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局勢讓莫斯科人心惶惶,沙俄的高層也就投降問題不斷的讨論。
可惜同盟國陣營六個成員國都絲毫不讓步,甚至華夏直言,要麼接受條件投降,要麼占領莫斯科之後流亡。
可惜六國要價太高,這将會讓沙俄數百年的發展衰退。
然而葉卡捷琳娜堡毫無抵抗的被華夏占領,喀山已經被圍城,烏拉爾河、伏爾加河已不是沙俄的屏障。
此時莫斯科東面的兵力,甚至隻有十九萬人,不到二十萬的兵力,根本無法阻擋華夏的攻勢。
尼古拉二世還對英法在西線的攻勢抱有希望,隻要英法擊破德國防線,西面壓力驟減之後,沙俄可以調集軍隊保衛莫斯科。
1914年十月14日,在深秋時節,華夏第二裝甲軍從南線的伏爾加河渡河,随後輕松擊潰了士氣低落的伏爾加内的守軍。
随後第二裝甲軍繼續南下,頓河平原的高加索俄軍在之前就被大批調到伏爾加河部分,可惜依舊薄弱。
從五十萬人到現在隻有十六萬人,高加索戰區已經隻能勉力支撐。
就在這個時候,列同志到了頓河畔的羅斯托夫,随後他憑借之前積攢的聲望和沙俄的搖搖欲墜,收編了四萬多俘虜。
帶着這些俘虜,他南下高加索戰區的俄軍駐地,從其身後發起攻擊。
不過被早已知悉動向的俄軍高加索戰區司令伏擊,先鋒的三個團幾乎全滅。
但很快高加索戰區就陷入内亂,首先是補給斷絕,士兵已無戰鬥的心思,工黨的成員和支持者不斷的散發平民士兵的家屬如今饑寒交迫的慘狀。
高加索南面的奧斯曼借此機會發起進攻,随後内亂的俄軍直接崩潰,列同志的工黨又發動起義。
三天時間,頓河易幟,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伏爾加成立。
同時從新西伯利亞被收編的工黨軍隊也開始登車前往伏爾加。
如果是頓河流域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壓倒沙俄的最後一根稻草,那麼第二裝甲軍在頓河繼續向西,抄了第聶伯河防線俄軍的後路便是直刺要害的一把匕首。
波羅什對岸便是奧匈帝國的軍隊,同盟國陣營和華夏的軍隊首次會師。
第聶伯河防線就此崩潰,大量的奧匈軍隊開始向紮波羅什轉移,僅留部分牽制河防禦的軍隊。
南線即将崩潰,華夏的大軍和蘇軍那群叛逆正在準備新的攻勢。
沙俄終究還是投降了,外患可以憑借剩餘的領土進行一場長期的保衛戰,内憂卻讓沙俄皇室走向覆滅的威脅。
随着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建立,大量潛伏的工黨成員遊走和發動起義、說服軍隊改投陣營。
很顯然,華夏是想要利用工黨建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取代沙俄的存在。
1914年十一月2日,沙俄終于撐不住,宣布接受同盟國陣營的條件投降,并且給予同盟國陣營軍事通行權,并且承認芬蘭大公國成為芬蘭王國。
同日,同盟國陣營其他五個同盟國在同沙俄簽署協議之後,宣布承認芬蘭王國并派遣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