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震動朝堂,到達汴州
長安城。
李世民正在上朝。
兵部尚書杜如晦走出來,拜道:“皇上,兵部的糧草隻能支撐兩個月,微臣準備再訓練一支騎兵,所需的糧草可能增加,請求皇上再撥一些糧草。
”
李世民正在讓兵部訓練一支騎兵,能夠和突厥抗衡的騎兵。
雖然歸義鎮有三萬歸義軍,其中就有騎兵兩萬,但那是劉景的,李世民也想自己訓練一支。
騎兵要養馬,戰馬吃的可不是草料,它們要吃精料,不比士兵吃的便宜,花銷很大。
李世民感覺頭疼,如今國庫根本沒錢可用。
“唐尚書,戶部可有錢糧可支出?
”
李世民問道。
唐儉走出來,無奈地拜道:“啟奏皇上,如今是暮春,正是青黃不接之時...”
唐儉心中暗道:戶部早就沒錢了,你還問,這不找茬嗎?
其他大臣私下裡也在議論,他們聽說江南的賦稅失蹤,戶部如今揭不開鍋了。
李世民無奈地問其他大臣:“衆位愛卿,你們有何良策?
”
房玄齡站在旁邊,心中暗道:其實也簡單,問劉景借糧食不就行了,歸義鎮那麼多糧食。
但他知道,李世民死要面子,當初一時沖動,把歸義鎮賜給了劉景,他不好意思開口。
正在廷議的時候,一個小太監從側面進來,給趙公公使眼色。
趙公公悄悄下去,問道:“什麼事情?
”
小太監耳語一番,趙公公神色大變,馬上回去對李世民耳語一番。
李世民頓時震怒,說道:“把文書拿上來!
”
趙公公馬上出去了。
堂下的大臣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
沒多久,趙公公拿了文書上來。
李世民展開看了,臉色變得暴怒,舉着文書說道:“朕委派大理寺少卿劉景徹查汴州銀錢失蹤案,洛陽令鄭直卻想謀殺劉景、潘璋!
”
轟....
堂下的大臣炸鍋了...
“謀殺劉景?
這特麼是瘋了嗎?
”
程咬金第一個驚呼出聲。
秦瓊也感覺莫名其妙,說道:“這個鄭直莫不是得了失心瘋?
”
長孫無忌也感覺不可思議,居然有人敢對劉景下殺手?
難道清河崔氏死得不夠慘嗎?
衆位大臣議論的時候,紛紛把目光投向一個年紀大的大臣:鄭壽。
此人是荥陽鄭氏的族老,官職為從三品的司農。
原來的司農徐正被崔家陷害斬首後,鄭壽接替了司農的位置。
鄭直身為荥陽鄭氏的大人物,他想謀殺劉景,那就代表荥陽鄭氏與劉景作對。
衆目睽睽之下,司農鄭壽感覺渾身冰冷。
他搞不明白,為何鄭直會跟劉景起沖突,還想謀殺劉景?
這到底怎麼回事?
難道說....
沒錯,朝中的大臣都在懷疑,是不是鄭直把江南的銀錢偷了,就像當年清河崔氏崔安偷了赈災的錢糧一樣。
鄭壽感覺很奇怪,出了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他不知道,反而是李世民先知道?
他不知道的是,劉景昨晚封鎖了洛陽的消息,早上寫好了文書才放行。
所以,鄭家這邊不可能比他先一步。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司農鄭壽走出來,拜道:“皇上,微臣身為荥陽鄭氏族老,請求徹查此事。
”
“若洛陽令鄭直當真敢謀害劉少卿,當依法處置。
”
鄭壽畢竟是老成精的人,知道這個時候該說什麼,做什麼。
這個時候不是求情,而是撇清關系,鄭直就是鄭直,跟荥陽鄭氏沒有幹系。
上次崔安就是看不清,拼了命要保住崔浩,結果滅族了。
李世民很滿意鄭壽的表态,平息了一些怒火,說道:“司農說得好,劉少卿已經查明了,鄭壽草菅人命300多人,證據确鑿;收容王世充親衛,謀殺欽差、刺史,謀反之罪也有确鑿證據。
”
“劉少卿已于昨夜将鄭直斬首,家眷正在押往長安。
”
嘶...
朝堂中的大臣感覺頭皮發麻。
劉景就是劉景啊,下手真狠,文書今天剛到,昨晚上就把人殺了,夠狠!
司農鄭壽聽完李世民的話,站在朝堂上呆若木雞。
一個洛陽令,三品大員,說殺就殺了!
他想說些什麼,但是又不敢說,怕把禍水引到家族裡。
李世民面色沉重地說道:“着刑部、禦史台與大理寺會同辦案,等人犯到了長安,立即公開審訊。
”
刑部尚書李靖和禦史大夫張玄素馬上出來拜道:“微臣領旨。
”
李世民起身,趙公公喊退朝。
衆位大臣散朝。
出了太極殿,大家都不說話,尤其是鄭氏家族的幾個人,更是低着頭疾步出了太極殿。
高士廉和唐儉正準備離開,身後有個太監把他們喊住,說李世民找他們。
兩人馬上進了禦書房,見到李世民坐在那裡看文書,秦瓊已經到了。
這個文書就是狄仁傑寫的定罪文書。
“微臣拜見皇上。
”
二人深深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