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李慶安

第三百一十七章 吐蕃戰役 中

李慶安 潇騰 4510 2023-04-12 00:56

  第三百一十七章吐蕃戰役(中)

  自從六月下旬隴右唐軍正式宣戰以來,東線的戰役勢如破竹,哥舒翰全線壓上,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将王難得率兩萬唐軍進攻烏海,那裡是吐蕃人的重要牧區,生活在大量牧民,并駐紮有五千吐蕃軍,唐軍以多擊寡,一舉擊潰了烏海吐蕃軍,斬首四千餘人,數萬吐蕃男女被唐軍俘虜,奪取了四十萬頭牛羊。

  而哥舒翰則親率五萬大軍進攻九曲地區,這裡原是吐谷渾的地盤,是吐蕃高原重要的産糧區,吐谷渾被吐蕃兼并後,這裡也就成了吐蕃軍侵唐的後勤基地,吐蕃在這裡屯集了三萬重兵防禦,這裡也是哥舒翰進攻的重點,盡管唐軍人數占優,但在高原作戰,漢人的個人能力卻不如吐蕃人,雙方交戰了幾場,各有勝負,一時處于膠着狀态。

  一場戰鬥剛剛結束,雙方各自退兵,遠處是吐蕃人的洪濟城,吐蕃軍背城而戰,再次挫敗了唐軍企圖奪取洪濟城的計劃。

  殘陽如皿,殷紅的夕陽撒在高原山谷之上,山坡和河邊的礫石灘上,橫七豎八地躺着陣亡的唐軍士兵,足有千人之多,到處是一灘灘刺眼的鮮皿,未斷氣的戰馬依然躺在地上抽動着,戰死的士兵們橫七豎八躺在地上,手中緊握刀箭和盾牌,長眠在這片冰冷的土地中。

  吐蕃士兵的屍體已經被擡走了,幾百名被唐軍雇傭來的吐谷渾老人在吃力地搬運唐軍士兵屍體,三個人一組,将一具屍體放入擔架,緩緩擡起,在夕陽中蹒跚地向唐軍陣地走去。

  唐軍的大營駐紮在一片地勢較高的土丘之上,用巨石築起一圈簡陋的圍牆,防止吐蕃騎兵的突襲,四周豎有高高眺望木塔,觀察周圍的動靜,巨石四面布置有近萬名唐軍弓弩手,手握硬弩嚴陣以待。

  在一座眺望塔上,哥舒翰正面無表情地凝視着遠處的洪濟城,奪下這座城池,九曲地區也就拿下一半,盡管唐蕃兩軍處于一種膠着狀态,但哥舒翰卻有信心打赢這場戰役,一開始他便發現吐蕃軍的兵力并沒有想像的那樣多,起初還以為是達紮路恭的誘敵深入之計,誘引唐軍深入後再襲擊唐軍的後勤,如白石城等地,為此他加大了白石城的防禦,增投兵力,增高城牆,但經過這幾天的雙方交戰和不斷傳來的斥候情報,他漸漸發現情況并非是他想的那樣,吐蕃确實是兵力不足,連他們重要的人口聚集地烏海都被唐軍不費吹灰之力攻占了,達紮路恭就算是誘敵深入,他也不會用九曲和烏海來冒險,吐蕃失去了糧食和人口,它還有什麼?

  哥舒翰漸漸猜到了七八分,這或許是吐蕃内部出了問題,從它們後勤物資運輸就可以看出來,他的斥候發現從開戰至今,吐蕃軍沒有任何物資運來,全靠九曲地區儲存的一點點資源在硬撐,也就是說,達紮路恭沒有後援,就憑那一點點物資,他們是撐不了多久了。

  哥舒翰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将,他很清楚,越是這個時候,就越要冷靜慎重,為防止吐蕃軍真的用誘敵深入的計謀,哥舒翰便實行步步為營的策略,打下一片地方,鞏固一片地方,絕不貪功冒進,要保證糧食等物資的暢通供應,防止被吐蕃軍切斷後援。

  應該說他的策略到目前為止完全正确,盡管他們還沒有攻下洪濟城,但他已經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攻下洪濟城是遲早之事,隻要安西的吐蕃軍不來攻打他的後方,那這場戰役他就有九成的把握獲勝,現在看來,李慶安已經拖住了安西吐蕃軍,和他配合得非常默契。

  和哥舒翰的兇有成竹恰恰相反,吐蕃主帥達紮路恭已是心如火焚,唐軍的大規模進攻實際上他已經事先料到了,可是料到了他也無可奈何,吐蕃的二十幾萬大軍都聚集在邏些,掌握在大倫囊協達贊的手中,無論他怎麼去信求援,囊協達贊就是不發援軍,甚至連武器帳篷也沒有送來,這樣下去,吐蕃不僅會丢掉九曲地區,甚至近一半土地都要喪失,當然,唐軍不會适應高地冰原,但人口呢?吐蕃喪失了最寶貴的人口,元氣大傷,以後他們還有崛起的機會嗎?

  

  達紮路恭憂心忡忡,他既恨唐軍乘虛而入,但更恨囊協達贊為一己私利而誤國,現在他最擔心的是烏海那邊,如果烏海那邊守不住,唐軍就會順勢南下,積石山不保、柏海不保,他們也就沒有了退路,現在達紮路恭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是死守九曲等候援軍,還是保存實力,南撤柏海,或是直接退回邏些,退回邏些是不可能,囊協達贊會趁機殺他,死守九曲也是早被唐軍殲滅,如果囊協達贊真的在意九曲,現在他就不會沒有援軍了,隻有退回柏海,以待援軍,相信囊協達贊也不願意唐軍打到邏些去。

  達紮路恭左右為難,九曲地區的麥子再過兩個月就熟了,就這麼白白讓給唐軍,他心中着實不甘心,可是不走又不行,他心裡很清楚,五千吐蕃軍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烏海。

  達紮路恭久久眺望着烏海方向,終于,他下定了決定,緩緩對左右下令道:“傳我的命令,二更時分,全軍南撤柏海!”

  深夜,二萬吐蕃軍放棄了九曲,向南撤軍了,他們在南方五十裡外渡過了黃河,向柏海方向撤退,哥舒翰也下令不準追擊,也不準王難得軍攔截,唐軍随即占領洪濟、大漠門地區,盡收九曲部落。

  哥舒翰并不着急南下柏海,而是修建城池,調動軍隊,将烏海和九曲連為一片,又下令後勤糧食物資源源不斷運到洪濟城,他随後拜訪了幾個主要的吐谷渾部落,承諾唐軍将保護他們财産,不會強搶他們的糧食和土地,并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吐谷渾軍,駐守青海以西,這個姿态實際上就是默許吐谷渾人複國。

  應該說唐王朝這個策略極其正确,唐軍無法長期駐守高原,而扶持吐谷渾人,就等于在高原上建立了一道屏障,使吐蕃人不能直接威脅到隴右的安全。

  唐軍的态度得到了吐谷渾人的擁戴,他們紛紛驅趕吐蕃人,将漢人奴隸交還以示誠心,他們組建自衛軍隊,十幾個部落首領會聚九曲,一緻推選前吐谷渾王的弟弟多爾德為吐谷渾新王,哥舒翰派人送吐谷渾新王去長安朝觐李隆基,商量複國之事。

  至此,吐蕃戰役的第一步計劃已經達成了,戰略優勢進一步向大唐傾斜,七月初,哥舒翰随即在烏海一線布兵五萬,等待最後決戰的時機。

  .......

  和東線唐軍進展順利相反,西線之戰卻打得異常慘烈,于阗軍鎮是安西大漠以南最重要的軍事重鎮,拿下于阗鎮,就打開了安西的南大門,擅長在艱難環境中生存的六千吐蕃軍就可以沿着玉河橫穿圖倫大沙漠,也就是今天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直抵北部兵力空虛的安西各重鎮,因此,對北上道路的争奪也到了生死搏命的程度。

  天剛亮,熱浪便如流火一般席卷了戈壁大地,盡管大地上炙熱焦烤,但低沉的号角聲還是在于阗鎮以西吹響了,黑壓壓的吐蕃騎兵再次出現在地平線上,戰役已經打了三天三夜,雙方各死傷近千人,盡管吐蕃軍幾次要繞過玉阗鎮,但都被唐軍斥候發現,從而被唐軍攔截,事實上,于阗鎮的歸屬已經并不重要,吐蕃軍就算奪下于阗鎮也于事無補,重要的是吐蕃軍要突破唐軍的堵截而北上。

  唐軍還有近三千人,在唐将張永慶的率領下列陣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背後便是黃沙漫漫的大沙漠,約兩裡外便是玉河,河流在驕陽下粼粼發光,由兩條發源于昆侖山的支流彙集而成,一直流向大漠深處,在冬天時會斷流,但在水量豐富的夏季,玉河沒有斷流,橫流過大沙漠,一直注入北方的赤河,它被稱為生命之河,沿着玉河前行便可一直抵達拔煥城。

  三千唐軍在戈壁灘上排列成了槍箭陣,即前面是一千弓弩手,而後面是槍騎兵,弓弩手其實也是騎兵,隻是他們暫不騎馬,以步兵方式列陣,這樣他們能挽勁弩,射程也更遠,待吐蕃軍殺近時,由後面騎兵迎戰,弓弩手上馬,又成為騎兵。

  而吐蕃軍還有四千餘軍隊,兩軍兵力相差不大,吐蕃軍人數略略占優,但武器上卻是唐軍占優,尤其是唐軍的弓弩極為犀利,三天的戰鬥,吐蕃損失兩千人,是唐軍的一倍。

  吐蕃軍将領叫嘉紮桑吉,他約四十歲,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将,尤其熟悉安西的地形,這次吐蕃軍為輕裝速行,各自隻帶了半個月的幹糧,而穿過大沙漠就至少要半個月時間,而他們在路上已經花了五天,也就是說,他們的幹糧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們走出大沙漠,當然他們可以殺馬補充,但就是如此,他們的幹糧也十分緊張了。

  如果這兩天他們再沖不過唐軍的防線,或者死傷士兵再超過千人,他們這次北征就将以失敗而告終。

  吐蕃軍懼熱不懼寒,異常炎熱的沙漠氣候使他們有些不習慣,隻有早晨的片刻時間内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精力,再過一個時辰,他們将無法忍受大地的炙熱,戰鬥力就會急劇下降。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