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君王死社稷.
“殿下!”
聽着周圍人還要說什麼,朱瞻基卻直接打斷了他們想要說的話。
再次說道:“此事不必再議。”
随後一隻手将那老三朱瞻墉給拽了過來,然後說道:“京城大哥就交給你了。”
聽着朱瞻基的話,那朱瞻墉還在茫然之中沒有回過神來。
“大哥,我......”
然而,當他看到自己大哥那眼神時,朱瞻墉将想說的話又咽了回去。
“大哥放心。”
見此,朱瞻基這才露出了笑容。
随後又看向了那楊榮楊溥。
尤其是那楊榮,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史上稱其“揮斤遊刃,遇事立斷”。
之所以敢将這京城之中的事務全部交給老三,還是因為有此人在。
如今大明朝上下事務,最為重要的莫過于那邊防之事。
有他在老三身邊輔助,相信一定能穩住局面。
想着這些,朱瞻基便緩緩開口道:“此事便這麼決定了,諸位各自退下吧。”
盡管對于朱瞻基的計劃還有許多人并不認同,可都架不住朱瞻基的心意已決。
隻能是按照朱瞻基的話,各自退了下去。
尚書房内。
在朱瞻基又仔細的囑咐了一下老三朱瞻墉看好朝廷,同時照顧好家中的母親後,朱瞻基便沒有停留,抓緊時間便出了京城,将之前組建而成的五千騎兵給召集了過來。
一同朝着那漠北而去。
朱瞻基很清楚,如今這一次自己的行動貴在速度上。
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内解決一切問題,那大局可定。
若是在山海關外二叔三叔攻破山海關後,仍舊沒有任何的進展,那麼便敗局已定。
所以并沒有給自己留太多的時間準備。
隻命軍中之人各自帶了半個多月的糧食和充足的彈藥,便徑直上路了。
奔馳在大道之上,此時的朱瞻基前所未有的凝重。
這是他來到大明朝後第一次遇到這種沒有任何把握的局面。
但沒有辦法,既然選擇了,就得認!
在朱瞻基離開京城的第二天。
山海關後的一家農院内。
老頭子朱棣站在院子裡看着東廠廠督黃俨送來的情報,眉頭漸漸擰在了一起。
“瓦剌、女真、黎利、倭寇......”
“好哇,一下子都蹦出來了,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我了.....”
“還有那些官紳們,看來是對他們太好了!竟然敢在這個時候暗中資助那些刁民造反,好,既然都蹦出來了,那就一塊收拾了!”
說着,老頭子朱棣便眯着眼睛,看向了身邊的朱高熾,說道:“老大,現在的局面,隻怕我們是悠閑不了了啊.....”
聽着自己老爹的話,太子朱高熾自然是明白這話中的意思。
如今大明朝四面八方都出現了反叛的事情,大大的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盡管這件事本身就是他們想勾引那些暗中的危機自己冒出來,好一網打盡。
但原本的計劃是讓朱瞻基那小子來做這件事,恰好也瞧瞧這小子的本事。
可如今,卻不成了。
如今的大明朝四面八方都出現了敵人,加上那山海關外還有那老二老三率領五十萬大軍造反,顯然已經不是那小子可以扛住的。
如果這個時候他們再不出面,那小子還不被逼瘋了?
畢竟,他手裡沒兵啊。
就算有再大的本事,手裡沒有兵,也是難以應對的。
随即,那朱高熾便笑着說道:“既然爹你都想好了,就按照您的意思來辦就是了。”
聞言,老頭子朱棣點了點頭,正要開口下達什麼命令時,那一旁的黃俨卻趕忙提醒道:“皇上,這裡還有一封太孫在朝廷的消息呢。”
聽到黃俨的話,盡管老頭子朱棣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但還是笑着說道:“來吧,來瞧瞧那家那小子是怎麼辦的。”
說着,便将那情報給打開。
在他仔細的查看後,眉頭一會兒緊縮,一會兒舒展,一會兒又緊縮。
最後又将那情報皺着眉頭交給了身邊的老大朱高熾,說道:“你瞧瞧。”
瞧見老頭子的表情,朱高熾心中一緊,也是趕忙将那情報接過去看了起來。
直到他将這份情報當中的信息全部看完後,頓時皺着眉頭說道:“爹,這小子怎麼敢光帶着五千人就去漠北了!”
“五千對兩萬,這不是送死去了嗎!”
對于朱瞻基甯死不退的做法,朱高熾并沒有任何的反對,可對于那小子率領五千騎兵便要去迎戰漠北兩萬人的瓦剌兵,他還是覺得太過危險,又太過冒失了。
聽着老大朱高熾的話,一旁的老頭子朱棣卻顯得有些平靜,看不出他到底有什麼想法。
“這小子的骨頭,還真是硬啊,以前倒是沒有看出來。”
說這話時,那老頭子朱棣的心中既有贊許,也有擔憂。
贊許的是這小子平日裡别看油嘴滑舌,可到了關鍵時候,到底是他老朱家的孩子,一點都沒有退怯的意思。
不光沒有按照那些大臣的話,退到應天府坐鎮,以求保全朝廷。
還要親自率領五千兵馬親自去為大明朝殺出一條皿路來。
頗有些君王死社稷的意味。
而擔憂的,恰恰也正是這些。
如今大明朝表面出現的問題,雖然看起來十分的棘手,但隻要他老頭子朱棣一句口谕的事情,整個山海關外的五十萬大軍就會調轉矛頭,去剿滅那些叛亂。
可這些那小子不知道。
那小子這一行,就是為了豁出命去為大明朝拼出一條皿路。
萬一出個好歹,他老頭子可就追悔莫及了。
就當老頭子朱棣正在思考着這些的時候,一旁的太子朱高熾卻已經忍不住了。
“爹,那小子莽撞,我們可不行啊,那小子要是出個什麼好歹,咱們父子倆可就是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