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

第一百二十八章:朕給你們挑選的主君如何?

  可如今知曉此事的隻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都還露出一副不解神情,看向那龍椅之上的朱棣。

  瞧見這一幕的朱棣,也緩緩開口說道:“朕知道諸位最近因為糧草的問題都很焦慮,不過此事太孫已經說過了,早已準備妥當。”

  “不過既然營中的糧草已不足三五日使用,也罷.....漢王!”

  聽到老爺子喊自己,那漢王朱高煦趕忙便走了出來,拱手道:“兒臣在。”

  “你去帶五千人馬,将太孫給我們大軍準備的糧草都挖出來吧。”

  聞言,漢王朱高煦當即便領命,道:“兒臣遵旨!”

  瞧着那漢王朱高煦起身便朝着外邊走去的模樣,在場的衆将都有些疑惑了。

  皇上剛剛的話可是,要漢王去帶人将太孫準備的糧草給挖出來!

  挖出來!

  這糧草,難不成還會在地下?

  況且,既然是挖出來,那肯定是太孫很久之前就埋進去的,這麼長時間不會壞嗎?

  總之在聽到皇上朱棣的話後,在場的衆人都是一臉的不解之色。

  瞧着衆人的神情,那坐在龍椅之上的老爺子朱棣自然也很清楚他們心中所想,左右這裡也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要說,便當即一揮手,道:“既然你們想看,便下去跟着去看吧。”

  聽到皇上的話,在場的衆人對視一眼後,紛紛便起身行禮告退。

  英國公張輔、大将陳懋,還有其他的那些将領們,包括那于謙,此時也都快步的跟在了那提前出去的漢王身後,一步不肯落下。

  都想要看看這位曾經在軍中,皇上面前,誇下海口可以獨自解決50萬大軍糧草問題的太孫殿下,到底有什麼樣的手段。

  要知道,這可是五十萬大軍的糧草問題啊。

  不是你想一些什麼小聰明,打打獵之類的辦法就能解決的。

  沒有朝廷在後方支持,僅靠個人的力量,難不成還真能憑空變出那麼多的糧草來?

  50萬大軍,一人一天平均按半斤糧食來算。

  一天就是25萬斤的糧食。

  10天就是250萬斤的糧食。

  一個月就是750萬斤的糧食。

  這麼多的糧草,光是運輸就需要近萬人,這還不算用來運輸的馬車,保護運輸隊伍的軍隊。

  這麼大規模的糧食,需要的是一個國家在支持,絕不可能是個人能解決的。

  作為大明朝的将軍,他們不可能連這麼點基礎知識都不明白。

  正是因為明白這些,所以才更加覺得這件事從本質上就不靠譜。

  以個人的力量和才能,你或許可以出一個主意幫助大軍将這些糧草給運輸過來,亦或者出一個絕妙的計策,殲滅敵軍多少的人。

  可如今這件事,就好像有人在你面前說,他一個人可以去殲滅草原各部族幾萬的兵馬一樣離譜。

  當初在那太孫殿下朱瞻基,在皇上面前說這些話時,他們的第一直覺便是絕對不可能。

  可也是因為之前太孫殿下真的憑空建造了一座城池,加上皇上對太孫殿下的信任,所以他們才沒有當着太孫殿下以及皇上的面提出質疑。

  如今既然皇上說那些糧草早就準備好了,他們自然是要好好的去瞧一瞧太孫殿下的手段的。

  尤其是那于謙。

  盡管他于謙因為最近在禦前,看到的多了,對于皇上朱棣自然頗為敬佩。

  可對于太孫殿下這位與他年紀差不多的同輩人,他于謙的心中還是有些不服氣的。

  哪怕是之前這位太孫殿下憑空建造了一座城池,取得的成就和功績,甚至要超過他們所有50萬大軍。

  在他于謙看來,其中也有取巧的成分,畢竟在這座城池建造的過程當中,一旦被那些草原各部族的人所發現,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城破人亡。

  哪怕太孫殿下有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内便建造出一座城池的本事。

  也依舊改變不了,這是一招險棋。

  既然是險棋,那就一定是有成功的幾率,也有不成功的幾率。

  說白了,這座城池的建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那建造城池的工匠技術。

  與其本身的才能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若站在這于謙的角度來看,他的想法還真沒有錯。

  畢竟他壓根也看不到所有草原各部族的兵力都已經全部被明軍的五十萬大軍所吸引。

  他也想不到那建造城池的關鍵技術都是朱瞻基所提供。

  更加不清楚,朱瞻基選擇這個地方來作為城池建造的地點,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站在他的角度和身份上來看待這件事情,他隻能看到明軍因為這座城池而得到了一些便利。

  畢竟如今的于謙也不過就是一個剛剛中舉的狀元罷了。

  他還遠遠不是曆史上那個在危機之時出任兵部尚書,力挽狂瀾,拯救大明于水火,為大明續命兩百年的于少保。

  在成為于少保之前,他還需要非常多的曆練。

  不過,之前建造城池的事情或許有很多可以讓他于謙不服氣的地方。

  但這一次,卻不同了。

  且不論能籌措出如此多糧草本身就是超乎常人理解的能力,就說這位太孫殿下能夠提前一步想到明軍必然會因為糧草補給問題而發愁,就已經算的上是運籌帷幄了。

  想做到這一點,必須建立在其對大局有非常深刻理解的基礎上。

  這不就說明了其本身的才能嗎?

  所以,他于謙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看看,事情是不是如此。

  而伴随着軍中所有的将領都跟随着那漢王朱高煦來到定北城外後。

  在漢王的指揮下,五千名的将士紛紛開始使用工具,在那看似荒涼的土地上開始挖掘。

  一開始所有人都不理解,這到底是要做什麼。

  然而,伴随着那些被種植在土地内的紅薯和土豆被那些将士們一個個挖出來的時候。

  在場的衆人頓時明白過來。

  這些不知道叫什麼的東西,應該就是太孫殿下為大軍準備的糧草了吧.....

  不過,就這些土地當中的東西能滿足50萬大軍的消耗嗎?

  雖然他們都不清楚這地裡種的這些東西到底叫什麼名字,又是如何來種植的。但想來這些都是那太孫殿下在來到這裡建造城池時所種下的。

  到如今,也就三四個月的時間。

  按照這個時間來算,倒是成熟的很快。

  不過,就單憑他們當時的那幾千人,能種植多少?

  畢竟,他們可還要建造城池的。

  建造城池才是他們當時最主要的事情。

  漸漸的,伴随着那些土豆和紅薯被不斷的挖掘出來。

  看着那一堆堆的土豆和紅薯,在場那些将領包括那于謙,都有些失望了。

  這些東西雖然可以臨時緩解一些大軍在糧草上的消耗,但他們畢竟有五十萬的人馬,就這些東西,又能夠大軍吃幾天的。

  這些東西都吃完後,大軍依舊面臨補給和糧食的危機。

  到那個時候,補給線這個問題在本質上依舊沒有解決。

  一時間,所有人對太孫殿下當初在皇上面前誇下的海口都感覺有些冒失了。

  要知道當初太孫殿下可是對皇上說他已經可以解決50萬大軍糧草的問題了,這解決一天也是解決,解決十天也是解決。

  雖然從太孫殿下當初說的那些話中,挑不出什麼太大的毛病。但這件事顯然是不能這麼說的。

  那話說出來,感覺好像明軍五十萬人再也不需要為糧食而擔憂似的。

  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上的區别。

  然而,就當在場的所有人都顯的有些意興闌珊之時。

  伴随着那在場5000名将士的挖掘,那些被挖出來的土豆和紅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堆積在一起後,猶如一座座的小山一般。

  甚至超過了一人之高。

  一時間一些細心的人立馬便發覺出了不對勁兒的地方。

  怎麼才這麼一會兒就挖出了這麼多的東西?

  這5000人雖然很多,但他們所挖掘的土地範圍其實并沒有多大。

  在這有限的土地之内,他們竟然挖出了這麼多的東西,并且還在持續不斷的往外掏。

  這可就很不正常了。

  如果這城池周圍的所有土地都像這裡一樣,那這數量可就了不得了。

  盡管距離讓五十萬大軍完全不用擔心糧草問題還很遠,甚至支持十天都夠嗆,但也很不錯了!

  很快。

  伴随着無數的紅薯和土豆被挖出來後,那漢王朱高煦見這挖的速度太慢,索性便直接從軍中又調集了一萬人出來。

  從這定北城四周開始,不斷的向外挖掘。

  時間一點點過去。

  一個時辰後。

  當那在場的所有人看到眼前那海量,好像土豆紅薯海似的場景。

  突然間,他們想到了什麼。

  尤其是從漢王朱高煦的口中,在得知了這些東西的名字叫土豆和紅薯時。

  其中一名将領突然驚呼道:“我明白了!”

  “那太孫殿下命人給皇上傳回來的話,就是在說這些玩意兒!”

  随着此人的話音響起,那正在指揮所有人挖掘的漢王朱高煦,嘴角微微一翹。

  他們這幫人終于是明白了這些東西的恐怖之處.....

  而當在場的這些将領們在聽到此人的話時,便開始仔細的回想之前在大殿之上那傳令兵給皇上回的話。

  紅薯一畝2500斤,土豆一畝5000斤!

  當這句話浮現在他們腦海中時。

  一瞬間,所有人都震驚在了原地!

  一畝五千斤!

  !

  一畝地才多大啊,就能直接出産五千斤的這些紅薯和土豆!

  簡直都不敢想象!

  但他們這些軍隊當中的将領們,也像當初的漢王與趙王一樣,本能的便忽略了這些土豆和紅薯本身的真正關鍵價值所在。

  隻驚歎于這些農作物的産量之大。

  讓人震驚。

  卻完全忽略了這些農作物如果在全國的範圍内推廣開後,所能産生的改變和影響。

  但與他們這些常年身處戰場的将領們不同的是,那于謙雖喜歡兵法,但本質上還是一個文臣。

  他天然的便會将這些東西的産量代入到朝政之上。

  一瞬間。

  那于謙的腦海中,伴随着這個念頭浮現後。

  整個人便傻在了原地。

  這些農作物的真正價值,顯然他已經意識到了。

  想到這些東西的出現所能産生的影響......

  于謙的腦海中滿是不真實的感覺。

  怎麼可能!

  怎麼可能畝産五千斤!

  !

  這可是五千斤啊!

  那些小麥和水稻還需要百姓經常的照料。

  可這些東西呢?

  從他們來到這裡,他就沒見過有任何人去管過它們。

  就那麼埋在土裡,自己生長。

  可結果卻是,畝産五千斤!

  老天爺......

  5000斤是多少的糧食?是什麼概念?

  僅從食物需求上看,若是按照每個人每天半斤、甚至一斤的糧食來計算的話,這些東西三四個月種植下來,就足夠一個人吃13年的!

  當然,這是在不繳納賦稅,沒有任何其他開支的情況下。

  但即便如此,也太過于匪夷所思了吧?

  如果全國、整個大明朝境内都種植這些農作物。

  不考慮其它外在因素的情況下,真要餓死一個人,得有多難啊!

  關鍵,這裡可是大草原啊。

  還不是像大明朝境内種植的那些水稻和小麥一樣,是需要良田,需要耕地才能種植的。

  這裡的土地,不跟他大明朝境内的那些荒地一模一樣嗎?

  就這麼一埋一種,一季畝産五千斤!

  不需要精心照料,不需要良田種植,成長的周期短,産量還奇高.....

  這叫做紅薯和土豆的東西,幾乎沒有任何的缺點!

  這樣的東西,簡直違背天理!

  一旦這些東西在全國範圍内推廣,所能産生的影響.....

  他于謙想想都感覺奢侈。

  不說此次這些東西幫助明軍度過難關的事情,光是這些東西對大明朝的價值,就足以功蓋天下!

  就這,自己竟然還想着要與這位太孫殿下比較.....

  他如何比較?

  他于謙為大明朝做過什麼貢獻?

  更何況,此次太孫殿下運籌帷幄,将明軍來到這裡後所将遭遇到的一切危機都計算到了。

  甚至于連明軍補給的問題都提前想到,并且解決了。

  他可不像周圍的這些将領們。

  隻會感歎眼前這些農作物的多少,然而估摸着是否足夠明軍使用。

  他會計算!

  鎮北城多大?一面便是近兩千丈,距城牆七八丈的範圍内,一面便有近300畝地。

  四面加在一起,少說1200畝地。

  這還是距離城牆僅僅七八丈的範圍内。

  如果太孫殿下在距離城牆七八十丈内都種植了這些農作物,加在一起的土地便是12000畝!

  一畝五千斤,12000畝便是六千萬斤!

  六千萬斤啊!

  足夠他們五十萬大軍吃八個月了!

  這還不敢說,這一季已經成熟,在這八個月内,足以再種植一季。

  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擔心五十萬大軍糧食的問題嗎?

  隻要撐不死,往死了吃。

  能吃完嗎?

  想到那位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太孫殿下,僅僅靠着手下的那七八千人馬,便做出了這樣的成績。

  于謙便實在汗顔。

  一座城池的修建,使明軍五十萬大軍立于不敗之地。

  紅薯和土豆的種植,将明軍如今唯一的短處補齊。

  可以說不用朝廷花一兩銀子,這50萬大軍就能永久的鎮守下去。

  可以說是太孫殿下以一己之利,扭轉了乾坤。

  想着這些,那于謙便不由的會想起曾經,參加科舉高中之時,在那宴會之上的大放厥詞。

  還有太孫殿下對自己的當朝質問。

  即便後來在他随軍之後,對皇上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讓他從前的那些輕狂浮躁消磨了許多。

  但本性上,他依舊還是那麼的桀骜不馴。

  可如今,當他看到這位他曾經向來不服輸,隻認為他不過是個好命的太孫殿下竟有如此逆改乾坤的手段時,他才終于意識到自己到底有多可笑。

  自己那日在那宴席之上的狂妄,到底有多可笑。

  伴随着那城外挖出的土豆紅薯越來越多,所有的将士們也開始将其運回到城内。

  周圍那些來看熱鬧的将領們,也都紛紛帶着滿心的震撼回到了城内。

  而那于謙,也回到了皇上所在的将軍府中。

  此時正在那大堂之中仔細觀察面前沙盤的皇上朱棣,在看到那于謙滿臉失落,一點動靜不發的走到自己身後站着時。

  先是一愣,但轉念便明白了什麼,頓時笑了起來。

  顯然。

  這向來桀骜不馴的于謙,怕是受打擊了。

  不過想想也是,都是同齡人,換做是他朱棣自己這個年紀時,不也是心比天高嗎?

  若不是身份原因,隻怕也是一個糞土當年萬戶侯的主。

  面對同齡的皇太孫,也不見得有多少的尊敬。

  可沒辦法。

  就是再不服氣,又能如何呢?

  他朱棣要不是因為年紀大了,又是自家那小子的爺爺。

  隻怕也會受不了打擊吧.....

  自己這一輩子奮鬥了一生,五征塞北,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還不及自家那小子這一趟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