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

第 035章 金陵

  不過從宥陽到金陵一路上風平浪靜,連個毛賊都沒看到,徐老爹精心準備的木锏很遺憾的沒有派上用場。

  沉甸甸的青岡木隻能躺在徐文的背上吃灰。

  對于徐文這個曾經的弟子走上學武一途,傅秀才倒是不介意,畢竟徐文讀書的天賦擺在那裡,便是強行讀下去,怕是也難有成就,如今換一條路走,說不定将來會有另外一番天地。

  開設學塾的這七八年裡頭,傅秀才的手底下倒是教出不少蒙童,許多讀書不成,科舉無望之後,便轉而到鎮上或是到縣裡尋些活計做,大多都是去酒樓或是各種鋪子裡頭給人當賬房,做學徒,工作輕松不說,工錢也不少,倒是勝過苦哈哈的在地裡刨食兒許多。

  自宥陽到金陵,大船行了約莫有半日功夫,在下午日頭西垂降落的時候停靠在了金陵碼頭之上。

  “金陵是咱們江南路的治城,文風昌盛,人物俊彥,山川靈秀,氣象宏偉,更是數朝古都,吳時建業,東晉建康,南朝數國皆以金陵為都,五代時楊吳南唐又命之江甯,自我朝太祖南征北戰,平定天下,一統河山之後,便将金陵及周邊數州縣劃為江甯府,金陵便是府城所在·······”

  船上,傅秀才大緻給他們講述金陵的曆史,底蘊和現狀。

  “咱們宥陽也是江甯府治下,得着與金陵相近之利,輔以水利之助,倒也算富裕,而且連續幾任知縣都頗有才幹,治下百姓皆有屋宅田地,老有所養,幼有所依·······”

  說起這點兒俆章倒是頗為認同,俆章曾聽祖父提過,他年輕那會兒,曾祖父剛剛過世不久,便遇上了天災,連日大雨不休,洪水泛濫,水勢之強,數十年乃至于近百年都難得一遇,沖垮房屋田地無數,無數人葬身于洪水之中。

  幸而當時的知縣知府精明幹練,行事也果斷,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協同本地富戶鄉紳,各族耆老尊貴,這才使得宥陽乃至于整個江甯府沒有生亂。

  傅秀才說的興起,“要是說起金陵,便不得不提勇毅侯府。

  “勇毅侯府第一任候爺原本不過是位遭受冷遇的普通武将,卻因為投入了昔日還是潛龍的太祖爺麾下,随太祖爺平定南北,東征西讨,掃平亂事,建立我朝盛世,積功被封為勇毅候,禦賜丹書鐵券,世襲罔替,何其榮耀。

  金陵出了個世襲罔替的勇毅侯府,作為江甯人,傅秀才自也覺得與有榮焉。

  這個時代的文人可還沒有清高自傲到瞧不起勳貴世家的程度。

  “你們也姓徐,說不定五百年前和勇毅候徐家還是同一個祖宗呢!

  傅秀才似開玩笑的對徐文和俆章說。

  徐文笑着回答:“先生說笑了!
我們家怎麼可能和侯府有關系!

  俆章聽得卻心中一凜,說起來他還真有點懷疑,雖然徐家是農戶,可不論是祖父拿出來的鐵锏還是記載着锏法武藝的冊子,都絕非尋常的農家能夠拿出來的,而且自俆章的曾祖徐朗可不是大灣村的原住民,而是後面遷徙而來,雖然俆章不清楚自家祖籍何處,可大體卻是不出江甯的。

  徐青山曾經很清楚的說過,曾祖幼年父母先後亡故,而後才随船行商,于長沙府遇險,得盛家老太爺相救,輾轉回到江甯,定居在大灣村。

  “世事無常,說不定還真有可能!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