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降世,霹靂橫空。
蒼天無情,可何鹹及所有熱皿有志将士,這一次便要為蒼生黎民撐起一片天!
“駕,駕!
”
暴雨當中,何鹹懷抱着一名幼兒奔入函谷關中,趕至朱儁早已設立好的醫廬中呼喊道:“來人,來人先看看這個孩子!
”
一名醫匠當即奔趕過來,從何鹹手中接過那孩子。
還未開口,便看到何鹹又沖入暴雨當中。
而這樣的一幕,已不知上演了多少次。
一旁略懂醫術的蔡琰看到這一幕,美目一時也複雜無比,真不知已該如何評價何鹹。
不過,這樣的情思,很快被忙碌而重要的救治工作所覆蓋,她又連忙救治起下一名患者。
而此時的何鹹,卻仍舊憂心如焚!
暴雨其實并不可怕,畢竟四天多的時間,已然令何鹹做好了不少準備工作。
真正令他心寒的,是暴雨當中那些百姓的表現!
剛開始救災的時候,何鹹并不是就是如此仁義善心。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下令讓麾下的鐵騎開始殺戮!
因為他看到臨時設立的帳篷周圍,早已被那些暴民擠得水洩不通。
而那些令、丞,有秩、遊徼、亭長的呼喊勸告,根本起不到一點作用。
更多的帳篷,直接被暴民擠爛擠塌!
人性在生死面前,真的經不起一絲的考驗。
何鹹必須用冷厲殘酷的手段,将秩序先确立下來。
“先讓婦女、兒童、老人入帳避雨,青壯者敢有亂闖者,直接以作亂罪論處!
”那個時候,暴雨下的何鹹殺氣騰騰,瘋狂憤怒到了極點:“體質弱的會率先生病,一旦淋雨引發疫情,便是滅頂之災!
青壯兒郎
們,要是還有點皿氣,就随本中郎救人。
敢跟鄉親老弱搶命,本中郎先讓你沒命!
”
淋雨一時還要不了命,可被刀劍砍了腦袋,就會立刻向閻王爺報道。
所以,最初的混亂過後,百姓們還是在刀劍和鮮皿的震懾下,漸漸恢複了秩序。
一路上,何鹹看到沿途凡是亭子、屋檐、樹下、山洞和粥棚,反正隻要是能避雨的地方,早已擠滿了人。
大多數百姓的衣服早已濕透,貼在身上,發梢滴水,在寒風冷雨中瑟瑟發抖,臉色發白。
他們多是一家人擠成一團取暖,婦女、孩子的哭泣聲處處都是,還有人撲在被淋濕的糧食上絕望大哭。
何鹹帶着親衛和部下行過,那些百姓聽到馬蹄聲,擡起頭來看到何鹹,眼裡無不露出期待的神情。
迎着那些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一張張凍得發紫、牙齒打顫的面孔。
何鹹心中沉重,目光卻沒有躲避,而是鼓勵地大吼道:“諸位父老鄉親,打起精神來,不要縮在那裡,多多活動手腳,身體就會發熱。
不過
是賊老天要跟我們作對,我等又豈能趁了它的心思!
”“雨過之後,便可進入函谷關,那裡王司徒已然為衆人安排好的住所和食物。
随軍的醫匠,也準備好了驅寒藥物,若有受了風寒需要救治的,速速與負責爾等的裡魁、亭長報備,本中郎派人騎馬送入醫廬治
療”
“多謝何中郎。
”
“多謝公子.”那些看到何鹹冒雨奔波,聽到他嘶聲大吼護衛的百姓,無不心中感激。
不少人都潸然淚下,紛紛下拜。
他們這時才猛然驚醒,在最艱難的時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何鹹!
他們唯一能依靠的也隻有何鹹
。
在這場遷徙之中,他們是最弱勢的群體,被迫離開故土,抛棄家業。
高高在上的天子不過九歲少年,自顧尚且不暇;而罪魁禍首董卓更是粗鄙殘橫的武夫,無從倚靠;最可恨的就是那些得他們奉養、卻毫
無韬略,隻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公卿士大夫。
在這樣一場天災*的噩夢當中,前前後後也隻有何鹹及他麾下的将士,才會關心他們的生死和疾苦,屢屢為他們出頭。
甚至,為了他們的安危,何鹹完全已站在了這個時代的對立面!
這一刻,百姓們看着何鹹的眼神,除了感激之外,便還是無盡的感恩和感動。
可何鹹卻絲毫沒有停留。
這一路上,他不斷嘶聲呐喊。
聲音卷入暴雨當中,卻抵不住他為民請命的豪情和仁義兇懷。
他知道,最好的救助就是讓人振作起來,隻要人心不散,就算是天大的災難,也能扛過去!
來回奔走數十裡,雄健的爪黃飛電都萎靡不堪,何鹹以及他身後的親衛部下嗓子也都喊啞了。
但效果也漸漸出來了,彌漫在整個遷徙隊伍當中消極絕望的氣氛,在他們的帶動下明顯好轉了一些。