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第三次軍事改革中,除了西南和高原這些不利于機械化的部隊之外,華夏陸軍将進行全面的機械化改革。
裝甲師将成為華夏第一戰鬥序列,也就是精銳部隊;機械化步兵師成為華夏第二戰鬥序列,成為常備的主力;之後才是第三序列的且現在數量最多的步兵。
雖然軍事改革并未開始,但消息傳出之後很多步兵的軍一級以上的将領都有一種憂慮,憂慮自己會跟不上軍事理論的革新。
這一次對工黨俄羅斯的戰鬥,基本上可以說是華夏未來陸軍戰術的預演,也是未來華夏陸軍各軍種地位的競争。
誰也不想自己所在的軍種低别的軍隊一頭,心中都憋着一股氣呢。
吳佩孚作為第一集團軍司令,也是烏拉爾戰區副司令,擔任此次作戰的總指揮,三人談了一番軍隊的日常之後,他鄭重的說道“叙舊就免了吧,現在我開始宣讀作戰命令。”
“根據燕京的指示,我們要先擊敗南部的頓河流域的俄軍,随後北上進攻莫斯科。”
“由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先行在敵伏爾加河防線打開缺口,第三集團軍配合進攻,優先解決伏爾加城到裡海的俄軍主力。”
“第四、五、六集團軍已經開始出發,估計我們完成第一步作戰計劃之後就能投入戰場。”
······
在吳佩孚宣讀完作戰命令之後,三人相互敬禮離開,
速勝俄軍,華夏的依仗就是鋼鐵洪流,比起空軍孱弱,裝甲部隊僅有不到百輛的俄羅斯,他們的軍備幾乎是領先了一個時代。
原本華夏和俄國的邊境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為界,但在開戰之後俄軍并未對烏拉爾河的防線增兵一兵一卒,顯然是沒有打算在這裡進行防禦。
這也是俄軍和工黨的無奈,現在工黨對俄國的統治還沒有穩固,不少地方甚至還在反對他們的人的手中,牽扯了不少兵力。
以退為進将防線後撤到伏爾加河,為的不僅是縮短己方補給線和增加複興軍補給線,更是轉移國内的矛盾。
面對強大的外敵,這是他們整合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力量的最佳機會,在民族大義和國家利益的面前,哪怕是反對他們的白色沙俄同盟軍也會安分一些。
如果他們轉而加大反抗的力度,工黨還可以借此宣傳他們是背棄斯拉夫民族的叛國者,削減他們的影響力。
鄧仲元率領第三集團軍先行出發,直接極其大量火炮開始炮擊奧倫堡對面的俄軍陣地。
空中,一架對地攻擊機的駕駛員兼隊長程元易正在和攻擊機編隊飛抵俄軍陣地上空。
“準備戰鬥,目标敵軍陣地。”
他全神貫注的駕駛着攻擊機開始降低飛行高度,負責投彈和負責機槍的機組人員聞言,也開始通過兩側和底部的觀察口看向地面及友軍。
“還是陸軍陣仗大啊,光是火炮就數百門齊射。”
投彈手感歎的看着俄軍陣地掀起的滾滾泥土和隆隆的爆炸聲,兩個機槍手中的一個吐槽道:“陣仗大又怎麼樣,我們一梭子下去比得上他們一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