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德國南部的小兄弟似乎最近弄出了很多事情。”柏林皇宮中,腓特烈三世坐在書房的正中若有所思的說道。最近南邊發生的一些事情可謂是接踵而至。首先是巴伐利亞王室和帝國海軍部打了一場官司,導緻了帝國海軍部人事的大變動。這個德皇表示可以容忍,畢竟是帝國海軍部的問題。随後是自己的兒子和巴伐利亞的王子在報紙上和衆多船廠打了一次嘴仗。并且煞有介事的準備搞一個什麼船舶設計局。這些也沒問題,都還沒登基了,願意玩玩就玩玩了。
但是随後有一件事讓他感到有些不滿意了。根據情報現實,似乎巴伐利亞人還搞出來一款陸軍用速射火炮!射速至少是目前德國陸軍使用的火炮的4倍以上!如果論性能的話,那是徹底碾壓目前德國已知的所有野戰火炮!如果陸軍再招标火炮的話,那要是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則的話,德國陸軍豈不是都要用巴伐利亞生産的火炮了?雖然大家是一家人,但是總感覺有些不舒服呢!
“其實沒有必要擔心,巴伐利亞的産能并不足以滿足整個德國的需要,我們完全可以購買生産許可,然後在克虜伯炮廠生産。我們和巴伐利亞方面接觸後,他們也有這個意思。從目前來看,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賺錢。這個無可厚非。”一旁的首相大人則看的很淡。
德皇也就是感到不舒服,而且這不舒服多半還是心理上受到了一些打擊。巴伐利亞王國對德意志沒有二心,畢竟在德奧戰争中,巴伐利亞幾乎是中立的,那時候它都沒有和普魯士真正對上,現在更不可能。但是同時,現在的德意志也不能把巴伐利亞怎麼樣。這不僅僅因為普魯士和奧地利在停戰的時候宣布保證巴伐利亞、薩克斯等王國和大公國的領土完整。這個條約隻是表面現象。根本原因還在于普魯士内部比較混亂的問題!
首相制定德國統一戰略的時候為什麼說要排除奧地利,而不是打垮奧地利呢?奧地利比法國更強?顯然不是這樣啊。根本原因在于如果德國把奧地利吞進去的話,(姑且算吞下去)那麼德國内部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會更嚴重!首先宗教問題就是第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是新教教徒、南部和奧地利是天主教徒。這個時候宗教問題還是個事,曆史上威廉二世的一個親戚因為改信了天主教,威廉就将其從家族中除名。而他的妹妹,希臘皇後也因為改信了東正教而惹得這個皇帝十分生氣,宣布三年内不與她見面,這還是在皇後勸阻下做的決定!這可是德皇的親妹妹啊!
如果奧地利人進入了普魯士,德國将直接多出來000多萬天主教徒!新教徒立馬變成少數!甚至到了906年,德國首相畢羅夫都擔心奧匈解體後,德語區的天主教徒一旦并入德國後,對普魯士統治地位的影響!作為新教的皇帝,你讓德國怎麼處理這個宗教問題?好吧,除開宗教問題,德國内部問題還有很多,不要以為普魯士在帝國内部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些小諸侯們如果鐵了心的想要抵制的話,德皇也沒辦法,除非你打内戰!而在普法戰争後,德國打内戰那不是找死嗎?
舉個例子,7年普魯士王國國王威廉一世最得意的時候,普魯士國王在凡爾賽宮舉辦了德皇的加冕儀式!挾大勝法國之威,德皇試圖用“德國的皇帝”這個稱号。但是因為這個這個稱号有着對德意志内各個邦國擁有主權的意思。所以招緻了小兄弟們的不滿。巴伐利亞王國和符滕堡王國表示拒絕!而最後的結果是德皇認慫了,換成了“德意志皇帝”這個稱号,因為後者隻是民族上的意義。
在那個時候,那種情況下,普魯士軍刀讓整個歐洲都感到膽顫的時候,小弟們都敢這樣。可見德國内部的山頭多厲害了。好了,再說點别的!陸軍!德意志陸軍說白了都是由各個邦國湊出來的,以戰為例,德國陸軍開始前一共有25個軍,普魯士占的最多,有9個軍,然後是巴伐利亞3個軍,符滕堡和薩克森分别是2個軍和個軍!騎兵另算。這些軍平時都是歸各個王國指揮的,要打仗了才會統一在總參謀部的指揮下作戰,你要說一緻對外,那沒說的。但是你要說槍口對内!比如說你要動巴伐利亞了,其它兩個王國會怎麼想?法國、俄國會怎麼想?你敢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