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有皇帝的煩惱,而普通人則自有普通人的煩惱;朝廷争論不休的是新法與祖宗之法,白水潭學院卻又另有争論……
群英客棧旁邊的群英樓現在已經是白水潭學院最大的酒樓,學院的許多學生最喜歡在酒樓上一邊喝酒一邊談古論今,有時候争得不可開交了,竟然會在酒樓上大打出手,桑充國為此頭痛不已。
而這種事情,碰上不同的教授,會有截然不同的處理結果。
最倒黴的是碰上程頤,那肯定會訓得天昏地暗,再加嚴厲的體罰;最幸運的是碰上葉祖洽,這個狀元爺脾氣最好了。
不過葉狀元是做兼職,程伊川是全職教授,如果不是程頤輕易不喜歡上酒樓,那白水潭年輕氣盛的學生們就要倒黴了。
群英樓上隔幾天就要上演一次的動作片,其實應當歸咎于石越,是他把伊洛學派和蜀派這種在本質上冰炭不相容的學說請到了一個學校,而且這個學校不僅學聖人之道,連“煉金術士的把戲”(某些學生們諷刺化學的話)也要學,要不引起矛盾,那才是奇怪呢。
當那個白袍彎刀的青年到白水潭學院幾個月後第一次踏足群英樓之時,他有幸遇見了這麼一幕:
“我們先生說,邵教授(邵康節)想傳數學給他們兄弟,可我們先生沒這個功夫學。
”說話的顯然是信服二程的學生。
(作者按:數學,是指河洛之學,和今日之數學不同。
)
“嘿嘿,你隻怕忘記你們老師後面一句話了吧?
他還說要學至少要二十年功夫呢。
邵教授的高明之處,明道伊川也未必能及吧?
”有人陰陽怪氣的諷刺道。
“說得不錯,伊川先生見康節先生,指着桌子問,這桌子放是在地上的,那麼這天地又放在何處呢?
康節先生為其指點迷津,自至**之外,伊川先生歎道,平生隻見過周茂叔論及至此。
可見伊川先生雖然所見不若康節,康節先生在伊川眼裡卻是不如濂溪的。
”周茂叔和濂溪,即是指周敦頤,其時太極圖說分為三派,周派、邵派、張派,這說話的人明裡說邵雍厲害,其實他心裡是信服周敦頤一派的。
馬上有人不同意了:“若依在下所見,則張橫渠方得正理。
”
“嘿嘿……周氏也罷,邵氏也罷,張氏也罷,說的不過是無稽之談,什麼**之外?
石山長地理初步說得着實清楚。
宇宙無窮,地者與星星無異,不過是一個圓球。
這個世界也不是由什麼氣構成的,而是由原子構成的。
”諷刺的學生是信服石學的。
“石山長之說,其實也未得實證。
這地是圓的,誰能證明之?
這原子誰能看得着?
”
“地是圓的,沈括教授和衛樸教授就很贊歎,二位先生精通天文,可由曆法而推算,以為石山長所言确是至理。
至于原子之說,雖然現在不能證明,但是你那元氣之說,又如何能證明?
”
“衛瞎子的話你也能信?
就算衛瞎子,他也是學周易的,一樣裝模作樣,可他的數學又怎麼能及邵教授一二?
”有人嘲笑道。
“你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憑什麼你就敢罵衛教授衛瞎子?
”
“你怎麼敢罵我?
我身上是有功名的,衛樸他有功名嗎?
依我說學院留着衛樸這種人,是魚龍混雜。
”
“你有功名我沒有?
你這種人一點修養也沒有,我為什麼不敢罵你?
要說魚龍混雜,我看你才是魚。
”
“說得對,這種人舉止輕佻,是學院的害群之馬,就該罵。
”在旁邊鼓動的是那些信服二程的學生,剛才被信服邵氏的學生搶白了,一直懷恨在心。
而且二程的門風,是輕易不許人口出惡言,特别辱罵尊長,更是大忌,他們心裡也看不慣,免不了在旁邊鼓噪。
……
也不知誰先動手,由辯論而争執,由争執而謾罵,由謾罵而動手,咣咣當當的,便打成一團。
茶水、酒菜被潑得到處都是。
白袍青年本是坐在一個較偏僻的地方,目瞪口呆的看着這些完全喪失了君子之風的人。
隻見那幾個信服二程的學生則站在一邊觀戰,還不停的搖頭歎息,冷不妨一杯酒水就潑到他們身上,便聽到“哎喲,哎喲,怎麼潑我身上來了,君子動口不動手,這樣成何體統?
”的聲音,又聽到有人罵道:“什麼體統,你們想在旁邊看熱鬧,沒門。
”這些人卻是蜀學一派的,這些人是文人才子的脾氣,專門喜歡煸風點火,惟恐天下不亂。
白袍青年聽到這些對白,真是哭笑不得,想不到聞名天下的白水潭學院還有這樣的一面。
看他們在學院裡溫文爾雅的樣子,一進這個群英樓,就變成這樣了。
正在那歎息之際,忽看到店小二、茶博士、酒博士,都興高采烈的躲在旁邊看熱鬧。
上面打得驚天動地,樓下掌櫃的上都懶得上來,樓下的客人照樣吃飯,似乎什麼也沒有生一樣。
他心裡納悶,拉過一個茶博士過來相問,那茶博士撇撇嘴笑道:“習慣啦,反正打壞了他們會賠。
價錢很公道的,他們也怕我們到石山長、桑公子、沈大人那裡去告狀呀,打完了架會主動來賠錢的,我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
店小二在旁邊說道:“是啊,這位公子肯定是新來的,以後你就會習慣了,隔幾天就有一次,很精彩的。
”
酒博士則搖頭晃腦的說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書生打架,不是嚴重的事情,傷不了人。
”
白袍青年聽到這些話,幾乎以為自己到了外國。
正在吃驚之際,一個酒杯沖他飛了過去,他本能的一抄手,把酒杯穩穩接住,放在桌上。
“好,這位公子好身手。
”身後傳來叫好聲。
他轉身看去,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在叫好。
那人眼簾低垂,嘴角不易覺察的帶着一絲奸笑,便是石越的幕僚李丁文。
白袍青年也不知李丁文是何許人,因聽他誇贊,便沖他微微一笑。
李丁文看了一眼他腰間的彎刀,抱拳笑道:“這位公子文武全才,實在難得。
在下真定李丁文,草字潛光。
不敢請教尊稱大名?
”
白袍青年也抱拳答道:“不敢,原來是李兄。
在下段子介,草字譽之,是江西人。
”
“原來是段兄,相見即是有緣,不如在下作東,找個清靜之所,請兄弟喝上一杯,不知肯否賞臉?
”
段子介看了那些打鬥正酣的學生們,略略搖了搖頭,微笑道:“如此多有打擾。
”
中書省都堂,剛剛從遼國出使回來的趙瞻正在向幾個宰相彙報出使的情況,并且等待皇帝的接見。
趙瞻坐在那裡仔細的向幾個宰相彙報情況,一邊偷眼打量這幾個大宋最重要的官員。
新任的參知政事王珪永遠面帶微笑,這個老頭完全是因為資曆而被皇帝照顧性的放到這個位置的;另一個參知政事馮京則正襟危坐,他和王安石面和心不和,輕易不會開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绛依然在西北主持軍事,此時真正能主持政事的,是眼前這個皮膚微黑,頭淩亂,目光淩厲,衣服上還有一些污漬的王安石王介甫,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深受皇帝重視,主持新法,和自己政見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