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儒道之天下霸主

第54章 請從甯江始! 本卷完

儒道之天下霸主 潇騰 3651 2023-04-12 01:02

  甯江甯大元帥和甘玉書甘帥的到來,在崇聖院裡,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那些教授傳統經學的博士固然對他們頗有不滿,底下的那些太學生,卻是一個個的,都頗為興奮。
年輕人,相對來說,原本就更為離經叛道一些,而面對着如今的殘破世道,學到的東西完全派不上用場,實際上也是一件頗為苦悶的事。

  隻不過目前,朝廷的制度決定了,國子學依舊是最好的晉身台階,尤其是科舉基本上已經被徹底廢棄的現在,要想入朝為官,國子學更是成為了許多人所必經的道路。

  出則為将,入則為相,這是許多學子的夢想,不管那些老家夥是怎麼看的,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帶領天下英雄一次又一次大破蠻軍的甯江,毫無疑問是做到了這一點。
此外,典宏所寫的《求是論》,盡管被國子學的博士們一遍又一遍的嚴令禁止,底下的太學生們,依舊是争相傳抄。

  作為崇聖院裡,名氣最盛的老博士,孔德也注意到了太學生中,已經漸漸壓制不住的這股驿動,他覺得有必要,在這樣一場經筵中明正視聽,如果能夠藉着這個機會,喝醒已經漸漸走入歧途的甯江,令其重拾君臣大道,則未嘗不是國家之幸、天下之幸。

  其他大儒,也都是憋着一肚子的火,這些日子以來,随着各種奇談怪論的出現,華夏的傳統美德,也越來越不被當一回事,尤其是典宏以他和甯江之間的對話為主題的《求是論》,簡直是要把傳統儒學放在腳下狠狠的踩,居然還美名其曰是要站在先聖的肩上,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也正因此,從經筵開始之後,國子學的博士們紛紛上台,大談忠恕之道,幾乎人人都是在指桑罵槐,對某人近來之所為,以及民間不斷湧現的道家化學、墨家新墨學、兵家陰符等大肆批判。

  講台之下的太學生們,也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一時間,盡皆不敢作聲,畢竟,這裡是國子學,而他們能否成為國子學的上等生,其權力終究還是掌握在這些博士的手中,盡管,其中一些人也開始認識到,這些老頑固所說的許多東西,已經慢慢的跟不上時代。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原本就是以儒家的經義為主,在這一方面,這些大儒們從經義中延伸出的各種道理,無一不是爐火純青,他們縱然想辯也辯不了。

  另一邊的右側,甯江卻是安靜的坐在席後,也不反駁什麼,時而還微笑地點了點頭,仿佛對這些大儒各種指桑罵槐的批鬥,很是贊同的樣子。

  就這般,一路過去,孔德等人俱是想着,這甯江才智過人,此刻明知道衆人都是在沖着他來的,卻還是不惱不怒,虛心接受,看來悔過之心還是有的。

  眼看着,到了經筵的後半程,孔德微笑問道:“甯相乃是我大周之狀元郎,對于我儒家經義,想必也有諸多體悟,何不上台一講?

  甯江卻是持扇而起,笑道:“我就不了!
倒是近來,甘玉書甘兄對于儒家經義,又有全新領悟,這幾日裡,也曾與我一談,對于他于經義上的全新認識,甯某亦是心服口服,今日既然來到這裡,何不請甘兄上台,将他的全新領悟告知諸位?

  

  對于這些日子裡,一直都在“助纣為虐”的甘玉書,諸位博士其實也有諸多不滿,隻是對于這個當年考中進士沒有多久,就将文氣玩出花來的纨绔之徒,他們覺得,那是比甯江還要不可救藥。

  不過現在知道,原來甘玉書這些日子,也不曾放棄儒學,衆博士們不由得暗自點頭,有道是浪子回頭金不換,不管怎麼說,自蠻族入侵華夏之後,甘玉書的諸多表現,也證明了他是華夏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能夠重拾儒道根本,也是儒家之幸。

  已是,便一同請甘玉書上台講經。
甯江在這裡做得久了,眼見甘玉書上了台,也難得再去看這些老夫子即将到來的臭表情,一邊在心中暗笑,一邊往其它地方逛去。

  在他身後,隻聽甘玉書義正言辭的道:“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方今天下,世事多變,人心不古,兇邪相佐,際此非常時期,我等更該重拾聖賢大道、春秋經義,正本溯源……”

  孔德等大儒一邊聽着,一邊紛紛點頭,這甘玉書果然是孺子可教,我儒家有才如此,複興可欺。
那些學生則多多少少有些失望,想着還以為這個将文氣玩出花來的人,能夠說出什麼有趣的東西,這是要把這些日子裡,諸位夫子說的那些大道理,再重複一遍麼?

  無視衆位太學生失望的目光,甘玉書繼續道:“近來,我不斷研究儒家經義,剖析聖人之言,以解微言大義,終于發現了一個,在這數百年來,被許多人無視的真相,那就是,原來我們的孔聖孔老夫子,是一名……武學高手!

  衆位太學生:“……啊?

  孔德等博士:“是怎麼?
你說是什麼?

  啪的一聲,驚堂木一拍,甘玉書道:“你們沒有聽錯,孔老夫子是一位……武、學、高、手!
而今天,我在這裡,便是希望與衆位師兄弟一同,重拾儒家之先人大道,恢複數百年來,幾乎被人遺忘之……儒、家、武、學!

  衆人目瞪口呆,繼道家化學、墨家新墨學、兵家陰符說等等新學之後……連儒家武學都跑出來了嗎?

  ……

  任由甘玉書在後頭去跟其他人演講他那非常欠揍的“儒家武學”,甯江在崇聖院中走動,就在這時,一名太學生前來請他,前往深處,說是蕭鶴蕭老求見。

  甯江想了半天,才想起這蕭鶴是誰,記得是在昊京,他剛剛考中狀元,進入天壇祭聖時,天壇之上手持天人感應的三位大儒之一。
對于這種,如果出現在小說裡恐怕就是亮了一個名字然後就被讀者給忘了的、路人得不能再路人的角色,甯江原本是沒有興趣去見他的,不過想了想,反正自己暫時也沒有什麼事做,而且來都來了。

  當下,來到學府深處,見到蕭鶴蕭老。
蕭老擺下茶酒,請他入座,呵呵的道:“當日在京城天壇一見,便知道賢侄乃是人中龍鳳,日後必成國之棟梁,如今國家多難,大周幸得有賢侄之助。
以賢侄之才,隻要肯盡心輔佐聖上,令我大周上下一心,則必得天佑,則聖賢相逢,治畢具張。

  甯江欣然道:“幸有老師在此,其實學生,今日又有一禮教上的不解之事,一路苦思正愁沒有禮法可依,竟幸遇老師,正好請老師指點。

  蕭老拂須道:“禮樂為聖人之首重,亦是我儒家之根本,甯賢侄如此重視禮樂,誰敢再言閣下不知禮?
不知賢侄所說之難題為何?
可先道來,讓老夫為賢侄分析一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