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零章放手是為了得到更多
崇祯和全旭在晚上離開了青崗鎮,返回複州灣的行宮,這一路崇祯沒有沒有坐車,而是騎着馬與全旭慢步走着。
走出魯柱子所在的村落,沒過三五裡就遇到了荒蕪之地,大片大片的土地,逞未開化的狀态,灌木叢生,野草枯黃,随着搖曳着。
崇祯指着這裡問道:“這是何處?”
“這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旭指着這個占地面積四五千畝的空地道:“陛下要不要過去看看?”
“這個時間……”
“無防,白天這裡有很多百姓會來!”
全旭笑了笑道:“隻有晚上,這裡才會清淨!”
轉角走到大門口,所謂的大門口,就是一座複制的複州城,當然,複州衛城當時是駐紮着複衛州,東、西、南、北各一個千戶所,城池面積并不比中原的城池小。這裡其實隻是一個複修的複州衛城。
城牆高三丈,隻有一堵牆,長約八十米,周圍連圍欄都沒有,隻是一座孤立的城門,上面镌刻着複州衛三個隸書大字,古銅色的城門,左右兩側各燃燒着一個火炬。
一名左臂殘疾,身穿着全家軍軍裝的門衛,坐在門崗亭裡,昏昏欲睡。
聽着遠處的馬蹄聲傳來,随着火把的照耀下,那名斷臂退伍兵急忙起身,另外一名躺在裡在睡覺的瘸腿退伍兵也掙紮着爬起來,二人攙扶着,站得筆直,他們一臉虔誠地向全旭敬禮。
“卑職,拜見侯爺!”
“辛苦了!”
全旭向殘疾退伍兵還禮,對于老部下,全旭還是非常關心的:“你們身體怎麼樣?”
“還好,吃得好,穿得好,與兄弟們相比,我是幸福的!”
在獨臂老兵的引領下,全旭和崇祯等一行人來到這個所謂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心,這裡松柏成行,顯得有些陰氣森森。
這裡的道路是用水泥鋪成,崇祯已經免疫了,水泥路在遼東可以說是随處可見。率先進入的就是曆史長廊。
全旭一邊走,一邊向崇祯介紹:“自古以來,遼東都是咱們大明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誰也改變不了,早在五千年前,這裡就人類居住,早在周朝滅商,周文王就将其弟姬奭于燕地,是為燕召公!”
這座曆史長廊,則用浮雕與石像和碑記相結束,镌刻着新時器時代的複州,以及人類生存的痕迹,在周朝時期,建立燕國,這裡就屬于遼東郡。
這是浮雕上雕刻着,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燕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夾輔周武王舉行祭社大禮。
接着的浮雕就是山戎來襲,燕國無數城鎮被山戎焚燒,複州城也被燒成廢墟,無數百姓被山戎人踩在腳下,真正的屍骨如山,人頭擺成京觀。
哪怕所有人不懂曆史,隻要來到這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可以看到一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與大曆史背景相結合,像齊桓公“尊王攘夷”,燕國恢複故土,什麼惠公奔齊,擠身七雄,合縱成王、子之之亂,、燕趙之争、昭王納賢,伐齊破胡,包括荊轲刺秦等著名故事。
崇祯其實并不是什麼有學問的人,經過這道曆史長廊,他總算明白了鮮卑崛起,東胡與烏恒、以及三國并立,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高句麗之争,以及安東都護府的建立。
這道曆史長廊,直到大明痛失遼東,全旭引全家軍東進遼東,匡複遼東,遼東開始興旺發達作為結束。
這座占地四千五百餘畝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樹立民族英雄一百二十八位,包括蘇定方,薛仁貴,杜松等等,原本還要樹立盧象升與全旭,全旭沒有同意而已。
崇祯看完這些東西,又參觀了水輪車、蒸汽機還有大明英烈館,有些不解:“這座園子花了不少錢吧?”
“沒錯,土地不算,光建造成本花了八萬兩銀子,後來又加上綠植和幾座銅像,火炮等物,差不多十萬兩銀子!”
“有意義嗎?”
全旭突然笑了:“敢問陛下,何為帝王之道?”
崇祯道:“為帝王者,審時度勢,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心寬以容天下,兇廣以納百川。”
知道為君王之道,但不代表會用。
就像全旭的全家軍訓練之術,簡單歸納下來就是軍紀嚴明,賞罰公平這個八個字,這八個字說出來簡單,可真正想要做到那就太難了。
為帝王者應該要有氣魄,口才,不一定博學,但不能缺乏常識,不一定會做,但一定要會用人,善于招攬人心。
這其實,最典型的就是劉邦,作為大漢的開國皇帝,他是能不及蕭何,謀不及張良,武不及韓信,别說韓信了,像周勃,曹參、甚至樊哙都不如,可是,他偏偏成就了帝王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