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新宋

第七節 拗相公 上 02

新宋 潇騰 3591 2023-04-12 01:01

  趙顼這幾天也心神不甯,熙甯五年的春節眨瞬即過,粉飾出來的太平景象随着上元燈節的結束也被打回了原形。
一個宰相請辭,一個參政告病,馮京獨木難支,中書省要處理的公文堆滿了幾案。
而有許多重要的事情,如曾布這樣的大臣則堅持要等王安石回來再做處置,他們說的也頗有道理,連自己也無法駁斥,但是這樣的結果卻是政務一天天堆積,國家運轉的效率降到了最低。

  除開日常的政務被荒怠之外,朝中與地方的官員個個都心存觀望,無心理政,他們更關心的反倒是王安石的去留,也許是因為這件事和他們的前途關系更緊密吧——趙顼帶着惡意的猜想。
但是身為大宋朝的皇帝,面對自己有這樣的臣子,他亦無可奈何。
新黨與舊黨交章上表,或者希望皇帝挽留王安石,或者敦促皇帝早日批準王安石去職,任命新的宰相,政局愈動蕩不安。

  趙顼坐在龍椅上,想起昨天和石越的對話。

  “陛下,王丞相去留,不可不早下決斷,否則政務荒怠,為禍不淺。

  “朕也是這樣想,但是王丞相執意請辭,如之奈何?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朕與你君臣相知,有話但說無妨。

  “那麼臣敢問陛下,究竟僅僅是王丞相執意請辭,不肯從命,還是陛下心裡也有點猶豫呢?

  “……”

  “白水潭之案,與臣休戚相關,但臣不敢以私心壞國事。
今日之事,陛下不早定白水潭之案,王丞相就不可能複職,王丞相不複職,陛下銳意求變之心,由誰來實現?

  “……”

  “即便是陛下真的不想用王丞相了,也應當早點下決斷,臣以為中書省的權威較之新法的權威更重要。
中書省諸事不決,地方便有輕朝廷之心,上行下效,地方官吏便會怠于政務,國家之壞,正始于此,陛下三思。

  ……

  正在那裡思考,李向安輕輕走了過來,啟奏道:“皇上,太皇太後和太後要見您。

  太皇太後曹太後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慶曆八年衛卒作亂,她臨危不亂,親率宮女宦侍死戰,堅持到天亮,平定叛亂,實在不愧是将門之女。
她的祖父曹彬,也是中國曆史最值得尊敬的将軍之一,禀承祖父的那種舉重若輕的氣質,她在仁宗死後,立趙顼的父親英宗為帝,并且曾以垂簾聽政,對英宗一朝的政局穩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趙顼一即位,立即尊她為太皇太後。
這個女子,在大宋朝野享有崇高的威望。
雖然曹太後不是趙顼的親祖母,但是趙顼曆來都很尊重她的意見。
而她也并不是那種對權力有着變态的渴望的女人,雖然二人之間因為種種原因,有着不可避免的隔閡,但是彼此的聰明與尊重,讓這種隔閡變得那麼極不顯眼。

  皇太後高太後是曹太後的親侄女,是曹太後親姐姐的女兒,也是趙顼的親生母親,這也是個很謹慎的皇太後。
趙顼屢次想為舅舅家蓋座好房子,都被高太後阻止了。
最後為高家蓋的房子,都是高太後自己的月俸裡省出來的,沒有用過朝廷的一文錢。

  

  這兩個女人在不同的時代受到過不同的評價,但是僅僅在當時而言,她們卻有極好的聲譽。
當時的人們不會因為後世的眼光而改變他們意志。

  “兒臣叩見皇祖母、母後。
”趙顼不知道兩位太後找自己有什麼事情。

  “官家起來吧。
”曹太後笑着扶起年輕的趙顼,在皇宮裡,她們都管皇帝叫“官家”。

  趙顼站了起來,也笑道:“不知皇祖母和母後找兒臣有什麼事?

  曹太後正容說道:“孤家聽說外間王安石請辭相,中書省百事俱廢,心中憂慮,我是快要去見仁宗的人了,萬一有天去了,仁宗問起來今日的朝局,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請官家來問問,看官家是何打算?

  趙顼連忙笑道:“皇祖母身康體健,一定長命百歲。
外間并無它事,兒臣會處理好的,皇祖母盡可放心。

  曹太後溫言說道:“官家,你也不用寬慰孤家,你皇祖母五十多歲了,早就應當随仁宗而去。
孤家并不是要幹預朝政,昔日仁宗在時,民間若有疾苦傳到我耳裡,我一定會告知仁宗,請他下旨解救。
現在孤家也是一樣的。

  趙顼笑道:“這個兒臣深知的,隻是當今民間卻沒什麼怨言。

  曹太後緩緩看了趙顼一眼,說道:“官家,民間對于青苗、免役二法甚多抱怨,我也聽說了。
石越改良的青苗法效果不錯,如果不能罷青苗法,就當于全國推行改良青苗法,何苦讓他處百姓受苦?
王安石雖有才學,前段卻鬧得數千學子叩阙,這種事情我死後若告訴仁宗,列祖列宗九泉之下如何能安心?
他既然請辭,不如便把他罷免了。
如果官家想保全他,就放他到地方,他必定是一個出色的太守。
況且中書不能久無相,如果政事荒怠,官家更應當早做決定。

  趙顼連忙說道:“皇祖母教誨,孫兒不敢不聽。
石越青苗法改良和農業合作社,當預備推行全國。
然而王安石也是極有才能的大臣,現在除他之外,倉促無人可用。

  高太後聽他這麼說,在旁邊說道:“官家,何謂無人可用?
韓琦、富弼老臣,司馬光、文彥博老成之輩,蘇轼兄弟是仁宗親口說的宰相之才,便是石越,依孤家看,也比王安石老成。

  趙顼苦笑道:“韓琦老了,加上邊防缺一帥才,非韓琦不能鎮守,富弼病體纏身,文彥博已是樞密使,樞府亦不能無人,司馬光太過保守,蘇轼兄弟是輕佻之輩,行為不檢,在地方曆練或有所成,石越的确是個人才,但是他年紀太輕,資曆太淺,用來參贊機務辄可,如果遽然重要,肯定不能服衆。
兒臣亦有兒臣的苦衷,國家之勢,非變不可,不變法不足以富國強兵,不用王安石,兒臣無人可用。

  “況且王安石也有他的長處,不僅僅長學見識皆是人中之傑,而且敢任事不避嫌怨,不怕把天下的怨恨的聚于己身,一心想着國家百姓,這種人是難得的忠臣。

  曹太後默然良久,方溫言說道:“官家自有官家的見識,隻要官家記得,做皇帝關系天下的興亡,行事一定要老成謹慎。
時時刻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裡,小心行事,就能做一個好皇帝。
現在朝局亂成這樣,穩定朝局才是關鍵,不管官家用不用王安石,都要早下決斷,中書不可無宰相。
有了宰相,朝中官員才不會尾兩端,一心想着謀自己的利益,他們才能安心辦事。
這一節皇帝一定要記住。

  趙顼笑道:“皇祖母的教訓,孫兒牢記在心。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