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雪天的,溫體仁出來的時候,全身都汗濕了。
不必說,這件事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為何?
自古以來,政治事件都不會獨立存在,背後都是利益争鬥。
那麼宗室的這些事,牽扯到誰的利益了呢?
老實說,和大臣們的利益沒有直接關聯。
宗室是皇家成員,在各自的封地,占田占的也是老百姓的,最痛恨宗室的當屬老百姓。
和翰林院、國子監那些清流有毛線關系?
當然沒有關系,宗室之事是皇帝的家事,可這明朝的官員就喜歡打着清流的幌子,什麼事都要插插嘴。
有人就是利用了這一點,要借此事在朝堂攪動風雲。
目的是啥呢?
攪亂朝堂,轉移注意力。
隻有不斷在京師掀起一樁樁大事,朝堂風風雨雨,諸位大臣相互扯皮,相互攻擊,不斷打口水戰,不斷陶醉在自我的道德光輝中,才能混淆視聽。
朝廷那些新政也必然會在越來越亂的口水仗裡慢慢被瓦解掉。
在正統的曆史上,明末的官場博弈确實是這樣的。
有政治投機分子,有既得利益集團,不想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斷地攪動朝堂。
偏偏曆史上的崇祯皇帝是一個非常自我感覺良好,非常喜歡查案,并且非常喜歡在查案中自作聰明的人。
這一點就被許多大臣利用了,他本人被有心之人牽着鼻子走,短短十七年,殺了無數真正有用的人才,留下了一批最會打嘴炮的家夥。
所以,政治這東西,本質是背後的利益集團的博弈。
能上台面的,都是被推上來的。
老奸巨猾的溫體仁怎麼會不知道這背後有人唆使、故意使壞呢?
曆史上的溫體仁就是幹這種事的行家,他的奸在明朝曆史上僅排在嚴嵩的後面,是個十足的奸臣。
他憤怒在于有人居然拿他來當了擋箭牌。
這他就不能忍了。
他很快便将洩密的人鎖定在三個人中。
禮部知道此事的,加上他自己,一共四個人。
另外三個是禮部左侍郎劉宗周,禮部郎中路邁和馬懋(mao,四聲)才。
其中路邁和馬懋才一個去了慶王那裡,一個去了肅王那裡。
剩下的劉宗周,在京師。
按理說這事劉宗周嫌疑最大,但是溫體仁知道一定不是劉宗周所為。
劉宗周為人比較直憨,懂事态嚴重緩急。
所以洩露出現的隻能是路邁和馬懋才中的一人,或者他們二人都有份。
無利不起早,這背後必然還有人給了他們好處,那背後的人到底是誰呢?
這才是皇帝最關心的事。
是誰利用了此事來攪亂朝局?
溫體仁在思忖着,當回到禮部的時候,便将剛才皇帝的旨意說了一遍。
禮部則立刻繁忙起來。
劉宗周私下問溫體仁:“陛下真的要公開肅整所有宗室?”
“眼下局面已經捂不住了,如若不公開肅整,無法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劉宗周歎道:“公開查辦了,涉事宗室如此之多,怕是會損壞了皇室顔面,有損了陛下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