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紅鸾記

第五十三章 振精神何戰豪創業 挽狂瀾綢布莊開張

紅鸾記 潇騰 2227 2023-04-12 00:56

  話說坤娘自雲铮去世以後,終日隻守着幾個孩子渡日,雖收到世衡送來的銀錢和糧食,卻并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天帶着少捷少康下地幹活,小靜琳就學着在家煮飯。

  雖有四爺四奶奶還健在,然而二老一點忙也不幫。

  有時看到靜琳自己在廚房裡忙活,四奶奶可能會站在廚房門口看着她,以防她把廚房給點着了。

  靜琳原也不會做太多的飯,畢竟她還隻有四歲多。母親清晨和哥哥哥們下地幹活的時候,通常會帶些幹糧和米湯,中午是不回來的。

  桌子上有一張藤制的圓形蓋網,下面罩着一碟子小鹹菜和幾個饅頭。靜琳的午飯便是這個了。

  靜琳隻是覺得母親哥哥回來一定會很渴,就每天煮一大鍋的綠豆稀面湯,她也隻是會這一樣。

  隻見她從缸裡舀了幾瓢水倒進鍋中,便加柴開始燒火,火燃起以後,就洗一點綠豆放在鍋裡,然後在盆中倒一點面粉,一邊緩慢加水,一邊用筷子攪動,漸漸攪拌成絮狀,待水開後就慢慢倒入鍋中,用大勺子不停地攪動,看看水開以後,然後半蓋上鍋蓋,就撤成小火繼續炖煮。

  大約煮半個多時辰,面湯便煮好了,稠乎乎的,既可以當飯,又可以當湯。

  每天娘和哥哥從地裡回來的時候,都至少能喝上一碗熱乎的面湯,靜琳就覺得很滿足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如今何正揚給的兩個田莊早在大旱且雲铮生病的時候抵給人家了,就連祖傳的三十畝地,如今也隻有五畝了。

  便是這五畝地,讓坤娘和少捷少康種起來也是很費勁的,畢竟坤娘種地經驗不足,少捷平常還要到綢布莊幫忙,待綢布莊正式開張以後就更顧不上了。

  少康雖然是個愛幹活的,到底是年紀小,大多數的力氣活還是要坤娘一個人幹的。

  經曆了饑荒年代,坤娘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什麼比田地比莊稼比糧食更重要的了。

  有了田,有了糧食,就什麼都不怕。

  沒有男人,沒有錢,都不怕。

  她現在就想盡快把自己鍛煉成種地的一把好手,熟練掌握種地技巧,了解各種莊稼的播種,養護,澆水,施肥以及所有與莊稼有關的事情她都極其感興趣極其關心。

  

  秋收的時候,她望着自己辛勤勞作換來了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和豆子,曬在場院上,别提多高興了。

  她還希望手頭有了閑錢和閑糧的時候,再添加一頭牲口,當然能買頭牛是最好,實在不行,毛驢也湊和。

  冬天的時候,她為着要購買些好的小麥品種,徒步上縣城去,早早就等候在賣種子的農鋪門口,人家還不曾開門,她就獨自坐在門口的台階上等候。

  她再也不是那個隻吃雞脯子肉的大小姐,她身穿一件深藍色的土布大棉襖,雙手抄在袖筒裡,頭上戴了一條土黃色的頭巾蒙住雙耳,給那已經凍得通紅的耳朵一星星的溫暖。下身是一條玄色棉布裙,裡面就是一條大棉褲。

  整個人臃腫不堪,她那原本秀麗的面頰如今皴得發紅,又疼又癢,雙手滿是凍瘡,她也滿不在乎。

  好容易買到了一袋子麥種,她便獨自扛着徒步回了家。

  她如今的力氣變得好大,一個人扛個百八十斤竟然不成問題,這件事真是讓她自己也覺得稀奇。

  人的潛能是多麼的可怕!

  那麼一個坐卧閨中的少奶奶,如今成了一個壯勞力,而且她絲毫不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受了磨難,她一路走,不時地換換肩膀來扛麥種,一路還開心地微笑着,盤算着這一季麥子若種得好,一畝可以打個三四百斤麥子,那五畝就是将近兩千斤麥子,這一年是不會再愁吃喝了。

  就連大冬天農閑的時候她也不歇着,她在秋天上地裡去撿了許多别人丢掉不要的沒有開透的棉花花苞,拿回來曬幹,一顆顆摘開,自己學着彈得白白淨淨,然後從大哥家裡要來一輛紡車,天天就吱吱扭扭地紡成棉線。

  待棉線積攢夠了,她又去四奶奶家裡去學織布。四奶奶家原有一張織布機,如今早就沒有人用了。

  四奶奶倒也沒說什麼,就盡管讓她學,反正學會了織布也得給自己用。

  從棉花花苞到織成布匹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她終日不休息,一個冬天可能也就隻能織出一匹布來。隻因自家不種棉花,撿來的棉花終究是有限的。

  她打算若有了錢,再買些地,都種上棉花,冬天都織成布,這樣連穿衣和做棉衣棉被就都有了。

  那些世衡所給的錢,她心知來路不明,本來就沒有記在自己的帳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