思路,有時候也會多考慮考慮,為何武媚娘和呂雉是這麼想的,為何她們會有這種想法……

  就算是李乾也不得不承認,那就是在批奏章上,武媚娘與呂雉的天分都比他自己要高。

  有些事情的處理上,呂雉要比自己做的圓滑,而武媚娘則更霸道一點,但也能把事情處理好。

  當然,在兩個後妃眼裡,皇帝陛下智慧如淵,卻不是她們兩個可以揣測的,時不時就冒出來的另辟蹊徑的奇思妙想,仿佛其後隐藏着另一番天地。

  “陛下。”

  見李乾進來政事堂,武媚娘和呂雉急忙放下手中的筆就要起身:“王宗伯要來了。”

  “肯定是秦相沒拿下他。”

  李乾笑着整理了一下桌子上的奏章、小票。

  “秦相都辦不到的事,也隻有陛下能辦到了。”呂雉面上帶着溫柔的笑意,望着李乾。

  “見都沒見,這誰說得準。”

  李乾輕笑着搖了搖頭:“不過對于王大宗伯嘛……朕倒确實有些了解。”

  王莽的名頭很大,前世篡位後也是面臨着大量土地被兼并的局面,甚至比自己現在面臨的局面都要壞。

  當時的他便提出了更天下田曰王田,改奴婢為“私屬”,私人不得買賣等一系列改革。

  隻是因為個人性格缺陷,時機不對,局勢不适合,再加上一些外部因素,所以政策施行的一敗塗地……

  “陛下料事如神,對朝中的每個大人都了如指掌。”武媚娘過來幫李乾揉着肩背,一雙帶着貴氣的丹鳳眼中滿是明媚的笑意。

  “沒你說的那麼厲害。”

  李乾輕笑着搖了搖頭,對門口的老太監道:“宣王宗伯進來吧。”

  “是,陛下。”老太監應聲而去,武媚娘和呂雉也退到了側間。

  不一會兒,一身大紅官袍的王莽就從堂外進來了。

  “禮部尚書臣王莽,參見陛下。”

  “起來,給王宗伯賜座。”

  李乾笑着對老太監道,急忙有小宦官為王莽搬上圓凳。

  “王宗伯來見朕,所為何事?難道是近日鄉試有什麼問題,還是說考官人選又有了變動?”

  王莽有些不解地望着他,沒想到皇帝陛下突然提到了鄉試。

  “回陛下,鄉試并無差錯,預計八月初九開考,如今各州貢院早已落鎖,隻待開考。”

  鄉試考官要從京城出發,提前半月趕到各州貢院,然後被縮進去,在裡面一待就是半個月,期間不得進出、與任何人交流。

  當然,在京城這個時間更長,幾乎提前一個月考官們就得被鎖進貢院。

  “那就好。”

  李乾輕輕點頭,感慨着道:“說起鄉試,這就快到八月了吧?想必朝廷的禁軍已經快要行到吳國了,想想南郊的誓師,猶在眼前啊……”

  王莽更是一頭霧水,不明白皇帝陛下想表達什麼意思。

  不過他還是回道:“陛下,朝廷兵馬已進入陳國境内,若要到達吳國……想必得八月中旬了。”

  “好。”

  李乾笑着點了點頭:“看來咱們這邊考着,那邊估計就要開打了。”

  鄉試一連考九天,共分三場,初九開考的話,八月十八才能考完,秀才們還要在貢院裡過一個中秋節。

  “可惜出征在外的禁軍将士們,中秋佳節也不能與家人團聚了。”李乾的話裡有些感慨。

  王莽皺了皺眉:“回陛下,将士們出征在外,為了朝廷作戰,自然也是心甘情願的。”

  李乾輕聲笑了笑,聽說王莽當皇帝的時候,一場誓師大會隻殺了一頭豬,全軍将士一人隻分到了幾滴豬皿,搞得下面的軍士紛紛造反。

  這種摳門的角色想必也不能理解下面将士們的心情。

  “不說這個了,王宗伯。”

  李乾擺擺手,笑着道:“既然鄉試籌備順利,你來尋朕,所為何事?”

  經李乾這麼一通打岔,王莽倒失了來之前的那種沖動,而是皺着眉頭,緩緩道:“回陛下,臣是為了李格非的事而來。”

  “李格非?”

  李乾好似恍然大悟,這才想起這個人,笑着道:“王宗伯說的是他啊?此人升任禮部員外郎,是朕的想法。”

  “不知秦相和你說了沒有?”

  “正是秦相和臣說的。”

  提到這個,王莽之前的勁頭兒都回來了,話裡都帶着幾分硬氣:“陛下,禮部四名員外郎都在其位,如今陛下欲再添人進去,恐怕于制不合。”

  李乾一怔:“原來如此。”

  “不過,王宗伯,禮部現有的四名員外郎,不能再幫他們調職嗎?”

  聽到和秦桧一樣的論調,王莽就有些生氣:“陛下,員外郎何罪之有?為了配合李格非升任,就要被調走。”

  “再說了,李格非此人,向來都是學官,一路在國子監内任職,如今貿然來到六部,定然有許多不适應之處,又如何能比前人做的更好?”

  

  李乾聞言沉吟了片刻,似乎明白了王莽的想法。

  不過他另有辦法,笑着道:“朕提拔李格非,可不隻是看他文章做得好,更是覺得他會成為王宗伯的臂助。”

  “嗯?”

  王莽聞言一怔,顯然沒想到李乾的這種想法。

  李乾笑着道:“李博士的文章以古禮言時下之弊,向來崇尚人心複古,朕以為李博士若是去了禮部,定然會幫到王宗伯的忙。”

  王莽卻是愣住了:“李博士竟是這種人?”

  現在也不叫李格非了,而是改稱李博士。

  李乾輕聲笑了笑:“朕沒必要騙你吧?”

  “王宗伯是否了解過李博士此人?難道你不知道,就來尋朕了?”

  王莽也不知怎得,突然老臉一紅:“陛下,臣……”

  “無妨。”

  李乾笑着擺擺手:“你回去可以看一看李博士的著作嘛,他寫的《禮記精義》、《史傳辨志》等幾部書,還是很有見解的。”

  王莽這個人的性子就是如此,一味慕古。

  前世他執政時,非常信奉儒家思想,認為天下要恢複到孔子所宣稱的“禮崩樂壞”前的禮治時代,才可能實現政通人和。篡位稱帝後,更是企圖複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治國安天下,還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

  如今李乾和他說話,隻要照方抓藥就行了。

  “唉~”

  王莽幽幽一歎,随後精神一振,起身拱手道:“陛下,臣這就回去讀一讀李博士的著作,若他真是如此穩重之人,那倒可以進禮部試試。”

  “今日來此,是臣唐突了。”

  隻是聽到皇帝陛下對李格非的描述,他心裡就有些癢癢。

  說實話,就算如今的禮部中,也很少有這種崇尚複古的人了,而聽到李格非那些著作的名字,什麼禮記精義、什麼史傳辨志,就讓王莽心神一蕩,之前對他隐隐的惡感頓時消失了大半。

  能如此崇尚古禮的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太差的!

  “無妨。”

  李乾笑着擺了擺手:“不知者無過,就算是朕讀文章之前,也不知道李博士是如此厚重踏實的人。”

  “現在人心不古,如他這麼踏實的人可不多了。”話裡還有幾分感慨。

  王莽本來都準備告退了,可聞言又擡頭望向了李乾:“陛下也這麼想?”

  “自然如此。”

  李乾故作古怪地望了王莽一眼:“若非朕也這麼想,為何會欣賞李博士的文章呢?”

  “難不成你你真以為是提拔秦相的親近嗎?”

  王莽面上帶着幾分羞愧的同時,又重新坐回圓凳上,試探地望着李乾:“莫非陛下也覺得唯有效仿古禮,方能政通人和、治國安天下?”

  李乾歎息了一聲,心說那完全就是放屁。

  “确實如此啊!”

  “但如今人心浮躁,哪還有如王宗伯、李博士這般安穩之人?”

  李乾負手起身,輕歎着搖了搖頭,似乎在感慨人心不古。

  “陛下果真明君也!”

  王莽當即興奮起來,沒想到皇帝陛下和他的想法竟然相似。

  他也不着急走了,當即留在政事堂,一邊說自己的想法,一邊和李乾大吐苦水,一會兒說這個大臣不行,一會兒說那個大臣覺得他是神經病……

  李乾就這樣笑着聽他訴苦,不時還出聲附和兩句,對王莽的想法補充一些觀點。

  王莽一味崇古的想法或許不對,但能做到禮部尚書,他在一些方面的想法還是很有見地的。

  李乾和他深入地探讨朝政,隻覺得受益匪淺。

  兩人聊了大半天,天色漸晚,王莽才意猶未盡地提出告辭。

  “與王宗伯暢聊,如遇高山流水。”李乾恰當地表現出幾分不舍。

  王莽更是被他說的三迷五道,一個勁兒地感慨李乾是千年難得一遇的明君。

  “今天聊的還不暢快,改日朕再邀王宗伯進宮!”

  李乾笑着起身送他:“對了,李博士的事,你再考慮一下。”

  “好!”

  王莽豪氣地拍着兇脯,對李格非這個有可能的“同道中人”滿是好感:“可能那幾個員外郎員外郎早就想升遷了呢?臣這就去尋秦相商量商量,看看把他們升到哪裡去!”

  “好。”

  李乾擺手笑着送他遠去。

  待他離開後,李乾坐在桌子上看着票拟批奏章,武媚娘和呂雉從側間走出來,武媚娘目中還帶着幾分隐憂。

  “陛下,您真對王莽的複古之說很認可嗎?”

  方才談話時,王莽甚至還提到了要以仁義教化,讓坊間達到那種夜不閉戶的情況。

  武媚娘與呂雉一人曾在外艱苦謀生,另一人也是平民出身,自然知道這是絕對行不通,甚至要出大亂子的。

  李乾批着桌上的奏章,輕聲對兩人笑了笑:“王宗伯的話,朕其實不是很認可。”

  “但他畢竟是朝中老臣,是皇考提拔的股肱之臣,朕總不能和他鬧的太僵吧。”

  “如今朝中風氣浮躁,也正是需要王宗伯這樣的老成持重之臣平衡一下,而且他的很多想法也都是很有見地的。”

  說實話,對王莽這個理想主義者,李乾的觀感還是有幾分複雜。

  一方面,他有很多缺陷,但另一方面,這種為了目标不斷奮鬥的人才是最可愛的。

  兩女聞言卻是松了口氣,在殿中點上燈火,又坐到李乾旁邊,幫他批奏章。

  李乾讀着票拟上的娟秀小字,輕輕點着頭,又對上面的意見改動了些許,然後又以朱批的形勢寫到了奏章上。

  最後謄抄這一步,他不會再假手于人了。

  畢竟本來天賦就差些,若是再懶的不行,那就徹底沒救了。

  呂雉在一旁輕聲道:“至少,王宗伯方才說的、興辦義學、讓百姓明禮儀之事,臣妾看來卻覺得很好。”

  他望着李乾柔聲勸道:“陛下,臣妾卻是知道,朝廷的許多政令到了郡縣,百姓都不知道的。”

  “有時候到了荒年,收成不好,朝廷願意免除百姓的稅,但告示貼了下去,百姓們卻看不懂。那些地主便趁機和衙門差役勾結起來,說這又是要加稅了……”

  李乾聞言,放下筆輕輕歎了口氣。

  他何嘗不知道義學的好處?隻是這其中卻牽扯到一個很多問題。

  辦學的錢從哪來?先生又該從哪兒請?

  而且在如今鄉間,那種半大孩子一般都是要去下地幹活的,若是去上學,那家裡就平白少了一個勞動力。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