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章 彈劾
和明蘭商量定之後,夫妻倆沒有臉去找盛老太太,而是先叫丹橘提着不少滋補的東西去了一趟盛家,見了房嬷嬷,提了此事。
房嬷嬷的回答雖然令人意外,卻也并不顯得奇怪。
于是乎第二天小夫妻倆就親自跑了一趟壽安堂。
老太太聽說此事之後,先是唉聲一歎,随即極為感慨說:“這麼多年了,勇毅侯府也早已不複昔日的輝煌,現如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不算奇怪。
”
“後世子孫不争氣,愧對徐氏列祖列宗呀!
”
“種什麼因的什麼果,現如今面臨這樣的局面,也是他們自找的,與旁人無憂。
”
老太太很是一番感慨,然後才對着徐章說:“此事你看着辦就行了,若是對勇毅侯府影響不大,不至于抄家奪爵毀劵的話,那也不必出手相幫。
”
老太太心裡看得通透,并沒有像徐章和明蘭起初擔心的那樣,隻是難免有些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同時也是對于原本花團錦簇,繁榮鼎盛的勇毅侯府,這才幾十年功夫,就從東京成裡的頂尖勳貴之家,成了退居江南,隻能在金陵那一畝三分地上‘作威作福’。
“孫兒知道了!
”見老太太自己看得開,徐章和明蘭滿肚子勸說的話,也就随風消散了。
夫妻倆對視一眼,都松了口氣,看得開好,就怕看不開,憋在心裡頭又不說,獨自黯然神傷的那種,好在盛老太太比較靠譜。
正這麼想着,盛老太太卻忽然冒出一句:“這事兒會不會牽連到你?
”
這話自然是對徐章說的。
徐章道:“應該不至于吧!
雖說此事可輕可重,但那時畢竟逆王還沒有造反,這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況且之後金陵那邊,也沒有摻和到後頭的謀逆之中,就算是當真不講半點勤勉,也隻是捉拿首犯,再下旨申斥一番罰罰俸祿。
”
“再說了,這事兒不還有甯遠侯府扛在前頭嗎,朝廷便是當真要追究責任,難道還會隻追究勇毅侯府,卻不追究甯遠侯府,平白落忍話柄嗎?
”
後頭這話,卻是明蘭說的。
牽扯越多,便越是要做到公正,不能僅僅隻憑借個人的好惡,否則的話,朝廷的威儀何在?
律法的權威何在?
如今幼帝繼位,太後攝政,主弱臣強,朝廷方面,更加要注意這些,不能落人話柄口舌。
“這話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
”盛老太太也深以為然的點頭道。
甯遠侯府和澄園那邊,大戲逐漸拉開了帷幕。
侯府一大家子人,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接着幾個,直把顧二和張氏的澄園當做了戲台,唱起了如今東京城裡頭正時興的南曲兒。
尤其是自顧家三郎廷炜被齊衡帶人捉走之後,顧二那位繼母小秦氏,一下子就從導演變成了主演,兩個職位一肩挑,領着顧廷炜的媳婦朱氏和顧家四房五房一大家子女眷,日日往澄園跑,把張氏擾的不得清淨。
張氏得了顧二的囑咐,自然不會輕易答應,随口允諾。
可顧家一大家子女眷又實在是太過默認,張氏和顧二又是剛剛新婚,不好回娘家待着,索性便尋了個借口,到下頭視察自家的莊子産業去了。
英國公府給張氏的嫁妝可不少,尤其是田産鋪子,都是上等的,光是莊子就有三個,而且都是上等的良田,東京城裡好地段的鋪子也不少,江南那邊,還有一座山莊别院,數十傾良田。
江南那邊張氏不好去,可東京附近的産業,慢慢悠悠的拖上一些時日,還是能做到的。
這事兒傳出去以後,那些貴婦官眷們便都在傳張氏這個新婦難做,夾在顧二和侯府之間的艱難,甚至還有不少人暗自慶幸,沒有被一時的富貴迷了眼,把自家女兒嫁到顧家那個虎狼窩裡頭。
至于小秦氏,她在東京城一衆官眷貴婦之中苦心經營的好妻子,好繼母的形象,也早在當初顧家在開封府衙那場官司,還有後頭和顧氏祖地的族人們鬧出來的那些大瓜給沖沒了。
關于顧家的熱鬧,徐章沒有過多的關注,這些都是顧二的家務事,顧二自己會處置,徐章和顧二的關系雖然不錯,卻也沒有到插手顧二家事的地步。
不過顧二若是開口找徐章幫忙的話,徐章自然也不會拒絕,還會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十月初的時候,何四九已經把幾個金陵徐氏的族人帶回了東京,有兩個是和徐青山平輩的中年人,還有幾個和徐章同輩,但年歲都要比徐章大上不少。
好在這事兒現任的勇毅候徐青睿并沒有摻和進去。
當初嶺南平叛之後,徐青睿被徐章所救,當初想要效仿徐氏先祖沖鋒陷陣的豪情壯志,被打擊的七零八落,一直窩在金陵侯府,連指揮使的差事也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