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沿着鐵路南下的重炮部隊總算趕到,來不及休息就進入修築好的陣地上炮擊日軍,海面上的四艘無畏艦和幾艘輕重巡洋艦也開始炮擊日軍陣地。
被重點照顧的是日軍在河口山地上的陣地,每分鐘兩三百發炮彈落下,壓得日軍縮在防炮洞中不敢擡頭。
随着炮聲的響起,河口的十來艘求生艇快速的駛入河道,然後抛錨停泊。
“快點,第一隊快點!
你們再行駛二百米。
”
很快,分成三支船隊的船隻開始在計劃好的地方開始鋪設浮橋,一根根木頭被支棱在船隻兩側,然後是鐵絲加固。
比起脆弱的木闆,小腿粗原木更能防止日軍的炮火轟炸,這些原木都是從北面運來的幹燥木材,重量并不重。
在對岸的日軍很快發現正在架設浮橋的複興軍,十幾門火炮對着河面開始瘋狂的炮擊。
“三座浮橋,中間的那座看來是沒法架設好了。
”
許雪秋放下望遠鏡,有些失望的對黃钺說道。
“兩座夠用了,讓炮兵陣地盡快端掉日軍的炮兵。
雖然隻是十來門,也夠對面的日軍心疼的。
”
許雪秋對旁邊的通訊員揮揮手,示意他去傳達命令。
日軍兩個師團火炮加起來也不過七十二門,現在隻敢開炮射擊河面,就是擔心複興軍的榴彈炮利用射程優勢将其摧毀。
這也是日軍和華夏軍隊作戰的常态了,除非是大規模炮兵集群,否則在中小規模的戰鬥中,日軍一般都會将火炮分批使用,避免在榴彈炮的炮擊下全軍覆沒。
黃钺兵團的炮兵陣地分為五個,其中三個是速射火炮陣地,主要是壓制日軍的陣地,一個是105毫米口徑榴彈炮陣地,還有一個是155毫米榴彈炮陣地。
主要作用就是在日軍火炮攻擊的時候快速将其消滅。
這個年代還沒有什麼開上幾炮就轉移陣地的說法,一旦火炮陣地暴露,很快就會被火炮數量和射程優勢的一方的火炮炮擊進而全軍覆沒。
複興軍倒是有這樣的條例和訓練,不過大都是在平原地帶,借用汽車拖運轉移。
不過現在倒是不需要,因為火炮數量和射程以及威力都多了日軍一倍不止。
現在的華夏和另一個時空三十年後的華夏完全就是雲泥之别,雖然和日軍的火炮數量差距上不如後世那般大,但自華夏建國之後,極為重視火力的複興軍一直都壓着日軍打。
日軍一個師團比複興軍一個是多了将近三分之一,但火炮數量少了近一半,尤其是在複興軍中裝備了部分半自動步槍之後,一個師和一個師團的戰鬥力不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基本持平。
咆哮的火炮飛向日軍的陣地,沒過多久,之前還在對河面開炮的日軍陣地就沒有了聲響。
“觀測氣球報告,日軍火炮陣地已經清理完畢,炮兵指揮詢問是否向日軍其他火炮陣地開炮?
”
一個參謀過來敬禮之後快速彙報了情況,黃钺回了軍禮之後才說道:“日軍火炮陣地我們的偵察兵才找到兩個,再等等,應該還有一個,那個火炮陣地距離日軍陣地很近,偵察不易,正好拿河面的浮橋引誘他們炮兵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