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裡,孟氏引了李香君、董小婉她們進來。
李董二人都曾是秦淮河上的風流人物,士林中有四公子,而秦淮河上也有八豔之稱,名妓與才子的故事,總是能夠傳揚四方。
其實這些女孩本也是清白人家的孩子,多是因家貧沉落青樓,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墜,本姓吳,生在蘇州,父親本是武官,因被閹黨列入東林黨而被治罪家道中落,後流入青樓,随養母改姓李。
打小接受嚴格的訓練,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能歌擅舞曉笛知琴,甚至能做些香豔清新的小詩。
她們的養母走的是上層路線,花費十餘年時間訓練她們才藝,與一般妓女不同,想見上她們一面都非常艱難,更别說賠酒侍寝這種事,這些養母一般都會從小養着一群好苗子姑娘,最後一般都是賣給那些高官巨賈做妾的,因此一般也稱為養瘦馬。
就算是長大後進入秦樓楚館,但也不同于一般妓女,她們會搞個熱鬧的梳妝儀式,這梳妝錢往往千八百兩,買一個小丫頭才幾兩銀子,養十幾年的時間,仍是一個暴利的買賣。
李香君和董小婉、陳圓圓等都是這樣的瘦馬出身,李香君中意侯方域,可侯方域卻也拿不出那麼多銀子梳妝,最後還是複社好友們湊錢成就。
據說當年侯方域梳攏李香君這事還有個内幕,在他缺錢的時候楊龍友雪中送炭,給了他一大筆銀子,梳攏儀式順利進行,侯方域當夜還把祖傳的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作為定情之物,扇上系着侯家祖傳的琥珀扇墜。
然而楊龍友這筆錢其實是阮大铖借楊龍友送給侯方域的,想賣個人情,拉攏侯方域,阮當時是被東林複社臭罵的奸佞,雖也是明末有名的戲曲家和大文豪,還是個大富豪,可士林都鄙棄他。
侯方域知曉此事後,還有些猶豫,覺得欠了阮一個人情,可李香君知曉後馬上就把頭上發簪拔下來,罵醒了侯方域,然後變賣了自己首飾,又四下借錢,總算湊夠數,把錢扔還給了阮大铖,保住了侯方域的名聲。
這個故事,後來還被寫成了戲劇桃花扇。
董小婉身世也差不多,從小賣入青樓當瘦馬養,練習各種才藝,後來認識了冒襄,一見傾心,可冒襄當時卻隻中意陳圓圓,兩人甚至私訂終身,隻是後來冒襄第六次鄉試不中後,陳圓圓已經離開了。
是董小婉在他最失意的時候一直照顧着他,後來柳如是出面讓錢謙益幫忙為董小婉贖身,并送到冒家,這才成就了這段才子佳人情。
複社四公子再次齊聚,也是十分難得。
當初南京還未淪陷時,四人便已經各奔東西,皆因當時馬士英阮大铖當政,而四公子當初是帶頭公揭阮大铖奸佞的人,所以被攻擊,他們隻好逃離。
冒襄回了如臯老家,方以智一氣跑去廣州。
董小婉李香君她們也跟着流離逃亡,好在如今苦盡甘來,冒襄在海鹽舉義迎魯監國,魯監國對他的忠心很是贊賞。
“聽說殿下授冒公子為翰林院庶吉士,真是恭喜啊。”大孟氏為人很是大方,有八面玲珑之感,雖是初次見面,卻依然很快與她拉拉近了關系。
董小婉也很高興的回道,“殿下聖恩,特賜家夫進士出身,還格外開恩賜庶吉林。”
明代的翰林地位很高,有非進士不入翰林的說法,明英宗以後形成慣例,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編修,另外從二、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衆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
庶吉士無品級無定員,但卻被稱為儲相,因為朝堂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閣。
能成為庶吉士,未然必然前途無量。
庶吉士進入翰林院後,由翰林内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予翰林院檢讨,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它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禦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本來,複社四公子名頭雖大,但其實隻有方以智在崇祯十三年中過進士。
冒襄六次鄉試都沒中,舉人都沒考上。
孟氏是個玲珑的人,而董小婉和李香君那也是曾縱橫秦淮河上的名妓,這交際應酬的本事更厲害,一會功夫,後院裡已經是笑聲不斷,連孟三妹和孟四妹也都被她們帶動起來了。
前院。
朱以海在召見四公子。
四公子名頭非常之響應,朱以海之前都收到過許多舉薦他們的奏章,劉周宗、祁彪佳、徐石麒、陳盟等諸多大學士等都認為這是大才,當破格啟用。
朱以海其實對什麼東林、複社的這些什麼名士啊公子啊,并不是很看中,不過如今局勢下,團結各方力量也是必須的。
這四人雖然在科舉上,隻有一個考中進士,其它三個逢考必挂,但是他們四人的文章确實是做的不錯的,這方面黃宗羲、顧炎武似乎也都是差不多,文章寫的好,書編的好,可就是科舉考不好,偏偏士林中名聲還極大。
這樣的人,朱以海認為若是善加任用,其實也确實是有用的。
就看用在什麼地方,好比劉宗周那是大嘴炮,你非讓他統兵打仗,肯定遠不如孫承宗洪承疇等,但你若是把他放在都察院這種地方,卻能起到很好的督察百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