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所有士兵都上了火車,崇祯自己也收拾了一下。
第一次坐上大明朝的火車,張凡仿佛回到了21世紀,想起自己讀大學的時候坐的綠皮火車。
從北京嘉峪關的線路設計,基本上的遵循了21世紀的線路設計。
這是中國的地形結構有關,華北平原的西邊是南北縱深千裡的太行山,幾乎很難從北京修直線到西北。
所以隻能從北京南下,穿過北直隸,進入河南開封,從開封向西,經過洛陽,再向西到長安。
然後再從長安到蘭州,進而從蘭州抵達抵達武威,穿越張掖,最後到嘉峪關。
這樣就避開了太行山,從太行山與秦嶺之間進入關中,再從關中到西北。
繞了繞了一點,不過卻連接了華北的幾個重要城鎮。
例如大名府,邯鄲,還成就了一個叫石家莊村的地方,那裡在快速成為火車樞紐,華北大平原未來經濟重鎮之一。
而進入開封後,又将開封與洛陽、長安連接起來,形成了黃河經濟帶。
河南大批的糧食可以源源不斷運往長安,給長安的擴建提供充足的糧食。
最重要的是,讓蘭州這樣進入青藏的門戶,與關中、中原經濟帶連接起來。
中原的經濟,第一次如此緊密的與青藏地區有了高度的連接,對朝廷有利的控制青藏地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從十月中旬坐火車南下,一路就開始飄雪。
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崇祯坐在窗邊,這種窗戶的玻璃非常厚,所以視野穿透性肯定不會很好。
這是為了防止玻璃破碎。
畢竟在沒有塑料做密封的年代。
不過也不是沒有做密封,例如用漆膠和蠟進行了密封,在密封的銜接處做的還不錯,不透風。
隻是制造成本非常高而已。
但這些輕工業産品,對于現在的大明朝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
窗外的華北大平原已經是一片白茫茫,所有的田都成了雪原。
偶爾可以看到路上還有一隊隊商隊正在運輸貨物。
可能是糧食,畢竟火車有不少停站點,每一個停站點都是一個糧食調度中轉站。
崇祯所在的這個車廂,是專門的獨立車廂,空間非常大,應有的設備都有。
隔壁的車廂則是單獨的會議室,是随行的幾位軍事大臣以及高級将領們和皇帝議事的地方。
從北京抵達嘉峪關,足足用了四天四夜。
這對一個21世紀的人來說,簡直是蝸牛的速度。
但是對于17世紀的人來說,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果是一個人從嘉峪關送軍情到北京,四天四夜要抵達也不是不可能,在驿站不斷換千裡馬,把馬兒往死裡跑,日行八百裡,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唐朝時期楊貴妃要吃廣東的荔枝,也一樣吃得到。
但是,想要将數萬大軍在五天之内從北京運到嘉峪關,這在以前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是什麼概念?
以前從北京到山海關,騎兵行軍還要8天,步兵行軍要12天左右。
至于從北京到嘉峪關,騎兵也得一個多月,步兵至少要好幾個月。
現在有了火車,對于北京來說,打玉門關外的戰争,比20年前,北京打山海關外的戰争還方便,信息傳遞、物資運輸、兵源增派,全部都快了整整一倍!
十月十四日,崇祯晚上還和妹子們一起吃了一頓晚飯,十月二十日的中午,他在嘉峪關火車站下了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