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諸如類似泡茶的水有些燙,被德妃一碗熱茶劈頭蓋臉砸到腦袋和臉上。
被那位從小就跋扈慣了的宋王,把伺候他休息的宮女,渾身上下咬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事情,幾乎是天天都有。
聽說那位宋王出宮就府沒幾年,就換了好幾個親王長史了。
有一位長史聽說是沒有攔住宋王騎馬,結果宋王從馬上跌下來把退摔傷了,直接就被發配到了黔中路。
能被派到親王府做長史的,都是科舉正途出來的兩榜進士,都在宋王府遭了那麼大的罪。
更何況是自己這些奴才,豈不是更是不當人看?
自己當年要不是花光了入宮以來的積蓄,還從自己幾個老鄉手中借了不少的銀子。
走通了當初溫德殿總管太監門路,被調到溫德殿擔任一個小小的灑掃太監。
自己估計早就把小命交到了德妃宮中,或是說宋王府中了。
更何況這位王爺,聽說在聽雪軒一關就是十八年。
誰知道會不會将被圈這些年的氣,都撒到自己這些奴才的身上。
這些主子一個個的都是笑面虎,翻臉都和翻書一樣快,自己還是小心一些的好。
看着這個太監無論怎麼說,在自己面前都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樣子,黃瓊也隻能搖頭無可奈何的苦笑。
他也知道,這些人心中已經根深地步的觀念,很難在短時間之内改變。
便不在多說什麼,隻是督促他盡快的換衣服陪自己出去逛逛。
以前出宮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荒山野嶺。
即便是有進城,也大多數都是在外城。
作為眼下天下首善之地的洛陽城,最繁華的内城黃瓊基本沒有見過。
而白天的洛陽城,哪怕是聚集了流民的外城,黃瓊見過的機會也不多。
既然這次自己那位皇帝老子,允許自己自招一些奴仆。
不趁着這個機會,尋找一些可用之人,外加去逛逛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他這些年在宮中嘴上不說,其實他的心裡面都快要憋瘋了。
至于讓這個家夥去換衣服,是因為這個家夥身上的内宦服飾太明顯了。
在加上太監那副獨特的公鴨嗓,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宮中出來的。
搞不好别人會避如蛇蠍,這樣逛街那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這次出府,還是黃瓊第一次悠閑的,可以在大白天自由自在的,仔細的看一看這個天子腳下首善之地,也是當今這個大齊朝最繁華的京師洛陽城。
尤其猬集了各個官衙,以及大大小小官員府邸的内城,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這個時代的官衙長什麼樣子,黃瓊沒有什麼興趣。
官員府邸是什麼樣子,黃瓊也一樣沒有什麼興趣。
他更想要看的是,中國古代的街道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後世電視劇裡面古代街道的場景,他壓根就也不信。
不過從府中出來之後,他才發現此時的這座洛陽城規劃相當的整齊,至少在内城是如此。
無論街道大小,路面都鋪上了石闆或是條石,并非是自己想象中的土路。
内城的街道兩側,居然還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内城不僅建設的相當完備,而且與自己曾經見過的外城相比,也顯得繁華異常。
内城街道兩側各種店鋪林立,酒樓、客棧、當鋪、糧棧、綢緞店、古董店、錢莊,以及買賣各種奇珍異寶的店鋪,幾乎是一家連着一家。
對于酒樓、客棧一類的店鋪,黃瓊自然是沒有什麼興趣。
但是對于古董店,他卻是興趣不是一般的大。
路過的幾家古董店,黃瓊一家一家的幾乎都進去過。
隻可惜,這裡面能入他眼中的東西實在不算多。
勉強看上眼的幾件青銅器,還基本上都是赝品或是高仿貨。
不能不說這個時代古董赝品,要比後世仿造的真實得多。
至少造假者,不會像後世那樣靠着看了幾本古書,就在那裡憑空想象造出來的。
要不是後世專門就是幹販賣古董的,差一點就連黃瓊都被糊弄過去。
唯一真正看上眼的,是幾幅被店家稱為前唐太宗真迹的飛白書。
隻是雖說店家信誓旦旦的保證,這幾幅字是唐太宗的真迹,上邊的印玺也是唐太宗的貼身小寶。
但從筆鋒之中,黃瓊卻是依舊可以判斷出這應該是唐太宗之女,晉陽公主臨摹的高仿版。
盡管不是唐太宗親筆所書,但在書法中也算是難得的佳作。
黃瓊想了想,在經過一番讨價還價之後,還是将其買了下來。
黃瓊手頭現在可謂是相當的寬松,除了出宮就府時候皇帝老子撥給内銀和俸祿之外。
在臨出宮之前,母親還給了他足足兩萬兩的銀票。
雖說這個時代貨币流通以制錢為主,絲織品也算是輔币。
銀兩作為貨币來說,流通并沒有那麼的廣。
畢竟中國是一個缺銀的國家,銀子隻是作為一種高價值貨币,通常在大額結算的時候才攜帶。
在本朝,銀兩一般隻作為俸祿中的俸發放。
一般官員發放俸的時候,以銀、錢各半結算。
因為銀價穩定,軍隊的饷銀一般都以倒是普遍以銀兩發放,以穩定軍心。
至于民間流通,一向還是以制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