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的道理孫策怎會不明白。
降卒算不算自己的兵馬?
自然算!
但是,真正的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
就算孫策已經笃定劉繇是真心歸附自己的,但是将士們呢?
前一刻還在厮殺的敵人,轉瞬間變成了自己的戰友,誰能放心地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對方呢?
周泰開口道:“若能給我兩三個月的時間,我敢保證這些士卒就能成為忠于主公的部隊。
可是······”
周泰環視衆人一眼,繼續說道:“别說兩個月了,就是這兩天,我們大家也是寝食難安。
現在是把降卒們武器、甲胃卸了,禁足在軍營中,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畢竟主公已經接受劉繇的歸降,那劉繇軍也算是我們的一員了。
時間一長,士卒們必然有怨言,還有嘩變的可能。
”
這幾天不僅他們這些部将們睡不着,孫策也同樣睡不着。
孫策知道,黃蓋他們的意思是讓一半降卒卸甲歸田,另一半人打亂編制分到自己的隊伍裡,這樣就保持在了可控範圍内。
可是孫策舍得嗎?
他舍不得。
先不說争霸天下,他還有父親的皿仇要報。
經過這兩年,現在劉表少說也有十二萬兵馬,等孫策重整江東,再兵指劉表時他能有多少兵馬?
報仇是孫策的一個執念。
甚至可以說,這是他走上争霸之路的動力之一。
“我看劉繇已經沒有異心了。
”孫策皺眉道。
周瑜和季書最清楚孫策心中的想法。
一個心中充斥着仇恨的君王,并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但他們能說什麼呢?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世間正理。
周瑜和季書對視一眼,隻得無奈地輕輕搖頭。
那就想辦法吧,畢竟這就是謀士的工作。
“主公,恕我老粗說話難聽。
人心隔肚皮,劉繇新降,未必心裡就沒有異心。
”
日後劉繇和太史慈少不得也要參加這樣的會議了,趁現在韓當有些話不吐不快。
“退一步說,就算他真沒有異心,他手下那些人若反了,他騎虎難下,手下兵馬比我們還多,那時他又會怎麼抉擇?
這誰說的清?
主公信任歸信任,有些事不得不防。
”
孫策歎了口氣。
他知道必須做決斷了。
他咬咬牙,正要說話,坐叫邊角上的徐盛忽然說道:“主公,末将······有一個辦法不知可不可行。
”
“咦?
”衆人不由驚訝的看向這個新人。
徐盛,字文向,廬江募兵時開始追随孫策,憑借過人的武藝,一入伍就做了什長。
攻下蕪湖後,徐盛被選進了孫策軍精銳——虎嘯營。
虎嘯營攻陷曲阿港後,他被周瑜看中,破格提拔他當了屯長,率百來名士卒分批潛伏進秣陵城。
他也不負所望地領軍不費一兵一卒就控制了城門,這才使得周瑜大軍進城後迅速控制住了局面,最後俘虜4千敵軍。
徐盛立下大功,升為了統領,終于走進了孫策軍的核心。
此刻,徐盛心中有些緊張,他資曆最淺,不過是軍中一員小将。
“主公煩惱的是不想裁兵。
可是不裁兵,我們現在忠于主公的兵馬又太少,那豈不是說,忠于主公的兵馬夠多就不用裁了。
”
周瑜和季書不由眼前一亮,周瑜開口道:“文向,你的意思是在秣陵招兵?
”
徐盛點點頭。
季書看了看孫策,遲疑了一會,輕輕搖頭道:“廬江經營已久也不過招到了4千兵馬,我們跨江而來,剛攻下秣陵,能招到多少人?
”
徐盛自信一笑,離座而出,對着孫策半跪下來,抱拳道:“江東父老等主公已久。
秣陵乃是江東中心,隻要主公一紙招兵書,江東豪傑必定雲集響應。
”
孫策其實更認同季書的說法,秣陵新定,能招募到幾百新兵就差不多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而他也不能放任這個不安定因素一直存在,讓部分降卒卸甲歸田似乎是勢在必行的了,但徐盛的話讓他生出了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