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李慶安

第三百四十章 再立規矩

李慶安 潇騰 4187 2023-04-12 00:56

  九名領袖被殺的消息在第二天傳開了,一部分穆斯林強硬派信徒們在上午發生了騷亂,但沒有領導人的組織,他們的騷亂便顯得雜亂無章,各自為陣,參加騷亂的人數也少得多,他們或聚集在康國王宮前,或零零散散沖到官府門前砸打官衙,也有近百人不要命沖出城準備沖擊軍營。

  而此時唐軍已經準備就緒,李慶安下令再次戒嚴,兩萬全副武裝的唐軍開始在撒馬爾罕城内殘酷鎮壓部分強硬派的騷亂,李慶安下達了不投降者殺無赦的指令,唐軍騎兵在大街小巷追擊那些拿着木棍和長刀奔逃的騷亂者,追上則亂刀砍死,絕不再有半點容情。

  僅一個時辰,城内的騷亂便被鎮壓,二千多人投降,四百餘名負隅頑抗者被殺,最後騷亂的中心便集中在康國王宮,這裡也是騷亂者聚集人數最多的地方。

  唐軍的六千騎兵将王宮團團包圍起來,一千餘名騷亂者躲進王宮和唐軍對峙,用石塊還擊,唐軍反複通告他們投降無效,中午時分,李慶安下達了燒毀王宮的指令,河中地區盛産火油,一隻隻滿盛火油的陶罐被投石機抛進了王宮,整個王宮彌漫着刺鼻的火油味,躲藏在王宮中的一千多人終于感受到了死神的迫近,開始陸陸續續有人出來投降了,火油依然不斷地被抛入王宮,整個王宮幾乎被火油浸泡,這時已經投降出來了七百餘人,還有近六百人依舊不肯投降。

  “點火!”

  随着白孝德的一聲命令,數百支火箭騰空而起,射進了王宮之中,刹那間,王宮内火光沖天,燃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卷起着火舌,吞沒了整個王宮,滾滾濃煙直沖天空,哀嚎聲、慘叫聲從王宮内傳來,近百名渾身是火的人從王宮内哭喊着沖出,隻跑出幾十步便倒地而死,大火一直燒了三天三夜,将占地近數十畝的王宮燒成了白地,随着五百八十名最死硬的反唐者被燒死,這場王宮大火也成為了河中曆史的一條著名的分界線。

  百年後,有史學家這樣評價:這場王宮大火燒掉了阿拔斯王朝收複河中的最後希望。

  随着撒馬爾罕穆斯林強硬派的覆滅,溫和派占據了上風,溫和派領袖搏羅多寫下了《緻河中穆斯林的一封公開信》,信中呼籲穆斯林放棄仇恨、重建家園,與此呼應,李慶安也下達了命令,準許祆教教徒新建神廟,但不準再拆清真寺。

  二月底,第一批五萬石糧食抵達撒馬爾罕,糧價跌回了最初的水平,撒馬爾罕的危機徹底得到緩解,撒馬爾罕是河中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整個河中的中心,它所起到的示範效應迅速向其他各國傳播,一些準備起義鬧事的城市也跟随着平靜下來,三月初,唐軍取消了所有城市的戒嚴,河中的秩序開始逐漸得到恢複。

  三天後,李慶安抵達了河中第二大城市布哈拉,這座城市在二十天前的嚴重動亂中成為了一座鬼城,原本二十幾萬人口,在幾天的皿腥沖突後僅剩下不到一萬人,絕大部分人都逃離了這座城市,或逃去山野,或到撒馬爾罕和那色波等其他國家。

  随着局勢的漸漸平靜,布哈拉的居民們開始陸陸續續返家了,對于布哈拉,由于祆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間的仇恨太深,李慶安便在這個城市内采用了崔乾佑的方案,分而治之,以流經城區的一條密水支流為界,根據兩派人主要的居住地,将他們分别安置在城東和城西,穆斯林教徒主要集中在城東和城北,因此城東便劃給了穆斯林,城北則一分為二,雙方以河為界,城西自然就給了祆教徒。

  在唐軍的主導下,經雙方各自派代表商量,終于達成了一緻意見,雙方各自派人去對方的轄區内拆除各自的寺廟,将材料運回自己轄區内重建寺廟。

  當李慶安抵達這座城市時,臨時鎮守這座的城市的唐軍指揮官田珍趕來向李慶安彙報情況。

  布哈拉原本有一萬駐軍,都是由河中地區的祆教徒組成,當駐守石國的李嗣業和田珍率兩萬新軍趕到布哈拉後,原來的一萬駐軍便調到阿姆河東岸進行防禦,布哈拉的治安維護便轉給了新軍。

  

  “大将軍,目前安國一共有三萬唐軍,嗣業率兩萬軍隊在阿姆河東岸防禦,而由我率一萬唐軍負責安排布哈拉的分治。”

  李慶安點點頭又問道:“那分治的情況如何?困難是什麼?”

  田珍是唐軍中著名的陌刀手,身高足有一丈,身材雄偉之極,俨如半截黑塔一般,雖然長得粗犷,但他卻心細無比,做事也非常能幹,他想了想便笑道:“或許是雙方都被殺怕了,大家都一直贊成分治,目前進展順利,他們各自組織了長老團,都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各自轄區的房屋分配、人口登記及寺廟拆建都是由長老團完成,唐軍并不幹涉,目前進展非常順利,沒有發生任何争執,不過.....困難也有。”

  “什麼困難?”

  田珍歎了口氣道:“主要就是布哈拉大清真寺的歸屬,雙方都不肯讓,在我的調解下,這個争執暫時擱置了,但問題遲早要爆發出來,如果處理不好,我很擔心将來又是動亂的源頭。”

  布哈拉大清真寺一事,李慶安也反反複複考慮過,他很清楚若解決不好,早晚還會引發暴亂。

  “走吧!我們去清真寺看一看。”

  數百騎兵調轉馬頭,護衛着李慶安向清真寺而去。

  布哈拉的街頭一片雜亂,現在正是居民們搬家最忙碌的時刻,到處可見驢車馬車拉着滿車的物品,男人在前面趕車,車頂上坐着幾個小孩,女人則跟在車旁,小心翼翼地看護着自己微薄的财産,一輛輛驢車便彙集成了壯觀的車潮,浩浩蕩蕩在密水河兩岸來回穿梭。

  田珍考慮得非常周到,他命士兵在密水上架了兩座大橋,相隔十裡,讓祆教徒和穆斯林教徒各用一橋,這樣一來,雙方基本上不會混雜在一起,從而避免了沖突的風險。

  騎兵隊在人群中行走,到處是狹窄蜿蜒的街道,房屋皆是由磚瓦房和土坯平頂房構成,和撒馬爾罕相似,層層疊疊,在城市中蔓延開去,李慶安要去的清真寺位于城北,緊靠橫穿布哈拉的河流,是一片開闊的廣場,大食人建立的布哈拉圖書館、伊斯蘭學院、著名的布哈拉大清真寺都分布在這片廣場周圍,這裡是河中地區著名的文學藝術中心,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學生和學者來這裡學習傳播知識,在整個伊斯蘭世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

  祆教徒們對圖書館和學院都不感興趣,他們在意的是那座清真寺,那裡曾是河中地區第二大的阿胡拉馬茲主神廟,僅次于撒馬爾罕神廟,在五十年前大食軍占領了布哈拉後,将神廟拆毀,在原址上修建了布哈拉大清真寺,因為這座清真寺裡埋葬着什葉派的前精神領袖,因此這座清真寺又成了什葉派的聖地。

  但這座清真寺也成了祆教徒們心中最深的痛,幾十年來他們從來沒有忘記這段仇恨,當唐軍重新占領布哈拉後,祆教又重新擡頭,恢複五十年前的阿胡拉馬茲主神廟,便成了布哈拉祆教徒們最大的夢想,但這個夢想卻成為了布哈拉暴亂之源。

  李慶安騎馬進入了寬闊的廣場,廣場位于河流東岸,屬于穆斯林的地域,但祆教徒并不承認,幾乎所有的劃界雙方都确定了,唯獨這一塊區域雙方存在着争議。

  李慶安繞了一圈,仔細察看這一帶的地形,廣場遠處是寬約十餘丈的布哈拉河,它是密水的一條重要支流,将整個城市一分為二,如此它也成為兩派教徒的分界線,原本有一座大橋直通廣場,但現在已經被唐軍拆毀了,在廣場兩邊分布着幾幢巨大的建築,分别是伊斯蘭的圖書館和學院,而一條大路正前方到底,便是這次暴亂之源,布哈拉大清真寺,但清真寺已坍塌,在暴亂中被祆教徒們拆毀,此時清真寺附近已經戒嚴,近千唐軍騎兵在清真寺附近巡邏,不準任何人靠近。

  但在戒嚴區外圍卻可以看見一群群的穆斯林和祆教徒的身影,他們都不放心對方,特地趕來附近監視。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