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月初的彼得堡仿佛已經恢複了平靜。和曆史上久拖不決的布列斯特和談不同,在赫斯曼的蝴蝶翅膀拼命揮動之下,托洛茨基同志在1917年11月底,便在“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下了名字。
俄國失去了波蘭、立陶宛、庫爾蘭、立夫蘭、愛沙尼亞、立窩尼亞,割讓出去差不多26萬平方公裡!同時,烏克蘭也實現了“廣泛的民族領土的自治”,或多或少地“近似國家的獨立”。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由九個原俄國省和庫班地區組成,在1917年12月27日宣布成立,但并不是獨立國家,也不意味着脫離俄羅斯)的情況,乍看上去類似于八月革命前的俄國——存在兩個政府,類似于臨時政府的中央拉達和工兵代表蘇維埃。
執掌中央拉達的是烏克蘭社會民主工黨和烏克蘭社會革命黨——這兩個黨并不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就是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分家前的黨)和俄國社會革命黨的分支。它們的政治主張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孟什維克)、俄國社會革命黨幾乎完全一樣,但是在烏克蘭問題上卻分歧明顯。
而烏克蘭的工兵代表蘇維埃則由布爾什維克控制,不過烏克蘭的蘇維埃沒有俄羅斯的本土的蘇維埃那麼強大。中央拉達得到了絕大部分烏克蘭農民和部分工人的支持,而且還得到不少前沙俄軍隊(主要是烏克蘭哥薩克)的效忠。
工兵代表蘇維埃在烏克蘭的力量則限于少數工業城市。在八月革命之前,他們建立起了一定數量的赤衛隊。可是在布爾什維克奪取彼得堡的時候,他們卻在烏克蘭遭遇失敗——布爾什維克推翻了臨時政府在烏克蘭統治,然後中央拉達又打跑了布爾什維克的軍隊。
不過,烏克蘭的中央拉達并沒有讓烏克蘭獨立的打算——烏克蘭人的想法比較奇怪,不是要脫離俄羅斯而是想改造俄羅斯。中央拉達想要将俄羅斯變成一個各民族平等與自由的聯邦。因此同彼得堡展開了談判,而列甯則因為德國和奧匈對烏克蘭中央拉達的支持态度,暫時不敢動用武力。所以烏克蘭地區還維持着緊張地和平。
至于芬蘭的情況,則和烏克蘭相反,當然也出乎了赫斯曼和其他德國人的預料。
雖然在赫斯曼的影響下,德國沒有在芬蘭問題上和布爾什維克糾纏。但是芬蘭還是實現了獨立,芬蘭并不是沙俄的一個省(這和烏克蘭有明顯區别),而是一個以沙皇為君主的國家。在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後,芬蘭議會就取得了管理國家的權力。而在八月革命之後,芬蘭議會就宣布獨立(以通過獨立共和國憲法的方式)。列甯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政府則在芬蘭宣布獨立的25天後承認了芬蘭獨立,随後德國、瑞典、法國、挪威、丹麥等國也承認了芬蘭獨立。
可是事情卻沒有就此結束,列甯在承認芬蘭獨立的同時,又支持了一個旨在推翻政府、代之以馬克思主義“新秩序”的芬蘭中央革命委員會!到1917年底,新生的芬蘭共和國國内已經出現了内戰的征兆!中央革命委員會控制的赤衛隊和曼納海姆将軍組織的政府軍都已經磨刀霍霍。
不過烏克蘭的緊張和平和芬蘭的内戰前夜,都沒有影響俄國。在布列斯特談判順利結束之後,軍隊複員和将要召開的立憲會議仿佛就成了俄羅斯政治生活的全部。
……
位于涅瓦斯基大街上的歐羅巴大飯店是俄德經濟促進公司的俄國總部所在。整個飯店的四層都被這家生意做得很大的公司用極低的價錢包了下來,成了閑人勿擾的地方。在飯店的樓頂,甚至還架設起了電報天線——用來和德國的“總公司”保持聯系!
歐羅巴大飯店很可能是整個彼得格勒最好的大飯店,前廳的裝潢比柏林最高檔的豪華旅館都更加講究。寬大的棕色和白色大理石的階梯一直延伸到大門口,到處都能看見鍍金或是包金的裝飾。
俄德經濟促進公司的會計克洛伊.馮.海因斯貝格女士從一輛在奔馳牌的小汽車上下來,拎着一個做工精美的手提包,穿着閃着綢緞般光芒的貂皮大衣,快步走向了飯店大門。早就等候在那裡的門童讨好地替她拉開了寬大的玻璃門,開口就是流利的德語:“女士,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