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配比極其不協調,這句話到底如何理解?
舉一個例子,王五很有錢,他做糧食買賣起家,他想做海運貿易,他不缺錢。
他直接幹了!
李四也很有錢,但是李四在南京,屬于内陸城市,他也想做海運貿易,可他在上海人生地不熟。
他直接幹不了!
而張三是上海人,且是上海航海大學畢業,張三實習期間去過呂宋島的馬尼拉,還在呂宋島上考察過甘蔗種植項目,對那裡有些熟悉。
但是,張三沒錢,他不想去國營商社上班,想自己做買賣,卻沒法做。
這就叫資金配比不協調。
還有一種情況,趙六,很有錢,但不想做買賣了,想整天泡妹子過退休生活,但他前半生賺的錢一輩子也用不完了。
而張三這種剛進入社會有能力的青年才俊卻等着用錢。
這也叫資金配比不協調。
這個時候,朝廷不能無緣無故把趙六的錢沒收了給張三。
一是因為趙六沒有犯法。
二是因為朝廷也不知道張三缺錢,更不知道張三有沒有能力。
朝廷管理的是國家大事,是天下大事,是宏觀政策,不會細到去照顧個人。
甚至連縣衙門裡的知縣都不會去照顧到個人,連鎮長都不會。
大家想要發财,得自己找門路,朝廷不是爹媽。
否則誰有一點點事都找朝廷,朝廷它也照顧不來啊!
朝廷有朝廷要做的事。
可這個資金不協調的問題,它就是客觀存在的。
你不能說你沒有精力管,就無視它。
因為它對經濟的發展的速度的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而且這個現象會随着商業的發展,越來越明顯。
窮人有才的人沒有啟動資金,富人又不想幹活了。
怎麼辦?
當然有辦法,靠金融手段來解決。
一、官方的投資基金。
二、私募基金。
三、天使投資。
目前銀行有自己的投資機構,但擴張的太慢。
銀行的風控做的很嚴密,銀行的基金代理人不可能拿着銀行的錢在民間到處找人投的。
因為你無法判斷那個人的能力,是否能将這個買賣做大。
如果他做不到,最後投進去的錢全部糟蹋了,回不來了,銀行這筆錢收不回來後,這筆收不回來的錢就叫壞賬。
如果老百姓想來銀行取錢,你銀行把錢投資出去是準備賺利息,支付老百姓存錢的利息的,結果本金都回不來了,老百姓取錢的時候,拿什麼給老百姓?
所以,銀行的錢,是不能随便亂投的。
投資出去的錢,必須能保證拿回來,且賺的利息能覆蓋老百姓在銀行存錢得到的利息,否則銀行就是虧錢。
銀行一虧錢,就進入負利率時代,銀行就會降低利息或者不願意老百姓把錢存到這裡來了。
如果是這樣,老百姓就隻能自己拿着錢。
那國家的最大金融中心銀行,就會出現資金枯竭。
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所以,陳子龍謹慎了又謹慎,也是有道理的。
目前皇家銀行的專屬投資機構在民間投資了八個買賣,有七個都做的很大很大。
而銀行原有的貸款機構,則專門将錢貸給國營商社或者有錢商人。
因為這樣風險更小。
這合理嗎?
這不合理!
不能一味的規避風險而完全忽視了中小型商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